>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麵臨三大挑戰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麵臨三大挑戰 2015-11-23 18:11:19

摘要:今年以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大批出現,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2015年被看作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元年”。

 

2015年以來,我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農(nong) 村家庭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據了解,截至10月底,該市農(nong) 村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裝機總量700千瓦,預計到2016年將達到4兆瓦。 圖為(wei) 冀北宣化縣供電公司的工人在為(wei) 轄區檢修一農(nong) 戶家的光伏發電板。 記者 楊世堯 攝
          今年以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大批出現,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2015年被看作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元年”。相較於(yu) 集中供能模式,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節能、環保、安全性好等優(you) 勢。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現有供能體(ti) 係的有益補充,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供能並存是行業(ye) 發展趨勢,“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要發展分布式能源。目前行業(ye) 發展仍麵臨(lin) 重重難題,天然氣分布式項目要取得關(guan) 鍵性突破,仍有賴於(yu) 能源價(jia) 格的市場化改革、法律保障的加強。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
        
目前,無論是居民生活還是工廠供熱,一般天然氣供熱都是指大型的暖爐集中燒水供熱,而近年來,一種新型的供熱方式日益普及,即分布式供暖——自建鍋爐供暖。
        
以青島地鐵為(wei) 例,11月6日,青島地鐵控製運營中心的3台直燃機開始為(wei) 整座地鐵大廈8.5萬(wan) 平方米的空間供熱。不同於(yu) 居民家中使用的集中供熱,清潔能源站采用分布式能源可為(wei) 單棟樓宇供熱,能夠有效減少管道損耗。
        
在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已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中國城市燃氣協會(hui) 分布式能源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黃微表示,根據目前收集的數據,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建項目已經過百,今年項目整體(ti) 數據將於(yu) 明年初公布。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建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82個(ge) ,在建項目22個(ge) ,籌建項目53個(ge) ,裝機容量380萬(wan) 千瓦。
        
黃微表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雖然在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但2015年被稱作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進入實質性運營的“元年”,其標誌有兩(liang) 點。
         
其一,更多央企開始涉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巨頭進入形成了良好的帶動效應。2015年以來,中海油氣電公司、南方電網、中石油、國華電、中廣核等紛紛布局天然氣分布式項目。
        
其二,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為(wei) 主的綜合供能體(ti) 係正在推廣,意味著行業(ye) 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未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應用將是以天然氣為(wei) 主,但還會(hui) 有太陽能、風能、火電等作為(wei) 補充,目的都是保障供能的穩定性、高效性。
        
以今年5月投入運營的河北廊坊“泛能微網”項目為(wei) 例,這一項目由新奧集團實施,國家標準委正式授牌為(wei) 國家標準化示範項目。分布式天然氣項目在其中占據很大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供能來源。這一項目是以現有設備和區域負荷情況為(wei) 基礎,融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提高整體(ti) 能效,降低能源成本,供能方還可以互相交易熱能、電能,最終實現多能源的安全調度、優(you) 化運行、便捷交易,充分釋放能源、設施、交易等多維價(jia) 值。
        
為(wei) 什麽(me) 分布式天然氣項目如此重要?中國城市燃氣協會(hui) 秘書(shu) 長遲國敬表表示,分布式能源有諸多類型,相對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適用範圍更廣、綜合利用效率更高,應用前景廣闊。未來,集中式與(yu) 分布式的天然氣能源項目將共同存在,後者是前者的有益補充。
        
行業(ye) 迎來三大機遇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hui) 的報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國總發電量中約10%來自分布式能源。盡管當前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市場份額依然很小,但麵臨(lin) 三大重要機遇。
        
首先,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日益推進。發展改革委宣布從(cong) 今年4月1日起,天然氣存量氣與(yu) 增量氣價(jia) 格正式並軌,凸顯國家加快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決(jue) 心。中央關(guan) 於(yu) “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明確提出,減少政府對價(jia) 格形成的幹預,全麵放開競爭(zheng) 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jia) 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zheng) 性環節價(jia) 格。11月18日,發展改革委發布《關(guan) 於(yu) 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並進一步推進價(jia) 格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中擔當重任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將於(yu) 12月進入正式營運。
        
其次,政策環境日益完善。2011年10月,我國公布《關(guan) 於(yu)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公布以來,全國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獲得了政策激勵。2014年底,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和住建部聯合印發《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範項目實施細則》,完善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範項目審核、申報等管理程序。在中央政策的鼓勵下,各地紛紛出台相關(guan) 細則。2015年起,長沙市每年安排預算資金3000萬(wan) 元用於(yu)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預計年末將建設20個(ge)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總裝機達800兆瓦,年天然氣消耗量10億(yi) 立方米,年發電量40億(yi) 度。
        
第三,“互聯網+”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契機。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係統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chan) 與(yu) 消費模式革命。指導意見特別指出,要加強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實現分布式電源的及時有效接入,逐步建成開放共享的能源網絡。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互聯網+”對於(yu) 分布式能源的意義(yi) ,一方麵在於(yu) 鼓勵民間機構和資本進行分布式能源的“創業(ye) ”,另一方麵在於(yu) 通過互聯網實現能源數據共享,使能源利用更加優(you) 化、高效。上述河北廊坊的“泛能微網”項目,就是以“互聯網+”為(wei) 基礎實現的區域智慧能源體(ti) 係,可以達到能源高效傳(chuan) 輸、交易、共享。
        
發展仍麵臨(lin) 三大挑戰
        
目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實際發展水平遠遠跟不上規劃。2011年,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ge) 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而到目前僅(jin) 建成十分之一。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在已建成的項目中,多數也因電力並網、效益或技術等問題處於(yu) 停頓狀態。
        
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馮(feng) 江華等專(zhuan) 家表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麵臨(lin) 諸多挑戰。
        
首先,法律障礙仍待突破。雖然諸多政策鼓勵分布式能源的發展,但《電力法》25條卻規定:“供電企業(ye) 在批準的供電營業(ye) 區內(nei) 隻設立一個(ge) 供電營業(ye) 機構,供電營業(ye) 機構持《供電營業(ye) 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ye) 執照方可營業(ye) ”。這導致新增供電主體(ti) 非常困難,電力生產(chan) 企業(ye) 沒有向終端用戶直接供電的權利,用戶也沒有自由選擇電力供應商的權利。如北京燃氣大樓,天然氣分布式項目本可以向周圍建築供熱供電,但由於(yu) 《電力法》約束,其無權供能,浪費2/3的能源產(chan) 出。
        
其次,統籌機製缺失,相關(guan) 主體(ti) 利益協調難。雖然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有利於(yu) 電網的運行和滿足快速增長的需要,但每建一個(ge) 分布式能源站都相當於(yu) 與(yu) 電網公司爭(zheng) 奪客戶。雙方不能協調處理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電力直供機製問題,已經成為(wei) 發展分布式能源的一大障礙。
        
第三,天然氣市場化程度不足。美國分布式能源規模發展的基礎是頁岩氣開發使氣價(jia) 大幅降低,而我國天然氣行業(ye) 市場化程度不高,壟斷體(ti) 製導致上下遊一體(ti) 化經營,扭曲了市場價(jia) 格和供求關(guan) 係。過高的價(jia) 格令現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失去經濟性。
        
對此,專(zhuan) 家表示,要鼓勵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應逐步打破法律方麵的障礙、建立分布式能源配套體(ti) 製機製、堅持不懈地推進天然氣價(jia) 格的市場化改革,並提供合理的財稅支持,為(wei)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經濟參考報》 王曉潔 張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