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多晶矽走私背後:“雙反”漏洞下的低價誘惑
多晶矽走私背後:“雙反”漏洞下的低價誘惑 2016-04-25 12:39:18

摘要:4月11日,因無錫尚德總裁唐駿“失聯”而牽出的矽料走私案件,使得多晶矽進口貿易背後暗藏的灰色利益備受輿論關(guan) 注。

  4月11日,因無錫尚德總裁唐駿“失聯”而牽出的矽料走私案件,使得多晶矽進口貿易背後暗藏的灰色利益備受輿論關(guan) 注。
        長期以來,全球多晶矽的產(chan) 能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家地區,而中國則是最大的多晶矽消費市場。在光伏“雙反”貿易爭(zheng) 端中,出於(yu) 保護國內(nei) 多晶矽行業(ye) 正常競爭(zheng) 和貿易平穩發展的考慮,商務部於(yu) 2014年8月發布了《關(guan) 於(yu) 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矽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即“58號文”),到2015年9月,加工貿易手冊(ce) 將麵臨(lin) 失效,進口多晶矽將不能再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開展進出口業(ye) 務。但由於(yu) 國內(nei) 的多晶矽生產(chan) 成本相對較高,在利益的驅使下,國外多晶矽仍不斷壓低價(jia) 格衝(chong) 擊國內(nei) 市場,甚至通過非法渠道走私進入中國。
        “國內(nei) 本土矽料與(yu) 走私進口矽料價(jia) 格差可達10%。受到利益驅動,矽片走私在業(ye) 內(nei) 普遍存在。”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ye) 研究員沈宏文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些不法貿易商采取規避措施,將大量的美國進口多晶矽虛報金屬矽(工業(ye) 矽粉)走私通關(guan) ,以逃避關(guan) 稅。
        多晶矽貿易亂(luan) 象
        作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基礎原料,多晶矽市場價(jia) 格曾一度跌宕起伏,直接左右著不少光伏企業(ye) 的命運走向。
        記者了解到,自2007年以來,受國內(nei) 光伏市場的推動,多晶矽產(chan) 能急劇擴張。不久後,隨著低端產(chan) 能過剩、生產(chan) 成本倒掛等問題開始顯現,多晶矽價(jia) 格一落千丈,加上國外企業(ye) 的低價(jia) 競爭(zheng) ,國內(nei) 近90%的多晶矽企業(ye) 一度瀕臨(lin) 破產(chan) 邊緣。
        在2012年前後,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能大幅增加,與(yu) 此同時,歐美等國家對中國光伏實行“雙反”,導致國內(nei) 光伏市場增速下降。彼時,多晶矽市場價(jia) 格由曾經的300萬(wan) 元/噸一度下降至12萬(wan) 元/噸。時至今日,多晶矽的價(jia) 格依然在10萬(wan) ~12萬(wan) 元/噸的低價(jia) 徘徊。
        在此背景下,中國於(yu) 2014年先後對自美國、韓國、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實施了“雙反”措施。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矽被征收53.3%~57%反傾(qing) 銷稅,韓國方麵征收的稅率為(wei) 2.4%~48.7%。
        盡管如此,擁有價(jia) 格優(you) 勢的國外多晶矽產(chan) 品卻依然源源不斷的衝(chong) 擊國內(nei) 市場,甚至通過不法途徑走私進入中國。
        “進口多晶矽走私問題在以前一直存在,主要還是受利益的驅使。”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zhuan) 家向記者坦言,與(yu) 國內(nei) 同行相比,此前國外廠家的生產(chan) 工藝成本較低,具備明顯的價(jia) 格優(you) 勢,這對於(yu) 電池組件製造商來說,肯定更受歡迎。但由於(yu) 高額的進口關(guan) 稅,不排除一些貿易商會(hui) 通過走私避稅等方式來攫取利益。
        沈宏文解釋稱,金屬矽的進口稅率隻有百分之幾,相比超過40%和50%的稅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按照目前國內(nei) 太陽能多晶矽1噸售價(jia) 12萬(wan) 元計算,從(cong) 美國進口多晶矽,需繳納57%的稅率,僅(jin) 1噸的偷稅額度就將達到6.84萬(wan) 元。
        記者從(cong) 海關(guan) 總署獲悉,截至去年,湛江海關(guan) 、上海海關(guan) 、黃埔海關(guan) 等均查獲過多起多晶矽進出口貿易違法案件。根據海關(guan) 總署的通報,在2013年,深圳一家貿易商從(cong) 日本采購108噸廢矽材料,意圖謊報為(wei) 原生多晶矽材料走私進口,倒賣給江蘇某公司,後被長沙海關(guan) 查獲。
        另據《證券日報》的報道,去年下半年,浙江海關(guan) 查獲了一批被偽(wei) 裝成工業(ye) 矽粉從(cong) 美國進口的顆粒矽,數量可能達到了幾百噸甚至更多。
        不僅(jin) 如此,盡管中國對來自美國、韓國、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實施了“雙反”,但一些貿易商卻大打擦邊球,采取規避的方式,通過繞道台灣地區再進入中國內(nei) 地市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去年11月,從(cong) 美國和台灣進口多晶矽總量為(wei) 1478噸,這與(yu) 加工貿易方式未封堵前單獨從(cong) 美國進口的數量相差無幾,因此推斷從(cong) 台灣進口的多晶矽絕大部分是從(cong) 美國進入台灣,經加工成鑄錠後再轉口至中國。
        “雙反”漏洞爭(zheng) 議
        由於(yu) 上述繞道台灣的反規避現象日益顯著,嚴(yan) 重削弱了“雙反”及“58 號文件”的有效力,因此,業(ye) 內(nei) 關(guan) 於(yu) 呼籲封堵台灣轉口漏洞的聲音一直此起彼伏。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分析師劉晶指出,美國、德國、韓國三個(ge) 主要多晶矽生產(chan) 大國的多晶矽已經嚴(yan) 重依賴中國光伏市場來消化,價(jia) 格再低,隻要有渠道,都會(hui) 想方設法湧入中國市場,否則就會(hui) 積壓造成停產(chan) 。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進口的多晶矽約有80%都是采用加工貿易這種方式進口的。因此,曾有聲音認為(wei) ,中國對國外多晶矽的“雙反”措施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這意味著如若不嚴(yan) 格執行“58號”文件,堵住加工貿易進口漏洞,國外多晶矽仍可能會(hui) 源源不斷傾(qing) 銷至中國,繼續擠壓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業(ye) 的生存空間。
        然而,事實上關(guan) 於(yu) 是否禁止多晶矽加工貿易,以及“58號”文件的存廢問題,光伏業(ye) 界一直存在明顯分歧。
        “對於(yu) 是否該禁止多晶矽加工貿易,不同的企業(ye) 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所以爭(zheng) 議很大,”一位光伏企業(ye) 人士向記者表示,“呼籲封堵漏洞,徹底關(guan) 停加工貿易的,基本上都是上遊多晶矽企業(ye) ,因為(wei) 國外的低價(jia) 產(chan) 品會(hui) 對他們(men) 造成直接的衝(chong) 擊。”
        但該人士同時表示,中遊的電池組件製造商則希望能繼續延緩多晶矽加工貿易的期限,畢竟國外的多晶矽產(chan) 品價(jia) 格相對低廉,一旦禁止加工貿易,改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就會(hui) 增加進口關(guan) 稅等費用,直接拉升企業(ye) 生產(chan) 製造的原料成本,進而削弱企業(ye) 的盈利能力。
        “寄希望於(yu) 政府的政策保護求存終究不是一個(ge) 長久之計,”上述專(zhuan) 家向記者表示,“這是一把雙刃劍,在扶持多晶矽企業(ye) 的情況下,可能會(hui) 損害到中遊的部分電池組件企業(ye) 的利益,最終的發展出路還是要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情況正在好轉。4月15日,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勃華公開表示,2015年我國多晶矽產(chan) 量超過16.5萬(wan) 噸,超過歐美等國家,成為(wei) 全球供應的主力。並且多晶矽骨幹企業(ye) 的成本現在普遍低於(yu) 國外的成本。如今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業(ye) 在成本、價(jia) 格方麵已經非常有競爭(zheng) 力。(《中國經營報》 吳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