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 全球能源互聯網
全球能源互聯網 2015-04-15 16:32:23

摘要:《全球能源互聯網》是由時任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劉振亞(ya) 撰寫(xie) ,由英大傳(chuan) 媒集團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著作。

  《全球能源互聯網》由時任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劉振亞(ya) 撰寫(xie) ,由英大傳(chuan) 媒集團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著作。
       
2015年2月3日,《全球能源互聯網》首發儀(yi) 式暨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在京舉(ju) 行。
       一、基本信息
       全書(shu) 分8章30節,共42萬(wan) 多字。內(nei) 容涵蓋全球能源發展現狀與(yu) 挑戰、清潔替代與(yu) 電能替代、全球能源觀、全球能源電力供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和實踐基礎、全球能源互聯網改變世界等方麵。全書(shu) 以全球視野、戰略高度研究思考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這一事關(guan) 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重大命題,係統分析了全球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曆史角色、現實作用與(yu) 未來定位,揭示了能源發展客觀規律,深刻指出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將成為(wei) 全球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了樹立全球能源觀,以全球性、曆史性、差異性、開放性的全新立場和觀點,研究解決(jue) 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分析全球能源電力供需格局與(yu) 電力流、“一極一道”(北極和赤道附近地區)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的基礎上,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實施路徑、技術創新以及工程實踐進行了係統論述,描繪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美好藍圖。
       二、
內(nei) 容簡介
      
《全球能源互聯網》以全球視角研究了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和解決(jue) 方案。分析了全球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分布及發展現狀,揭示了世界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剖析了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的能源發展趨勢。提出了以全球性、曆史性、差異性、開放性立場研究解決(jue) 能源問題的全球能源觀,進而闡述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總體(ti) 思路。在分析能源電力供需、“一極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開發的基礎上,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實施路徑、技術創新以及工程實踐進行了係統論述,展望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前景。
      三、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全球能源發展現狀與(yu) 挑戰
第一節 全球能源發展現狀
一、基本概況
二、化石能源
三、清潔能源
四、“一極一道”能源開發
五、電力發展
第二節 全球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挑戰
一、能源供應麵臨(lin) 的挑戰
二、能源環境麵臨(lin) 的挑戰
三、能源配置麵臨(lin) 的挑戰
四、能源效率麵臨(lin) 的挑戰
小結
第二章 清潔替代與(yu) 電能替代
第一節 世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概況
一、風電發展概況
二、太陽能發電發展概況
第二節 清潔替代
一、清潔替代的必然性
二、清潔替代的關(guan) 鍵
第三節 電能替代
一、電能替代的必然性
二、電能替代的重點
第四節“兩(liang) 個(ge) 替代”與(yu) 能源革命
一、清潔替代與(yu) 能源革命
二、電能替代與(yu) 能源革命
小結
第三章 全球能源觀
第一節 能源發展規律
一、能源結構從(cong) 高碳向低碳方向發展
二、能源利用從(cong) 低效向高效方向發展
三、能源配置從(cong) 局部平衡向大範圍優(you) 化方向發展
第二節 全球能源觀
一、基本內(nei) 涵
二、核心內(nei) 容
小結
第四章 全球能源電力供需
第一節 影響能源供需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社會(hui) 發展
二、能源資源稟賦
三、能源環境約束
四、能源技術進步
五、能源政策調控
第二節 全球能源需求
一、能源需求總量
二、能源需求結構
三、能源需求分布
第三節 全球電力需求
一、電力需求總量
二、電力需求分布
第四節 未來全球能源開發格局
一、能源供應總體(ti) 情況
二、世界各大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
三、分布式能源開發
四、化石能源開發與(yu) 利用
第五節 全球電力流
一、全球電力流布局思路和原則
二、全球電力供應總體(ti) 情況
三、世界各大洲電力供需平衡
四、全球電力流發展趨勢
小結
第五章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第一節 堅強智能電網與(yu) 全球能源互聯網
一、堅強智能電網
二、全球能源互聯網
第二節 跨洲特高壓骨幹網架
一、北極地區風電外送通道
二、赤道地區太陽能發電外送通道
三、重點跨洲聯網通道及發展進程
第三節 洲內(nei) 跨國互聯電網
一、亞(ya) 洲互聯電網
二、歐洲互聯電網
三、北美互聯電網
四、南美洲互聯電網
五、非洲互聯電網
第四節 國家泛在智能電網
一、電網網架建設
二、智能化發展
第五節 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機製
一、組織機製
二、運行機製
三、市場機製
四、政策保障
第六節 全球能源互聯網綜合效益
一、環境效益
二、經濟效益
三、社會(hui) 效益
小結
第六章 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
第一節 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的方向和重點領域
一、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
二、技術創新的方向
三、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
第二節 電源技術
一、風力發電技術
二、太陽能發電技術
三、海洋能發電技術
四、分布式電源技術
第三節 電網技術
一、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裝備
二、海底電纜技術
三、超導輸電技術
四、直流電網技術
五、微電網技術
六、大電網運行控製技術
第四節 儲(chu) 能技術
一、最新技術進展
二、發展方向和前景
三、前沿技術展望
第五節 信息通信技術
一、最新技術進展
二、發展方向和前景
小結
第七章 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和實踐基礎
第一節 中國實踐
一、技術創新
二、標準製定
三、戰略規劃
四、工程建設
第二節 國際實踐
一、特高壓發展
二、智能電網發展
三、清潔能源發展
四、世界互聯電網發展
小結
第八章 全球能源互聯網改變世界
第一節 構築能源發展新格局
一、突破資源約束,人人享有充足清潔能源
二、突破時空約束,清潔能源實現高效利用
三、突破環境約束,清潔能源成為(wei) 主導能源
第二節 激發經濟增長新活力
一、增強發展動力,全麵提升經濟質量
二、釋放創新紅利,帶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
三、推動合作共贏,促進世界經濟協調發展
第三節 創造社會(hui) 美好新生活
一、改變公眾(zhong) 生活,提升人類發展水平
二、推動社會(hui) 變革,構建高效社會(hui) 形態
三、改善自然環境,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開啟人類文明新篇章
一、推動政治和諧,促進世界和平
二、推動環境和諧,促進生態文明
三、推動人類和諧,促進文明升級
小結
內(nei) 容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四、主要七大
特點
       
一、基礎數據豐(feng) 富,信息量大
       化石能源數據:涵蓋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資源儲(chu) 量及分布、生產(chan) 量及格局、消費量及結構、貿易量及運輸方式。此外還收集了重油、油砂、頁岩油、可燃冰、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數據。
       清潔能源數據:涵蓋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量,包括全球、各大洲及主要國家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和技術可開發量,以及風速、太陽輻照強度、單位麵積功率密度等基礎性數據,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風能和太陽能理論蘊藏量和技術可開發量。
       電力相關(guan) 數據:包括全球、各洲及主要國家發電裝機總量、發電總量、結構和分布;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電網結構、輸電電壓等級、輸電線路長度、跨國互聯規模;電力消費量及分區域、分行業(ye) 構成,人均用電量。
       二、知識體(ti) 係嚴(yan) 密,知識麵廣
       形成全方位研究世界能源問題的知識體(ti) 係。本書(shu) 綜合運用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工程學等多領域學科知識,對資源稟賦、生產(chan) 、消費、貿易等能源問題,各國經濟發展、地緣政治、政策等宏觀問題,氣候變化、汙染排放等環境問題,以及電源、電網、儲(chu) 能、信息通信等技術問題進行全麵係統研究,形成了關(guan) 於(yu) 全球能源研究的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ye) 的知識體(ti) 係。通過係統研究,揭示了世界能源發展基本規律、發展方向,提出轉變能源電力發展方式,構建以特高壓為(wei) 骨幹網架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一極一道”及各大洲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大規模開發外送,實現從(cong) 化石能源為(wei) 主向清潔能源為(wei) 主轉變,根本解決(jue) 能源可持續發展問題。
       三、研究內(nei) 容深入,技術含量高
       組織開展調研,基礎紮實。對世界清潔能源富集地區9個(ge) 重點國家開展實地調研,與(yu) 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阿聯酋能源部、墨西哥國家電力公司等27個(ge) 組織和機構進行座談和訪談,掌握了全球主要清潔能源基地資源總量及分布、開發現狀及規劃、能源電力供需、區域互聯電網規劃建設等第一手資料。
       創新研究方法和模型。構建各大洲及主要國家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評估模型、“有效能需求--終端用能需求--一次能源需求”的能源電力需求預測模型、全球電力流優(you) 化分析模型、全球能源互聯網綜合效益分析模型,進行定量分析,為(wei) 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形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基於(yu) 全球能源觀,提出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開發為(wei) 重點,依托特高壓交直流電網和智能電網技術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思想、總體(ti) 目標、基本格局、構建方式和發展路徑,為(wei) 推動世界能源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解決(jue) 方案。
       四、把握能源電力發展規律,思想性強
       揭示世界能源發展基本規律和發展方向:揭示能源從(cong) 高碳到低碳、從(cong) 低效到高效、從(cong) 局部平衡到大範圍優(you) 化配置的內(nei) 在發展規律;電網電壓等級由低到高、聯網規模從(cong) 小到大、自動化水平由弱到強的發展規律;明確“兩(liang) 個(ge) 替代”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實現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道路和階段目標。
       形成全球能源觀理論體(ti) 係:在把握能源電力發展規律和趨勢的基礎上,以全球視野、從(cong) 曆史視角、用前瞻思維和係統方法,提出全球能源觀,強調以全球性、曆史性、差異性和開放性的觀點和立場,研究和解決(jue) 能源問題,明確了總體(ti) 目標、戰略方向、基本原則、發展趨勢,形成了全球能源觀理論體(ti) 係,為(wei)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五、立足全球能源長遠發展,戰略性強
       站在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思考能源問題。本書(shu) 從(cong) 解決(jue) 人類社會(hui) 長期麵臨(lin) 的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能源供給等方麵的突出問題出發,思考、謀劃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進“兩(liang) 個(ge) 替代”的戰略途徑。
       從(cong) 長周期的時間跨度研究能源電力發展趨勢。本書(shu) 回溯近三百年能源電力發展曆史,研究和預測2030年、2050年的能源資源供應、電力需求和電力流,明確全球能源互聯網各階段發展目標,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發展路線圖,是關(guan) 於(yu) 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
       以全球視野破解能源發展難題。本書(shu) 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能源配置全球化、環境影響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研究提出以全球清潔能源資源保障全球能源供應,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球能源配置的解決(jue) 方案,突破了傳(chuan) 統的時空製約。
       六、堅持以創新推動能源發展,創新性強
       理念創新。創新提出了全球能源觀,其核心是要堅持以全球性、曆史性、差異性和開放性的立場和觀點,來分析和解決(jue) 全球能源問題。首創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理念,包括概念、布局、原則、階段、特征和功能。
       方法創新。研究提出關(guan) 於(yu) 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能源電力需求預測、電力流優(you) 化的分析模型,為(wei) 開展全球能源開發、配置、消納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平台創新。本書(shu) 以特高壓成功實踐為(wei) 基礎,提出基於(yu) 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全球能源高效配置平台的發展思路,打破長期以來電力局部平衡,能源發展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不合理發展模式,為(wei) 全球範圍清潔能源大規模、高效率開發應用搭建基礎平台。
       七、內(nei) 容邏輯嚴(yan) 密,係統性強
       本書(shu) 覆蓋內(nei) 容全麵,邏輯嚴(yan) 密,係統性強。本書(shu) 從(cong) 分析全球能源資源基礎數據入手,堅持問題導向,明確“兩(liang) 個(ge) 替代”發展方向,形成全球能源觀理論體(ti) 係。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定量分析全球能源電力供需,研究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前景、階段目標、技術創新、保障機製和綜合價(jia) 值等進行了全麵研究,特別是對當前能源發展所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全麵呼應,形成了思路開放、數據詳實、內(nei) 容閉環的研究成果。
       五、作者簡介 
       
本書(shu) 作者係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cong) 事能源電力研究、建設、管理等工作,是全球最大的電力企業(ye) 領導者,也是全球知名的資深能源專(zhuan) 家,不僅(jin) 擁有豐(feng) 富的能源電力領域實踐經驗,而且具有紮實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深厚的理論素養(yang) 、前瞻的戰略思維以及開闊的全球視野。
      
《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shu) 源於(yu) 作者長期思考、研究和實踐,是理論與(yu) 實踐的有機結合,體(ti) 現了作者對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的把握和洞察,以及對全球能源發展、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強烈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成書(shu) 過程中,作者對全球能源互聯網進行了深入研究,開展了實地調研,充實了全球能源資源、電力發展和跨國聯網等基礎數據,進一步豐(feng) 富和完善了理論體(ti) 係。本書(shu) 作者長期從(cong) 事能源電力研究、建設、管理等工作。
      作者簡曆:
       
劉振亞(ya) ,男,漢族,1952年8月生,山東(dong) 郯城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71年參加工作,山東(dong) 工學院電力係電力係統及自動化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大學學曆,山東(dong) 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畢業(ye) ,電氣工程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
1974.09——1977.07,在山東(dong) 工學院電力係電力係統及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學習(xi) ;
1977.07——1979.05,山東(dong) 省白楊河電廠技術員,山東(dong) 工學院教師;
1979.05——1992.10,山東(dong) 省臨(lin) 沂電業(ye) 局技術員、科長、副局長、局長兼黨(dang) 委書(shu) 記;
1992.10——1995.12,山東(dong) 省電力工業(ye) 局(電力公司)副局長(副總經理)、副局長兼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1995.12——1997.07,山東(dong) 省電力工業(ye) 局局長兼黨(dang) 委書(shu) 記;
1997.07——2000.11,山東(dong) 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dang) 委書(shu) 記兼山東(dong) 魯能集團董事局主席、華夏銀行副董事長(2000.04 被評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
2000.11——2002.12,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dang) 組副書(shu) 記(2002.10-2002.12 國家電網公司籌備組副組長,2002.06 獲得山東(dong) 大學電氣工程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
2002.12——2004.10,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dang) 組副書(shu) 記;
2004.10——,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dang) 組書(shu) 記。
2013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設立董事會(hui) 後,任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
2016年5月,不再擔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
現任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
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dong)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十七屆、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hui) 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hui) 候補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hui) 委員。兩(liang) 次被記一等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