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明:促進農業廢棄物高效利用 2017-03-09 16:31:42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抓緊解決(jue) 機製和技術問題,優(you) 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抓緊解決(jue) 機製和技術問題,優(you) 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近日,山西省首個(ge) 將秸稈作為(wei) 燃料的分布式生物質電站進入最後的安裝階段。為(wei) 此,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了承擔該項目整個(ge) 設計、安裝、建設的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易通環能”)董事長趙保明。
中國電力報:分布式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前景如何?對能源轉型中的山西省來說有何意義(yi) ?
趙保明:我國農(nong) 作物秸稈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每年秸稈產(chan) 量9億(yi) 噸左右,約有2億(yi) 噸秸稈被廢棄。特別是在糧食主產(chan) 區和部分沿海地區,農(nong) 民為(wei) 搶農(nong) 時播種,焚燒秸稈現象屢禁不止,造成嚴(yan) 重的環境汙染。
按秸稈發熱量計算,2億(yi) 噸秸稈發熱 量相當於(yu) 1億(yi) 噸標煤的發熱量,2億(yi) 噸秸稈可產(chan) 生3333億(yi) 千瓦時的電量,如再按每千瓦時0.75元國家收購價(jia) 計算,2億(yi) 噸秸稈可產(chan) 生2500億(yi) 元規模效益,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根據我國能源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萬(wan) 兆瓦,發展空間巨大。抓好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節能減排,推廣節能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發展循環農(nong) 業(ye) ,提高農(nong) 業(ye) 資源和投入利用效率,走投入少、效益高、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的必然選擇,對於(yu) 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
農(nong)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過程中遠超出了農(nong) 民的承受範圍,政策支持對於(yu) 農(nong)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持續發展意義(yi) 重大。
農(nong)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難點主要是農(nong) 業(ye) 廢棄物收購、儲(chu) 藏、運輸成本高,利用價(jia) 值低,存在技術和裝備研發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農(nong) 民無利可圖缺乏主動收集出售農(nong) 業(ye) 廢棄物的積極性等問題。我認為(wei) ,可采用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服務,以有機肥換秸稈、以旋耕換秸稈、以低價(jia) 收割玉米換秸稈等多種方式,建立健全激勵補償(chang) 機製,調動農(nong) 戶收集出售農(nong) 業(ye) 廢棄物的積極性。
中國電力報:作為(wei) 山西省第一個(ge) 生物質發電項目,其分布式生物質發電站的運行原理是什麽(me) ?
趙保明:易通環能承擔的分布式生物質發電項目的核心燃料是秸稈,通過高效生物質直燃鍋爐和中小型發電站進行清潔發電,該項目的建成對實現農(nong)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煤炭消耗,降低環境汙 染,解決(jue)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空心化,增加農(nong) 民收入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yi) 。
利用秸稈可燃特性,將農(nong) 村秸稈經過就地收割、打捆後運輸到項目建設廠區,采用生物質專(zhuan) 用蒸汽鍋爐直燃進行燃燒,將生物質能轉變為(wei) 熱能,鍋爐產(chan) 生的高壓蒸汽先後通過單循環螺杆發電機組和有機朗肯循環(ORC)發電機組,將熱能變為(wei) 綠色電能,並輸送至電網。秸稈經充分燃燒後產(chan) 生的草木灰收集進行有機肥生產(chan) 。
經過多年探索,易通環能創造性地將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新技術集成,公司長期與(yu) 天津大學、中國環境科研院、山西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產(chan) 學院合作,致力於(yu) 節能環保技術領域的深度研發,取得一係列研究成果。秸稈生物質發電整個(ge) 項目建設周期約6個(ge) 月,技術集成主要包含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生物質專(zhuan) 用鍋爐技術、單循環螺杆發電機組、有機朗肯循環(ORC)螺杆發電技術及煙氣淨化處理技術。生物質電站的核心是鍋爐,此項目中所采用的是易通環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內(nei) 首台生物質直燃蒸汽鍋爐,為(wei) 分布式生物質發電站量身定製。此項鍋爐技術具有節能環保、熱轉換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及運行成本低等特點,解決(jue) 了生物質顆粒,壓塊等成型燃料造價(jia) 高的難題。
同樣,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螺杆發電機組具有全國範圍內(nei) 同類產(chan) 品不可比擬的優(you) 點。機組自動化程度高,采用了多通道控製方式,機組全天候無人值守即可安全穩定運行,同時采用了最先進的同期並網技術,具有自動並網、自動下網及故障自動監視功能,對於(yu) 公共電網零諧波汙染。
生物質發電項目采用的工藝流程技 術先進、能耗低、物耗少,所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全部就地消耗,成本低廉,無二次汙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且該項目為(wei) “縣域統籌、鄉(xiang) (鎮)為(wei) 基本單元”的規劃布局模式,以鄉(xiang) (鎮)為(wei) 項目區域,邊界清晰,便於(yu) 集中管理,覆蓋半徑科學合理,較好地解決(jue) 了秸稈儲(chu) 存、運輸收集難題,大幅度地降低了儲(chu) 運成本,為(wei) 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電力報:該生物質能發電站投入使用後效率如何?給老百姓帶來哪些益處?
趙保明:項目建成後,每天可向電網輸送1.9萬(wan) 千瓦時的電量,每年可向電網輸送627萬(wan) 千瓦時,節約標煤2194噸。按照生物質電站並網電價(jia) 0.75元/千瓦時計算,每天可產(chan) 生1.43萬(wan) 元收益,每年可產(chan) 生472萬(wan) 元經濟效益。
此生物質發電項目半徑覆蓋五至八公裏、約2.5萬(wan) 人口、約2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種植存量建設。以山西省目前農(nong) 耕麵積7200萬(wan) 畝(mu) 計算,可推廣應用3600個(ge) 生物質發電項目。本項目規劃購置收割機、壓捆機等農(nong) 用機械,可為(wei) 農(nong) 村留守人群提供收割、運輸等一條龍服務,解決(jue) 了農(nong) 民工外出務工返鄉(xiang) 務農(nong) 的後顧之憂。通過把秸稈收集、運輸,生物質發電項目運行與(yu) 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可給農(nong) 村造就成千上萬(wan) 個(ge) 新的就業(ye) 崗位,優(you) 先安排農(nong) 村弱勢群體(ti) 就業(ye) ,切實幫助低收入農(nong) 民家庭脫貧,增加農(nong) 村基層組織財政收入,擴大農(nong) 村基礎實施建設和新農(nong) 村建設,是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扶貧的新路徑。(中電新聞網 簡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