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人下崗給你們看”!自備電廠或將迎來史上最嚴整治風暴 2018-04-24 13:47:23
摘要: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的《燃煤自備電廠規範建設和運行專(zhuan) 項治理方案(征求意見稿)》將矛頭直指電改的核心領域之一——總裝機容量高達1 15億(yi) 千瓦的燃煤自備電廠。

燃煤自備電廠治理敏感而複雜。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各地能源局正在摸底燃煤自備電廠的行業(ye) 發展詳情,由於(yu) 《意見稿》將深刻影響自備電廠行業(ye) 生態,相關(guan) 企業(ye) 反應強烈。例如,在征求意見期間,國家發改委便收到了“魏橋集團16萬(wan) 人、信發集團8萬(wan) 人下崗給你們(men) 看”的意見反饋。
那麽(me) ,《意見稿》透露了何種政策導向?哪些具體(ti) 內(nei) 容引起了巨大爭(zheng) 議?燃煤自備電廠反應強烈,原因何在?
“建設是經過地方政府默許的”
新電改的核心配套文件之一《關(guan) 於(yu) 加強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早在2015年底就已落地,但近兩(liang) 年的實施效果甚微。
“燃煤自備電廠的建設是經過地方政府默許的,沒有地方政府支持,燃煤自備電廠不可能開工建設並投產(chan) 發電。”一位曾經在電網企業(ye) 工作的人士對記者表示,自備電廠最早興(xing) 起於(yu)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規模建設於(yu)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我國各行業(ye) 均嚴(yan) 重缺電。在電力工業(ye) 政策從(cong) 獨家辦電轉變為(wei) 鼓勵多家辦電、多渠道辦電後,各地高耗能企業(ye) 紛紛開辦自備電廠。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燃煤自備電廠更是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企業(ye) 自備電廠裝機容量已超過1.42億(yi) 千瓦,較2015年大幅增長16%,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8.6%。其中,自備煤電裝機容量1.15億(yi) 千瓦,占全部自備裝機總容量的81%。如今,全國自備電廠第一大省是山東(dong) ,燃煤自備電廠代表性企業(ye) 有山東(dong) 省的魏橋集團和信發集團等。這兩(liang) 大集團均通過自行發電、調度、運行、供電,為(wei) 其內(nei) 部的紡織和鋁業(ye) 企業(ye) 以及周邊的其他企業(ye) 低價(jia) 供電。
但是,自備電廠因“未公平承擔社會(hui) 責任”“加劇環境汙染”等問題一直備受詬病。“所以,《意見稿》的發布意味著國家將在這一‘長期處於(yu) 無監管地帶’刮起一場史上最為(wei) 嚴(yan) 苛的整治風暴。”上述人士說。
記者梳理《意見稿》發現,這次國家對燃煤自備電廠的建設和運行提出了24條整治意見,旨在實現燃煤自備電廠能耗、汙染排放、裝機規模的“三降低”和社會(hui) 履責水平、安全運行水平、清潔能源消納規模的“三提高”。其中特別提出,對於(yu) “中發9號文”公布之後,未經批準或未列入規劃的燃煤自備電廠,一律停建停運。而且自《意見稿》印發之日起,“新建燃煤自備電廠但未經批準或未列入規劃的,要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問責,並對該省(區、市)所有發電類項目一律停批。”
“最棘手問題是下崗人員的安置”
采訪中,多數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主管部門確實早該規範燃煤自備電廠,但此次《意見稿》也的確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
據悉,目前多數鋼鐵、電解鋁、紡織等企業(ye) 的優(you) 勢源於(yu) 其燃煤自備電廠的低價(jia) 電。例如,生產(chan) 一噸電解鋁需要1.3萬(wan) 度電和2噸氧化鋁,電能的消耗約占生產(chan) 成本的40%。燃煤自備電廠整治後,將大幅推升上述相關(guan) 企業(ye) 的用電成本。
“我們(men) 自己投資架設電網,電價(jia) 比國家電網便宜1/3,降低企業(ye) 用電成本的同時更兼顧了周邊企業(ye) 。”信發集團董事長張學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家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的政策好是好,但是規劃政策的人並不了解實際情況,地方辦事人員處理問題時往往偏離整治初衷。”
“整治燃煤自備電廠對民生影響大,最棘手問題是下崗人員的安置。”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燃煤自備電廠整治了兩(liang) 年卻沒有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收到魏橋、信發集團對於(yu) 《意見稿》的反饋——“魏橋集團16萬(wan) 人、信發集團8萬(wan) 人下崗給你們(men) 看”。
一位政府人士向記者指出:“不隻是自備電廠,牽扯到去產(chan) 能問題時,企業(ye) 往往會(hui) 用民生問題‘要挾’相關(guan) 主管部門。而就業(ye) 又是民生之本,所以主管部門在處理涉及此類問題時是慎之又慎。”
就人員安置問題,記者致電張學信,但並未得到正麵回應。一位不願具名的權威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此問題,不會(hui) 置民生於(yu) 不顧。
一位地方能源局人士對記者說:“其實,中央隻是出出文件,象征性撥些資金,到最後還是地方政府在背大頭責任。不僅(jin) 是燃煤自備電廠整治,之前煤炭去產(chan) 能、鋼鐵去產(chan) 能等,地方政府壓力都相當大。”
“建議在整治燃煤自備電廠過程中,中央多給地方政府一點彈性。”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展曙光認為(wei) ,“燃煤自備電廠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意見稿》有些生硬,需要更多考慮實際情況。建議把處理問題的權力交給地方政府,中央則隻需提出治理邊界即可。對於(yu) 曆史形成的自備電廠,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
但也有觀點認為(wei) :“地方政府往往為(wei) 燃煤自備電廠背書(shu) ,把整治管理權下放到地方政府,沒人會(hui) 認真處理此問題。”
上述曾在國網工作的人士則指出,燃煤自備電廠形成原因非常複雜,包括未按原“5號文”完成電力體(ti) 製改革等因素,從(cong) 這方麵講,電改主管部門難辭其咎。“例如,魏橋集團曾經計劃賣電給電網,但被拒之門外。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有的自備電廠屬於(yu) 被‘逼良為(wei) 娼’。”
“政府性基金補繳無妥協餘(yu) 地”
除了上述問題,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各方聚焦的另一核心點是政府性基金補繳問題。“該不該補、從(cong) 哪年開始補”是爭(zheng) 論焦點。
《意見稿》明確要追討自備電廠曆年來欠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和係統備用費”,包含“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缺口已超過1000億(yi) 元,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累計補貼缺口也呈現持續擴大趨勢,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000億(yi) 元。
中國生物質聯盟副秘書(shu) 長張大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很多自備電廠自發自用,基本不繳納政府性基金,這是造成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盡管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以及國家能源局等相關(guan) 部門多次發文要求自備電廠嚴(yan) 格按照規定上繳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但實際繳納情況不容樂(le) 觀。
“目前,國家正在統計燃煤自備電廠政府性基金補繳金額之中。”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隻要燃煤自備電廠曆史上並過網,均可統計追繳金額;沒有並網的,省裏自己也能統計出來。不過目前問題的關(guan) 鍵是欠繳金額統計出來後企業(ye) 補繳不起。”
但中電聯行業(ye) 發展與(yu) 環境資源部副主任張琳對記者表示,在電力係統裏,燃煤自備電廠不參加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上繳資金是多年曆史遺留問題,這對電力係統其他企業(ye) 並不公平。“雖然近兩(liang) 年煤價(jia) 高位運行致使一些燃煤自備電廠經營困難甚至虧(kui) 損,但從(cong) 市場公平競爭(zheng) 角度講,不能因為(wei) 經營不善或者遇到困難就回避這個(ge) 問題。”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意見稿》明確了補繳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後,在下一輪核定輸配電價(jia) 時,當地輸配電價(jia) 可以下降。以魏橋、信發為(wei) 例,收繳政府性基金後,再次核定的其他工商業(ye) 電價(jia) 會(hui) 下調一些。但如果地方政府縱容企業(ye) 不補交,那該省的工商業(ye) 電價(jia) 就不會(hui) 降低。”
記者從(cong) 國家發改委獲悉,政府性基金補繳無妥協餘(yu) 地,考慮到巨額欠繳情況,《意見稿》提出了“限期整改”:自備電廠自2016年起欠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和係統備用費用,應於(yu) 2018年底前繳清;2016年前欠繳的應於(yu) 文件印發之日起3年內(nei) 繳清。個(ge) 別數額較大、確有困難的地方,可以寬限。
鏈接:燃煤自備電廠能效環保水平低
國家發改委在2015年底發布的解讀《關(guan) 於(yu) 加強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顯示,燃煤自備電廠由於(yu) 專(zhuan) 業(ye) 化運行管理水平不高,監管難度大等原因,普遍存在能耗水平高、環保排放不達標、環保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以某東(dong) 部省份的調查結果為(wei) 例,燃煤自備電廠發電煤耗、供電煤耗較該省統調燃煤機組分別高出44克/千瓦時、90克/千瓦時,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則比統調燃煤機組高出1-2倍;並網自備電廠中安裝除塵、脫硫、脫硝設施的電廠數量分別占61%、55%和51%,同時安裝除塵、脫硫、脫硝設施的電廠數量僅(jin) 占45%,而統調燃煤機組安裝除塵、脫硫、脫硝裝置的電廠數量則分別占99%、92%(計入循環流化床鍋爐後接近100%)和83%。
因此,上述解讀文章認為(wei) ,自備電廠的能效環保水平和環保設施建設遠落後於(yu) 統調電廠。《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