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0月12日舉(ju) 行的“2015中國光伏領袖峰會(hui) ”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誌鵬透露,光伏補貼未來8至10年不會(hui) 停,不過,會(hui) 有所傾(qing) 斜,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
光伏“斷奶”問題終有定論。在10月12日舉(ju) 行的“2015中國光伏領袖峰會(hui) ”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誌鵬透露,光伏補貼未來8至10年不會(hui) 停,不過,會(hui) 有所傾(qing) 斜,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同時,加大領跑者示範基地建設,實現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zheng) 力提高模式轉變。
在近200億(yi) 元補貼拖欠的現實下,這一利好並未讓業(ye) 內(nei) 人士的擔憂減少。《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行業(ye) 整體(ti) 前景向好,但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不及時、不到位已成為(wei) 影響光伏企業(ye) 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形成三角債(zhai) ,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生負麵影響。
對此,梁誌鵬表示,補貼會(hui) 盡快發放,但難定具體(ti) 時間。工信部電子司電子基礎處副處長金磊也透露,正在製定的中國製造2025相關(guan) 文件以及“十三五”規劃將對光伏產(chan) 業(ye) 進行重新布局,出台發展路線圖,同時加速推動產(chan) 業(ye) 的創新,近期很快會(hui) 發布光伏產(chan) 業(ye) 綜合標準化技術體(ti) 係,並進一步調整、完善相關(guan) 的補貼等政策。
在經曆歐盟等國的“雙反”後,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開始加速回暖。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製造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2000億(yi) 元,在工業(ye) 總體(ti) 下行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同比增幅達30%。而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約10.5GW,同比增長177%,光伏企業(ye) 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ye) 平均毛利率超過15%。
但與(yu) 此同時,仍有多個(ge) 光伏企業(ye) 負債(zhai) 率高企,資金鏈斷裂跡象,拖欠補貼等問題也未能解決(jue) 。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資金來源為(wei) 全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費,但隨著裝機量不斷攀升,如今已是捉襟見肘,再加上審批程序複雜,到去年底,可再生能源基金對企業(ye) 的補貼已拖欠170億(yi) 元。“最長的已拖欠2年,加上今年上半年的拖欠,估計已累計拖欠200億(yi) 元。”梁誌鵬在接受采訪時透露。
“現在電發出來了,但補貼發放過程很不靠譜,各個(ge) 地方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有的電站建好後大半年都收不到電費,這對電站的發展很不利。”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葉超表示。
更重要的是,如果光伏電站沒有錢,就會(hui) 拖欠組件廠商貨款,組件廠商又會(hui) 進一步向原材料供應商傳(chuan) 導,最後形成三角債(zhai) ,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都產(chan) 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財政部、能源局、發改委、國家電網,行業(ye) 協會(hui) 以及發電企業(ye) 等都應積極籌措解決(jue) 。如果是補貼金額來源問題,可以考慮增加電費中的可再生能源電價(jia) 附加費部分;如果是補貼發放渠道冗雜問題,是否可以考慮讓國家電網代墊付,年底由國家電網和財政部統一結算。還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資源環境稅費改革,盡快出台環境稅、碳稅和碳排放交易製度,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資金支持機製。
當然,靠補貼並不是長久之計。國務院2014年底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將實現“光伏發電與(yu) 電網銷售電價(jia) 相當”。
梁誌鵬表示,光伏行業(ye) 未來要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係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格。同時要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關(guan) 鍵設備實現國產(chan) 化,全產(chan) 業(ye) 鏈技術能力和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此外,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先進技術產(chan) 品擴大市場,加大領跑者示範基地建設規模。
金磊也透露,目前部分光伏企業(ye) 的兼並重組在推進,工信部也正在研究采取PPP的模式支持部分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光伏電站建設,同時按照國家有關(guan) “一帶一路”發展的布局,推動光伏產(chan) 業(ye) 走出去,目前跟部分國家和地區已有深度接觸,而且一些企業(ye) 已有實際動作。(《經濟參考報》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