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可再生能源即將進入全球競爭階段
可再生能源即將進入全球競爭階段 2018-08-22 10:35:34

摘要:可再生能源成本很快將低於(yu) 所有其他能源,可再生能源行業(ye) 未來將由少數幾家巨型公司爭(zheng) 奪全球市場份額。

\
  可再生能源成本很快將低於(yu) 所有其他能源,可再生能源行業(ye) 未來將由少數幾家巨型公司爭(zheng) 奪全球市場份額。
  2010年,利用太陽能燒開一壺水的成本約為(wei) 0.03英鎊。到2020年,根據瑞銀(UBS)研究團隊的估算,成本將降至0.5便士。到2030年,成本可能如此接近零,以至於(yu) 實際上將相當於(yu) 免費。
  這對地球是個(ge) 大好消息,對全球經濟可能也是如此。充足、廉價(jia) 、清潔的能源可用於(yu) 多種用途——不僅(jin) 僅(jin) 是泡茶。
  但同樣簡單的事實——可再生能源成本很快將低於(yu) 所有其他能源——正在能源行業(ye) 掀起一波企業(ye) 並購浪潮。目前,我們(men) 數了數有12家歐洲大型公用事業(ye) 公司(約占該行業(ye) 指數成分股的一半)最近宣布了(或者被媒體(ti) 報道過)可能極大地重塑各家業(ye) 務的並購、撤資或收購交易。最近的一筆並購來自海上風電公司Orsted,該公司日前宣布將收購林肯清潔能源公司(LincolnCleanEnergy),將業(ye) 務擴大到美國的陸上風電。
  企業(ye) 的這類做法有意義(yi) 嗎?我們(men) 認為(wei) 是有的,因為(wei) 這一行業(ye) 的基本麵因素的確正在發生變化。直至最近,全球多數地區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都依賴慷慨的補貼——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隻能以政府準備出資的速度增長。但過去一年,大型風能和太陽能項目似乎顯示出,在沒有任何補貼或稅收優(you) 惠的情況下它們(men) 也能獨立發展。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能夠開始在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高速成長,而不必再按照各國能源部長指令的速度。
  第二個(ge) 因素是各國政府一直在收緊成本。在可獲得補貼的國家,企業(ye) 現在必須通過競爭(zheng) 性拍賣來競得補貼,而一旦補貼用完,這些企業(ye) 可能仍要為(wei) 拿到最好的項目地址互相競標。這種競拍模式正以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速度推進創新和效率。在英國,招標在僅(jin) 僅(jin) 3年內(nei) 就使海上風能的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在德國,它使可再生能源的價(jia) 格比2015年下降了約一半。
  所有這些成本壓力都產(chan) 生了另一重要效應:推動可再生能源企業(ye) 走向新的全球規模化競爭(zheng) 。首先,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的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太陽能項目現在擁有逾100萬(wan) 個(ge) 單體(ti) 太陽能電池板,海上風力渦輪機的高度可以超過摩天大樓,葉片長度接近100米。其次,隨著這些企業(ye) 設法將更多購買(mai) 力投入供應鏈並從(cong) 可再生能源項目組合中獲取更多協同效應、數據和運營方麵的專(zhuan) 門知識,它們(men) 自身的規模正變得越來越大。在全球競拍的模式下,贏家不得不把所有這些潛在優(you) 勢擺到桌麵上來。
  這就是這一行業(ye) 的結構需要改變的原因。曆史上,公用事業(ye) 公司一直是區域競爭(zheng) 者,通常局限於(yu) 一國市場,而在國內(nei) 市場,熟識地方的政治和監管環境是關(guan) 鍵。它們(men) 並非總是成功的:(麵臨(lin) 電價(jia) 下調和國有化風險的)英國公用事業(ye) 公司就是恰當的例子。然而,歐洲的地圖顯示出的仍是一個(ge) 由國家層麵競爭(zheng) 者構成的拚盤。
  未來,這張地圖可能會(hui) 變得大為(wei) 不同,有可能更類似油氣行業(ye) ,由很少數幾家更大型的公司爭(zheng) 奪全球市場份額。如此,我們(men) 或將看到一類新企業(ye) ——可稱之為(wei) “風能和太陽能巨擘”——它們(men) 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組合遍及全球,規模可能是現在的10至20倍。
  成為(wei) 這一梯隊中一員的機會(hui) 值得爭(zheng) 取。現在確定誰將成為(wei) 贏家還為(wei) 時尚早,而且仍有一些疑問有待解答:例如,如何集成蓄電池儲(chu) 能。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公用事業(ye) 領域正處於(yu) 這一轉變的最前沿,管理層團隊現在製定計劃已經不算太早。幾乎沒有人有時間放鬆下來,沏上一壺茶。
  本文作者是瑞銀研究分析師薩姆•艾瑞為(wei) 英國《金融時報》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