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京津冀應同心協力為治霾買單
京津冀應同心協力為治霾買單 2015-12-11 11:29:33

摘要:本周,京津冀一體(ti) 化相關(guan) 規劃方案陸續出台。關(guan) 於(yu) 京津冀發展,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生態環境建設是最短的一塊短板和最大的一個(ge) 瓶頸。

  本周,京津冀一體(ti) 化相關(guan) 規劃方案陸續出台。本就引人注目的主題,恰巧被置於(yu) 一個(ge) 看似突發事件的背景下——北京市首次發布重度霧霾汙染紅色預警,更進一步提升了人們(men) 對京津冀區域協作前景的關(guan) 注度。
        關(guan) 於(yu) 京津冀發展,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生態環境建設是最短的一塊短板和最大的一個(ge) 瓶頸。愈演愈烈的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嚴(yan) 重製約了三地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京津兩(liang) 市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轉型,大量落後產(chan) 能需要尋找出路,包括特大型企業(ye) 首鋼在內(nei) 的一些重化工企業(ye) 近年大部分陸續搬遷到了河北省,加上固有的鋼鐵、水泥、玻璃等重汙染產(chan) 業(ye) 的龐大產(chan) 能,河北被公認為(wei) 造成霧霾的“元凶”。全球鋼鐵產(chan) 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的坊間笑談,道出了河北經濟結構轉型之難。
        造成河北產(chan) 業(ye) 單一、輕重失衡問題的,並非隻是河北自己。北京和天津因為(wei) 首都和直轄市的特殊地位能獲得更多的優(you) 質資源,使得同一區域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在河北難以落地,而京津兩(liang) 市就近轉移到河北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特別是重化工業(ye) 產(chan) 能,則進一步加重了河北的產(chan) 業(ye) 失衡。無論全省鋼鐵產(chan) 業(ye) 工業(ye) 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還是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或所容納的就業(ye) 人數,都決(jue) 定了河北的去產(chan) 能過程必定痛苦而艱難。曾經被寄托過厚望的房地產(chan) 景氣不再,直至目前,還沒發現那個(ge) 產(chan) 業(ye) 、行業(ye) 能夠像鋼鐵這樣,長期穩固地支撐起全省的經濟發展。
        較長一段時期以來,省際之間是一種競爭(zheng) 關(guan) 係,誰的經濟發展快、總量大、質量優(you) ,誰就可以獲得更多財政收入,進而為(wei) 本轄區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從(cong) 京津冀的情況來看,協同發展不僅(jin) 是中央的重大戰略安排,也是三地突破發展瓶頸,共同麵對資源、環境、市場等問題的現實需要。當霧霾終於(yu) 拉響紅色警報,北京和天津,不得不直麵周邊鄰居發展落後給自己帶來的殺傷(shang) ,重新審視“統一規劃、協同發展”這一多年來被不斷提起的老話題。
        京津冀一體(ti) 化相關(guan) 文件顯示,環保領域的一體(ti) 化,將包括加強區域機動車汙染共治、嚴(yan) 格控製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大力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施煉油石化等重點行業(ye) 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津冀魯共同研究環渤海區域港口及船舶汙染治理等內(nei) 容。這些措施如能迅速落實,將不僅(jin) 可以使霧霾得到比較徹底的治理,也將給下一步生態文明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霧霾問題與(yu) 上述問題看似各自獨立,其實是這些問題長期交織、不斷強化的結果,因此治理霧霾也不是將“霾源”一關(guan) 了之就能奏效。隻有妥善解決(jue) 河北的轉型成本如何共擔、區域發展成果如何共享的問題,河北才有接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京津冀才能真正走出“霧區”。(《經濟參考報》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