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贛鋒鋰業200元收盤背後的“搶礦大戰”鋰礦股估值邏輯看齊白酒股?
贛鋒鋰業200元收盤背後的“搶礦大戰”鋰礦股估值邏輯看齊白酒股? 2021-07-23 16:03:48

摘要:7月22日,鋰電的瘋狂再度刷屏,鋰礦指數再漲5 59%,贛鋒鋰業(ye) 以200元收盤,總市值高達2874億(yi) ,6月底該公司股價(jia) 是120 88元。

  7月22日,鋰電的瘋狂再度刷屏,鋰礦指數再漲5.59%,贛鋒鋰業(ye) 以200元收盤,總市值高達2874億(yi) ,6月底該公司股價(jia) 是120.88元。
  “我們(men) 上一輪周期時候產(chan) 能確實領先於(yu) 需求,但經曆了這些年的消化,產(chan) 能過剩的局麵已經好轉。我認為(wei) 行業(ye) 必須努力跟上市場的需求。”在今年5月高盛組織的一次交流活動中,全球鋰行業(ye) 巨頭美國雅寶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Kent Masters表示。
  他的判斷,正在逐步得到驗證。僅(jin) 以國內(nei) 市場為(wei) 例,一邊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逐月走高,另一邊則是中遊材料、動力電池環節的滿產(chan) 滿銷,以及最上遊鋰礦資源供應陷入緊張,開啟“搶礦大戰”。
  考慮到下半年供需緊張可能進一步升級,國泰君安本周更是將碳酸鋰下半年價(jia) 格調高至曆史前高的18萬(wan) 元/噸,相當於(yu) 較現價(jia) 再漲100%。
  上述行業(ye) 現狀和預期,疊加“鋰業(ye) 雙雄”等公司報表利潤開始進入兌(dui) 現階段,再次為(wei) 近期鋰礦股的上漲提供了外部條件,這在今年7月表現尤為(wei) 突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7月1日至21日,鋰礦、電解液、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整車板塊的平均漲幅,依次為(wei) 23.1%、14.56%、8.16%、3.27%,鋰礦股漲幅明顯高於(yu) 其他產(chan) 業(ye) 鏈環節。
  若從(cong) 今年6月算起,納入Wind鋰礦板塊的12隻個(ge) 股,平均漲幅已經超過50%。
  連續上漲的股價(jia) ,使得原本以利潤預期值、市盈率為(wei) 核心的估值邏輯變得不再適用,因為(wei) 很多公司按照當前股價(jia) 來看,已經將公司盈利算到了2022年,甚至是2023年。
  一種觀點認為(wei) ,麵對越來越高的市盈率,包括機構在內(nei) 開始傾(qing) 向於(yu) 現金流貼現估值法,基礎為(wei) 未來幾年相對確定的增長,而上一個(ge) 被普遍采用該方法的板塊是白酒股。
  全產(chan) 業(ye) 鏈式增長
  7月上旬,行業(ye) 龍頭贛鋒鋰業(ye) 挑戰新高期間,便有業(ye) 內(nei) 人士反饋稱,“新能源汽車的數據需要注意。”
  其提及的數據是指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的數據顯示,至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14%,1-6月滲透率10.2%,遠高於(yu) 2020年全年的5.8%。
  上述數據超出預期,而當邁過10%的門檻後,市場普遍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高速成長期,雖然到2025年將達到20%還是更高的預判,但是增長趨勢已難以扭轉。
  上述背景下,動力電池及其正負極、隔膜等直接材料企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大幅增加,處於(yu) 滿產(chan) 滿銷狀態。
  湘財證券援引行業(ye) 數據顯示,2021年1-6月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52.49GWh,同比增長200%,相較2019年同期累計裝機量30.01GWh增長74.9%。
  而在動力電池的成本構成中,80%左右來自原材料,其中正極材料需要磷酸鐵鋰,電解液需要六氟磷酸鋰。
  反觀上遊鋰行業(ye) 供給,在經曆了2018年的高位回落後,近兩(liang) 年鋰鹽企業(ye) 產(chan) 能有所增加,但是鋰礦供給卻是增量有限,反而澳洲部分礦山因鋰精礦價(jia) 格跌破成本線,產(chan) 能出現了退出。
  需求高漲,供給端彈性不足,鋰礦、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jia) 格相應調漲。
  整體(ti) 上看,碳酸鋰價(jia) 格二季度處於(yu) 高位企穩狀態,氫氧化鋰和鋰精礦價(jia) 格當期則出現補漲,其中氫氧化鋰今年二季度均價(jia) 為(wei) 8.64萬(wan) 元/噸,遠高於(yu) 2020年三、四季度的4.83萬(wan) 元/噸和6.05萬(wan) 元/噸。
  需要指出的是,國內(nei) 鋰行業(ye) 龍頭此前已通過收購股權、簽訂包銷協議的方式,控製了較為(wei) 可觀的鋰礦資源,所以其成本端是相對可控的,產(chan) 品價(jia) 格的上漲直接帶動了企業(ye) 利潤率的提升。
  雖然至今半年報尚未正式披露,無法看到具體(ti) 毛利率數據,但是參照前述雅寶給出的數據,成本水平處於(yu) 一線梯隊的公司利潤率可達40%至45%。
  也正是產(chan) 品漲價(jia) 的帶動下,贛鋒鋰業(ye) 、天齊鋰業(ye) 兩(liang) 家頭部公司集體(ti) 上修半年報業(ye) 績預告,二季度盈利能力環比繼續提升。
  按照業(ye) 績預期值,贛鋒鋰業(ye) 二季度淨利潤接近10億(yi) 元,而在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淨利潤不過4.76億(yi) 元。
  在產(chan) 品漲價(jia) 驅動業(ye) 績增長的邏輯獲得驗證後,鋰礦指數、鹽湖提鋰指數經過短暫休整後,於(yu) 本周再次開啟集體(ti) 上漲。
  明星基金經理“組團”進場
  如果說,全產(chan) 業(ye) 鏈景氣度提升帶來的業(ye) 績增長是基礎,股價(jia) 的上漲則還需要資金、市場情緒的推動。
  鋰礦股,不缺人氣。
  “公募冠軍(jun) ”趙詣二季度增倉(cang) 贛鋒鋰業(ye) ,廣發基金馮(feng) 明遠則在二季度新進天齊鋰業(ye) 、雅化集團。
  農(nong) 銀匯理基金持有贛鋒鋰業(ye) 1346.32萬(wan) 股,而截至7月20日數據,該公司持股數據已增至1870.1萬(wan) 股。
  對比數據可以看出,該基金持股主要集中於(yu) 趙詣所管理的4隻基金,2020年他所掌管的農(nong) 銀匯理工業(ye) 4.0混合基金以166.56%的收益勇奪市場冠軍(jun) ,創出近4年來冠軍(jun) 基金紀錄。
  而在二季度,除了上述農(nong) 銀匯理工業(ye) 4.0混合基金持股略減外,趙詣管理的農(nong) 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nong) 銀匯理研究精選等三隻基金均處於(yu) 增持狀態,其中新能源主題基金持股數量從(cong) 830.24萬(wan) 股增加至1232.52萬(wan) 股。
  馮(feng) 明遠,則在二季度入手了天齊鋰業(ye) 。
  截至7月22日數據,信達澳銀基金持有705萬(wan) 股天齊鋰業(ye) ,其中有670萬(wan) 股來自馮(feng) 明遠所管理的7隻基金。
  信達澳銀基金還持有1458萬(wan) 股的雅化集團,同樣是二季度新進,同樣是絕大部分的倉(cang) 位集中在馮(feng) 明遠管理的基金。
  當期,公募基金在天華超淨的持股也較一季度出現了80%左右的增長,總持股數量達4512萬(wan) 股。
  天華超淨為(wei) 6月份至今12隻鋰礦股中漲幅最高的公司,期間102%的漲幅遠超過50%的行業(ye) 均值,機構投資者明顯出力不少。
  而就二季度機構動向來看,減倉(cang) 白酒股成為(wei) 主流,流出的資金勢必會(hui) 選擇其他增長確定的板塊的替代,比如近期出現係統性上漲的鋰電、光伏和芯片。
  股價(jia) 還會(hui) 繼續瘋漲嗎?
  行業(ye) 遠景有可觀增量,盈利趨勢確定性增長,這是鋰礦股有利的條件。但是,經過二季度的集中上漲後,估值水平快速上漲所積累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僅(jin) 以贛鋒鋰業(ye) 為(wei) 例,上半年預估淨利潤為(wei) 14.5億(yi) 元(中位數),目前Wind賣方一致性盈利預期為(wei) 2021年淨利潤21.37億(yi) 元,2022年為(wei) 29.51億(yi) 元,2023年為(wei) 36.17億(yi) 元。
  就行業(ye) 趨勢來看,21.37億(yi) 元實際上有所低估,考慮到三、四季度產(chan) 品價(jia) 格及利潤率因素,全年公司利潤大概率要超過這一水平。
  那麽(me) ,不妨以最高的2023年預估值計算,36億(yi) 元淨利潤折算每股收益在2.5元左右。按照7月22日200元的股價(jia) 來看,相當於(yu) 80倍估值。
  這是采用未來兩(liang) 年盈利預期值計算的結果。所以,采用市盈率估值的方法已經開始不再適用於(yu) 鋰礦股,選擇繼續買(mai) 入的機構需要尋找一個(ge) 新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一種市場觀點認為(wei) ,機構正在采用現金流貼現的方法來對熱門賽道股進行估值。
  這種方法,可以根據未來幾年行業(ye) 、企業(ye) 的發展,以及利潤預期估算出一個(ge) 市值增長空間,並結合市場風格偏好最終得出一個(ge) 預估值。
  換言之,包括上述鋰礦股在內(nei) 的當前股價(jia) 並不代表2021年的盈利預期,而是已經將未來三年的業(ye) 績提前“計價(jia) ”。
  此前使用該估值邏輯較多的是白酒股,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相對確定的增長,機構開始將這一方法用在了鋰電產(chan) 業(ye) 鏈公司上。
  對於(yu) 下半年而言,包括行業(ye) 內(nei) 部、機構投資者在內(nei) 仍然十分樂(le) 觀。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21.5萬(wan) 輛和120.6萬(wan) 輛。
  而就曆史數據來看,進入消費旺季後,下半年銷量規模普遍高於(yu) 上半年,對此中汽協的全年銷量預期值為(wei) 240萬(wan) 輛,部分行研機構給出的預期值則高達260萬(wan) 輛,甚至是280萬(wan) 輛。
  隻要保持上述趨勢,動力電池裝機量就會(hui) 跟隨同步提升,進而帶動對上遊鋰資源的需求和消耗,這從(cong) 7月磷酸鐵鋰開工率的環比提升,以及即將釋放的正極材料產(chan) 能便可看出,對此有機構認為(wei) 下半年需求可能會(hui) 較上半年環比增長50%。
  反觀供給端,近幾年鋰鹽產(chan) 能增加不少,但是最上遊供給增量卻十分有限,部分澳洲礦山雖然已經宣布重啟,但是預計需要等到2021年底、甚至是2022年才有產(chan) 能增量出來。
  “2021年下半年是近幾年鋰行業(ye) 供需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國泰君安近期的一份研報就在鋰電股的投資者社區內(nei) 引起熱議。
  在該機構看來,近期碳酸鋰價(jia) 格的鬆動標誌著鋰價(jia) 的第二輪上漲,對此更是調高下半年鋰鹽價(jia) 至曆史前高的18萬(wan) 元/噸。這一價(jia) 格稍顯誇張,隻是供需緊張的情況確實存在,並可能會(hui) 進一步升級。(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