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yu)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特點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中國能源消費和進口中,具備潔淨、低排放等優(you) 勢的天然氣無疑將是增長幅度最大的品類。
正值漫長熊市看不到盡頭之際,全球範圍內(nei) 能源勘探、開發、運輸等投資都大幅度下降。在資本市場上,能源概念更是被大多數投資者視若雞肋甚至是敝屣。但著眼於(yu) 中國中長期需求,現在恰恰應該是實施反周期策略布局液化氣產(chan) 業(ye) 鏈投資、保證液化氣消費和進口力度的時機。
這首先是因為(wei) 中國和世界天然氣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就世界市場而言,1980年以來,天然氣就已經成為(wei) 消費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長率幾乎是煤炭和石油的兩(liang) 倍左右。由於(yu)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特點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中國能源消費和進口中,具備潔淨、低排放等優(you) 勢的天然氣無疑將是增長幅度最大的品類。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2000-2014年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cong) 14.6964億(yi) 噸標準煤增長至42.6億(yi) 噸標準煤,其中天然氣占比從(cong) 2.2%一路提升至5.7%,翻了一番還多。根據發改委數據,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932億(yi) 立方米,增長5.7%;2016年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000億(yi) 立方米,可能性很大。
從(cong) 中長期看,預計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還將持續高速增長較長時間。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從(cong) 2013年的1616億(yi) 立方米提高到3600億(yi) 立方米以上;國內(nei) 常規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1850億(yi) 立方米,加上頁岩氣、煤層氣,國內(nei) 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2450億(yi) 立方米。根據2015年初已簽合同和協議,2020年進口量可達1400億(yi) 立方米,其中管道氣進口量750億(yi) 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進口量650億(yi) 立方米。
資源稟賦決(jue) 定了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的很大一部分要靠進口滿足。中國天然氣遠景儲(chu) 量雖多,卻大部分沒有明確勘探清楚,開采成本也相當高,僅(jin) 僅(jin) 依靠國內(nei) 天然氣,不僅(jin) 數量不敷使用,而且價(jia) 格較高,將抬高下遊產(chan) 業(ye) 成本,削弱我國製造業(ye) 成本競爭(zheng) 力。盡管新疆出產(chan) 油氣,但烏(wu) 魯木齊得以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全麵天然氣化的省會(hui) 城市,靠的卻不是新疆本省出產(chan) 的天然氣,而是西氣東(dong) 輸二線工程進口的中亞(ya) 天然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短短幾年就躍居世界第三大天然氣進口國,僅(jin) 次於(yu) 日本、韓國。2013年,全國天然氣產(chan) 量1178億(yi) 立方米,進口量529億(yi) 立方米,幾乎達到國內(nei) 產(chan) 量的一半。2015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932億(yi) 立方米,但國內(nei) 天然氣產(chan) 量隻有1350億(yi) 立方米,同比增幅(5.6%)也小於(yu) 消費量同比增幅(5.7%),結果是當年天然氣進口量增長6.3%,達到614億(yi) 立方米。根據現在的發展勢頭,預計數年之內(nei) ,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就將超越日、韓而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需要進口天然氣,但管道天然氣出口國這樣那樣的想法卻往往給中國的進口保障增添變數。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本來堪稱天作之合,但由於(yu) 俄方期望過高,中俄管道天然氣項目經曆20年談判和不少於(yu) 15次失敗,直到2014年才終於(yu) 簽字;簽字後,在執行過程中又幾經波折。
再看看中亞(ya) 。這本來是中國天然氣進口高效率突破的典型,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項目2003年才簽署意向協議,2009年就已經通氣,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氣進口管道,途經中國192個(ge) 城市,直接間接用戶5億(yi) 多人,2015年中亞(ya) 天然氣管道A/B/C線對華出口天然氣超過300億(yi) 立方米,約占天然氣進口總量一半。正在興(xing) 建的中亞(ya) 天然氣管道D線(西氣東(dong) 輸四線工程)設計年輸氣量300億(yi) 立方米,預計2020年底全線完工,屆時將推動中亞(ya) 天然氣管道整體(ti) 輸氣能力達到850億(yi) 立方米。土庫曼斯坦是中亞(ya) 天然氣管道無可辯駁的主力氣源,2015年中亞(ya) 天然氣管道對華出口中,92.6%來自土庫曼斯坦,這部分氣源占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量的82.6%、天然氣進口總量的46%。正在興(xing) 建的中亞(ya) 天然氣管道D線氣源也是土庫曼斯坦。但現在土庫曼斯坦的新舉(ju) 措有“一女兩(liang) 嫁”之嫌,可能影響其對華天然氣出口氣源。
該國在2015年底開工建設中亞(ya) -印度天然氣(TAPI))管道,輸送設施規模是每年330億(yi) 立方米,等於(yu) 該管道氣源——南約洛坦氣田(計劃2019年投產(chan) )的年產(chan) 量峰值,而這個(ge) 氣田在此前的中土天然氣貿易發展計劃中本來是中亞(ya) -中國天然氣管道主力氣源。2014年土庫曼斯坦出口管道天然氣416億(yi) 立方米,其中61.3%(255億(yi) 立方米)對華出口,2015年繼續增長。土庫曼斯坦希望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本來無可厚非,但“一女兩(liang) 嫁”就有問題了。
管道天然氣進口項目談判之所以艱難,運行中變數之所以多,是因為(wei) 輸氣管道固定資產(chan) 投資浩大,涉及規模巨大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而且,因其資產(chan) 專(zhuan) 用性強,容易激發途經國家向其中塞私貨、提要求的動機;此外,還容易遭到途經國家不可預測的風險因素幹擾。
相比之下,液化天然氣(LNG)則不涉及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資產(chan) 專(zhuan) 用性相對較低,運營相對靈活,不容易被“卡脖子”。有鑒於(yu) 此,為(wei) 改善在天然氣貿易中的談判地位,中國需要推進天然氣進口來源和方式多樣化,管道氣和液化氣並舉(ju) ,特別要重視液化天然氣。同時,如果說小進口國無法兼顧進口規模效益和進口來源、方式多樣化,那麽(me) ,作為(wei) 一個(ge) 進口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而且還在持續快速增長的大進口國,中國完全可以兼顧進口規模效益和進口來源、方式多樣化。
在全球市場上,由於(yu) 管道天然氣出口國要價(jia) 過高,且圍繞管道走向的政治鬥爭(zheng) 不確定性過高,而天然氣液化技術不斷進步,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其與(yu) 管道天然氣的競爭(zheng) 力。結果是,液化天然氣市場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天然氣市場總體(ti) 增速。國際機構Cedigaz的數據顯示,2000-2014年間全球天然氣年均增長2.8%,亦即共增長47%。而法國能源企業(ye) Engie集團的數據表明,同一時期內(nei) ,液化天然氣市場規模從(cong) 1億(yi) 噸擴張到了2.44億(yi) 噸,亦即年均增幅6.6%,預計2020年可達3.7億(yi) 噸。
在中國等東(dong) 亞(ya) 經濟體(ti) 天然氣進口貿易中,液化氣所占地位已經大大高於(yu) 其在全球天然氣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據摩納哥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Gas Logistics of Monaco,GLOG)估算,2012年,液化氣在全世界天然氣國際貿易中隻占13%,同期油輪運輸占全世界原油國際貿易的45%,相比之下,2013年中國進口天然氣中液化氣占比達47%。未來,液化氣在世界天然氣市場上所占份額可望從(cong) 今天的15%-20%至少提升到30%。相應地,液化氣在中國天然氣進口貿易中所占地位至少不會(hui) 明顯下降。
除波斯灣天然氣之外,為(wei) 擴大液化氣進口來源,中國企業(ye) 近年已經開展了一係列操作,橫跨亞(ya) 洲、非洲和大洋洲。2013年,中石油公司斥資42億(yi) 美元收購意大利埃尼公司在莫桑比克天然氣第4區塊20%權益,未來幾年將投資100多億(yi) 美元參與(yu) 莫桑比克天然氣開發和液化氣生產(chan) ,該項目首期可望於(yu) 2018年投產(chan) 。
澳大利亞(ya) 可望憑借西澳大利亞(ya) 州(西澳州)、昆士蘭(lan) 州等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而躍居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chan) 國,中國則已經是澳大利亞(ya) 液化氣的最大買(mai) 家。在2002年8月8日開標的廣東(dong) 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澳大利亞(ya) 西澳州西北大陸架液化天然氣公司勝出,贏得澳大利亞(ya) 迄至當時最大的單一出口訂單,合同總金額250億(yi) 澳元,年供氣330萬(wan) 噸,供氣期25年。此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3.48億(yi) 美元收購澳大利亞(ya) 西北大陸架項目5.3%股份(隻包括天然氣和連帶的石油,不包括西北大陸架基礎設施擁有權),以及為(wei) 供應廣東(dong) 液化天然氣項目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國LNG)25%股份。
昆士蘭(lan) 州中東(dong) 部海岸的柯蒂斯島上建立了全世界最早的一批煤層氣轉化為(wei) 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海油是第一家從(cong) 昆士蘭(lan) 購買(mai) 液化氣的企業(ye) ,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簽署從(cong) 煤層氣製造的液化氣購銷合同的企業(ye) 。2010年3月和2013年5月,中海油氣電集團兩(liang) 次與(yu) 英國天然氣集團(BG集團)簽署柯蒂斯項目資產(chan) 轉讓及液化氣購銷一攬子協議,斥資60億(yi) 美元,累計獲得BG集團在該項目上遊資產(chan) 25%權益和中遊液化廠第一條液化氣生產(chan) 線50%權益,成為(wei) 第二大項目權益和投資方,中國由此直接獲得20年360萬(wan) 噸/年液化氣資源供應。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第十大液化天然氣生產(chan) 國,但其資源條件足夠支持其競爭(zheng) 世界第一大液化氣生產(chan) 國。在2014年中俄雙方企業(ye) 簽署東(dong) 線管道氣合同之前,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Novatek)已與(yu) 中石油簽訂每年從(cong) 亞(ya) 馬爾氣田和海參崴港供應300萬(wan) 噸液化天然氣的20年合同,東(dong) 線管道氣合同簽署必將推動這個(ge) “海參崴項目”加快實施,甚或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西方國家製裁俄羅斯,為(wei) 中國創造了參股俄羅斯北極圈亞(ya) 馬爾半島南塔姆貝斯克資源基地液化天然氣工廠的機遇。根據最近傳(chuan) 出的消息,中方將為(wei) 這個(ge) 總投資270億(yi) 美元的建設項目注資135億(yi) 美元。在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開通的背景下,這個(ge) 規模宏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有著廣闊的前景。
除此之外,經曆了“頁岩氣革命”的美國也是中國進口天然氣的潛在重要來源。美國和整個(ge) 北美油氣產(chan) 能和生產(chan) 潛力巨大,可望超越俄羅斯、沙特成為(wei) 世界最大油氣生產(chan) 國。僅(jin) 從(cong) 西弗吉尼亞(ya) 經賓夕法尼亞(ya) 延伸至紐約州的馬塞勒斯盆地的天然氣年產(chan) 量就達1130億(yi) 立方米,與(yu) 俄羅斯對歐出口量大體(ti) 相當。美國康菲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瑞安·蘭(lan) 斯預計,北美石油產(chan) 量2020年可達1500萬(wan) 桶/日,今後1/4世紀裏可逐步達到2500萬(wan) 桶/日,是沙特當前出口量的3倍,當前產(chan) 量的兩(liang) 倍半。
美國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製定的油氣出口禁令實施至今,已經日益違背美國自身的利益,尤其打擊了美國的油氣產(chan) 業(ye) 。在此前的十年牛市期間,“頁岩氣革命+油氣出口禁令”的組合使得美國國內(nei) 能源價(jia) 格大幅度低於(yu) 國際市場價(jia) 格,有助於(yu) 吸引工業(ye) 生產(chan) 在美落戶,推進其“再工業(ye) 化”;但到了今天的熊市期間,美國國內(nei) 外能源價(jia) 差大幅度縮小,加之國際貿易運輸成本銳減,油氣出口禁令推進美國“再工業(ye) 化”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卻妨礙了美國油氣產(chan) 業(ye) 爭(zheng) 奪國際市場。在全球能源市場產(chan) 能過剩的背景下,這對於(yu) 美國油氣產(chan) 業(ye) 堪稱生死攸關(guan) 。2014年以來,美國政府已經在放鬆油氣出口禁令的道路上邁出了幾小步,最終大幅度取消乃至徹底廢除油氣出口管製隻是時間問題。
在實踐中,美國液化氣企業(ye) 和政府管理部門對開放和推進液化氣出口熱情高漲,不少天然氣企業(ye) 認為(wei) 美國有望取代俄羅斯成為(wei) 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穆迪公司2015年4月份報告聲稱,美國和加拿大擬議中的30個(ge) 天然氣液化項目大多數不會(hui) 動工,因為(wei) 液化氣合同與(yu) 原油價(jia) 格掛鉤,國際油價(jia) 下跌使得美國液化氣項目的價(jia) 格優(you) 勢喪(sang) 失殆盡,但從(cong) 長期著眼,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ye) 仍然會(hui) 大力投入,爭(zheng) 取在這場“刺刀見紅”的淘汰賽中勝出。
在最近幾年的中美戰略與(yu) 經濟對話中,中方每次都要提出美國取消油氣出口管製的問題,美方對此的回應也日益升溫。開放美國油氣出口管製,推動美國在中國等東(dong) 亞(ya) 經濟體(ti) 天然氣進口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屬於(yu) 中美“雙贏”之舉(ju) 。即使美國原油和液化氣不直接對華出口,隻要對日本、韓國出口,就是在東(dong) 亞(ya) 這個(ge) 全世界價(jia) 格最高的天然氣市場上增加供給,就能抑製“東(dong) 亞(ya) 溢價(jia) ”,間接改善中國在天然氣貿易中的地位。(《21世紀經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