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格力造車不成自己來?董明珠扯上王健林等30億投珠海銀隆
格力造車不成自己來?董明珠扯上王健林等30億投珠海銀隆 2016-12-16 13:48:19

摘要:12月10日,中集集團下屬企業(ye) 、萬(wan) 達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京東(dong) 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ye) ,以及董明珠個(ge) 人同時與(yu) 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增資協議。

\
  “我今天還是跟大家宣布,新能源(格力)雖然沒有收購成功,但是我董明珠一定要做。”12月10日,格力電器(24.900,0.15,0.61%)(000651,SZ)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2016中國企業(ye) 領袖年會(hui) 上的此番表態一度引發關(guan) 注。而僅(jin) 僅(jin) 5天,董明珠就對此付諸了實際行動。
  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中集集團(14.830,0.37,2.56%)下屬企業(ye) 、萬(wan) 達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京東(dong) 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ye) ,以及董明珠個(ge) 人同時與(yu) 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yi) 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中,中集增資2億(yi) 元占比約為(wei) 1.5%,從(cong) 這一比例估算,珠海銀隆的估值高達134億(yi) 元,高於(yu) 此前格力電器給出的130億(yi) 元的收購價(jia) 。
  記者注意到,對於(yu) 格力此前收購珠海銀隆遭否,董明珠12月10日也公開表示,是“因為(wei) 他們(men) (部分股東(dong) )隻看到眼前,鼠目寸光”。
  ●董明珠個(ge) 人入股珠海銀隆
  11月16日晚間,格力電器正式對外宣布收購珠海銀隆的重組方案告吹,格力電器的造車夢也暫時停止。不過,雖然格力電器前腳剛放棄珠海銀隆,但一向“說到做到”的董明珠卻再一次展現了她的“執拗”。
  上周六,在北京舉(ju) 行的2016中國企業(ye) 領袖年會(hui) 上,董明珠明確表態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車)。12月15日下午,董明珠和萬(wan) 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同出席了在北京舉(ju) 行的“新能源、新動能、新價(jia) 值——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一同出席該論壇的還包括中集集團。同時,中集集團宣布,其下屬企業(ye) 和萬(wan) 達集團等公司及董明珠個(ge) 人對珠海銀隆增資30億(yi) 元。
  不過,至截發稿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各方麵均尚未能獲悉本次入股珠海銀隆,董明珠個(ge) 人的出資額以及持股比例。
  記者注意到,在12月10日的中國企業(ye) 領袖年會(hui) 上,董明珠也提及堅持要做新能源汽車的原因。她表示,今天企業(ye) 家要重新定位和思考,不僅(jin) 僅(jin) 考慮銷售指標、盈利指標,更重要是把社會(hui) 責任擺在了首要位置。“記得在2012年,我在人大開會(hui) ,很多人大代表對我說,董總你的機會(hui) 來了,你看空氣汙染,你做一個(ge) 空氣淨化器就發財了。當時我在想,如果我們(men) 的企業(ye) 發展是以別人的生命為(wei) 代價(jia) ,以破壞環境為(wei) 代價(jia) ,以此來實現利潤,那還有價(jia) 值嗎?”“我們(men) 應該圍繞著環境、資源以及人類健康去思考。”
  董明珠還表示,“因為(wei) 銀隆的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最先進的,使用壽命30年,6分鍾充滿電,最起碼銀隆電動車不會(hui) 起火。那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人反對呢?因為(wei) 他們(men) 隻看到眼前,鼠目寸光。”
  “別人來問我,收購失敗怎麽(me) 辦,我說沒關(guan) 係啊,如果收購成功我可能更辛苦,我要全身心投入,要把它做成千億(yi) 企業(ye) 。現在沒有收購成功,我就少做。”董明珠說。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表示,無論股東(dong) 或者公眾(zhong) 對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怎麽(me) 反對,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評價(jia) 都非常高。
  實際上,自從(cong) 格力電器公布收購標的為(wei) 珠海銀隆以來,這家專(zhuan) 注鈦酸鋰電池的新能源企業(ye) 就一直備受外界爭(zheng) 議,這些爭(zheng) 議包括珠海銀隆的業(ye) 績承諾是否能完成以及珠海銀隆到底值不值130億(yi) 元。
  收購告吹一個(ge) 月後,珠海銀隆的估值再增4億(yi) 元。“董小姐看好珠海銀隆,中集和萬(wan) 達看好董小姐。”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34億(yi) 元的估值有點偏高,銀隆確實是鈦酸鋰電池的全球代表性企業(ye) ,但這類電池能量密度不高,隻適合少數特定市場,這是它的局限性。當然,如果銀隆能在這少數市場占據絕對優(you) 勢的市場份額,也能活得很好。
  記者了解到,在動力電池市場上,長期以來都是磷酸鐵鋰電池與(yu) 三元鋰電池稱霸,鈦酸鋰電池並不是主流。比亞(ya) 迪(50.550,1.07,2.16%)董事長王傳(chuan) 福就曾表示,鈦酸鋰電池雖然在一些局部地區,特別是極低溫度下麵存在一定市場,但並不是如某些人所說的那麽(me) 好,它還需要“苦練內(nei) 功”。
  ●萬(wan) 達、中集也“玩”新能源?
  除了董明珠外,外界也關(guan) 注到中集集團和萬(wan) 達集團的此番入股。據了解,中集集團從(cong) 今年8月起,就開始與(yu) 珠海銀隆進行多次接觸洽談,雙方決(jue) 定建立長期廣泛的合作關(guan) 係,在業(ye) 務和股權方麵同時推進。
  中集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或許不難理解。中集集團副總裁李胤輝昨日(12月15日)就坦言,中集擁有30多年在能源與(yu) 物流領域積累的優(you) 勢資源,在重型卡車、冷藏車、空港設備等多方麵對新能源有著巨大的需求,並且中集看好珠海銀隆在鈦酸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儲(chu) 能方麵的研發及生產(chan) 能力。
  對於(yu) 入股珠海銀隆,萬(wan) 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上述“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發表講話表示談到兩(liang) 個(ge) 原因:其一,萬(wan) 達與(yu) 格力有多年合作,是緊密型的戰略合作夥(huo) 伴;其二,基於(yu) 對董明珠個(ge) 人的信任。
  王健林表示,投資銀隆是萬(wan) 達近30年投資製造業(ye) 的首單,也是全球的巨投。“這個(ge) 錢也不算太少,也不算太多。它的前途我倒不覺得是在新能源汽車上,更多是在儲(chu) 能上。珠海銀隆有兩(liang) 個(ge) 核心,一個(ge) 是電動汽車,一個(ge) 是儲(chu) 能。如果把儲(chu) 能技術商業(ye) 化,這個(ge) 公司市值就會(hui) 翻倍。所以我在這一點上也看到了前景,把儲(chu) 能技術真正地做到商業(ye) 化,才是我們(men) 未來要做的。”王健林指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雙方具體(ti) 合作模式上,萬(wan) 達或從(cong) 旗下萬(wan) 達城停車場的充電樁開始。王健林表示,“我們(men) 是中國最大的停車場公司,現在有接近30萬(wan) 的停車位,每年有大概6萬(wan) 到7萬(wan) 的停車位在增加,每一個(ge) 萬(wan) 達城還要配1萬(wan) 到2萬(wan) 個(ge) 停車位。現在我們(men) 要建新的廣場,政府都會(hui) 要求我們(men) 配建充電樁”。
  中集集團方麵則對記者表示,雙方的合作首先體(ti) 現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其中包括新能源客車、卡車、專(zhuan) 用車、碼頭內(nei) 拖車等多品類,珠海銀隆為(wei) 上述新能源車型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方麵適時為(wei) 中集提供相應產(chan) 品,中集則適時為(wei) 銀隆提供相關(guan) 車型生產(chan) 資質、整車製造能力、市場推廣等支持。
  李胤輝還透露,接下來還將與(yu) 珠海銀隆共同開拓電動能源市場。數據顯示,中集集團2015年銷售了約8.8萬(wan) 台海運冷箱,占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額,同時銷售了陸運冷藏車6000台,位居國內(nei) 市場第一。後者主要用於(yu) 城市物流的冷鏈配送、商品配送,但目前國內(nei) 冷鏈運輸仍處於(yu) 短板,電動能源將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此外,中集集團還計劃將珠海銀隆產(chan) 品引入旗下“首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等城市建設的機場、醫院等充電樁設備,該公司是中集與(yu) 首鋼合作的投資公司。根據中集集團的計劃,未來旗下的鋼結構機械立體(ti) 停車庫也將引入充電樁。
  “珠海銀隆是做物流車,而中國汽車行業(ye) 中乘用車是監管最嚴(yan) 格的,一直以來也是競爭(zheng) 最充分的,跟國際接軌比較近,隻有在乘用車領域從(cong) 事多年的才能生存,而在物流車方麵相對好做,銀隆跟中集、萬(wan) 達有更多戰略協同。但我認為(wei) 他們(men) 做乘用車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容易做好”,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e) 負責人這樣向記者分析。
  此外,記者注意到,江蘇京東(dong) 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dong) 之一為(wei) 劉強東(dong) ,是京東(dong) 的關(guan) 聯企業(ye) 。京東(dong) 集團高級副總裁熊青雲(yun) 也出席了上述論壇,她表示,京東(dong) 會(hui) 在物流體(ti) 係中引入新能源車輛,在未來和銀隆進行多維度的合作嚐試,利用銀隆鈦酸鋰技術,協同研發更為(wei) 安全、穩定、耐用的物流專(zhuan) 用車輛。“與(yu) 銀隆公司的合作是京東(dong) 向新能源領域踏出的第一步,在綠色出行、環保物流的大潮中,電商絕不會(hui) 缺席。”(每日經濟新聞 歐陽凱、陳鵬麗(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