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美媒:電池革命改變世界 重塑全球能源的未來
美媒:電池革命改變世界 重塑全球能源的未來 2015-09-04 12:12:03

摘要:一直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都相信電池能夠改變世界。


美媒稱,1995年當唐納德·薩多韋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教基礎化學時,他想要做一番改變。因為(wei) 一輩子酷愛音樂(le) ,薩多韋會(hui) 為(wei) 他的每次授課配一首相應的旋律。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8月30日報道,近來,薩多韋的興(xing) 趣點落在了另一個(ge) 看似乏味的主題上:電池。

電池能夠改變世界

薩多韋說:“我認為(wei) 整個(ge) 電池產(chan) 業(ye) 具有很強的社會(hui) 意識。”他剛剛創辦了自己的電池公司,希望改變世界能源的未來。

薩多韋認為(wei) ,未來的能源應該更清潔、更高效、更公平,而能源存儲(chu) 正是實現這一點所缺失的環節。

一直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都相信電池能夠改變世界。如今,能源存儲(chu) 終於(yu) 開始讓這一夢想成為(wei) 現實。先進的電池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到“超級工廠”中。它們(men) 已從(cong) 智能手機拓展到智能電網,從(cong) 小眾(zhong) 市場逐漸進入主流市場。而這標誌著電動車及屋頂太陽能板等前瞻性技術的拐點已到來。

位於(yu) 波士頓的勒克斯研究公司稱,如今的能源存儲(chu) 是一項價(jia) 值330億(yi) 美元的全球產(chan) 業(ye) 。在本世紀第二個(ge) 十年結束時,這一產(chan) 業(ye) 的價(jia) 值將超過500億(yi) 美元,年發電量將達到1.6億(yi) 千瓦時。然而,在龐大的能源產(chan) 業(ye) 中,這隻相當於(yu) 一節9號電池。不過即便如此,這也足以吸引那些原本並不會(hui) 對此感興(xing) 趣的大型企業(ye) 的注意了。

勒克斯研究公司的電池分析師科斯明·拉斯洛說:“這要花上數十年時間,不過眼下這場革命已經開始了。”

當然,電池距離用每晚充一次電完全替代每周的加油站之旅,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想知道如今電池的缺陷,隻消問一下“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的飛行員便可。“陽光動力”2號是人類曆史上首個(ge) 試圖不用一滴油進行環球之旅的太陽能飛行器。今年早些時候,“陽光動力”2號因在橫跨太平洋時電池燒毀而被迫停飛。

一個(ge) 由電池驅動的、電氣化的世界也有其自身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wei) 生產(chan) 型消費者,就地產(chan) 生和消耗能源,這將對耗費數十年時間以及數十億(yi) 美元修建的集中電網產(chan) 生怎樣的衝(chong) 擊呢?

如果電池真能占據支配地位的話,沒人清楚何種電池技術最終會(hui) 成為(wei) 主角。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能源的未來在於(yu) 我們(men) 如何儲(chu) 存它。

電池影響力日益增加是價(jia) 格不斷下降的結果。和電池業(ye) 大力推崇的太陽能板一樣,電池必須和根深蒂固的主流能源、活塞式發動機、發電廠汽輪機及其他與(yu) 此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進行競爭(zheng) 。同時,和太陽能板一樣,近年來,電池的成本出現了顯著下降。而隨著廠商擴大生產(chan) 規模、調整融資、提高效率,這一趨勢仍將持續。勒克斯研究公司稱,到2025年,電動汽車中的電池成本將降低至每千瓦時172美元(即每千瓦時存儲(chu) 容量的製造成本為(wei) 172美元——本報注)。

研製更好的電池

《華爾街日報》稱,科技巨頭穀歌的一個(ge) 團隊正秘密研製更好的電池。分析人士推測,蘋果公司也在幹同樣的事。幾乎所有大型汽車製造商都有電動汽車上市銷售。且不少公司,尤其是豐(feng) 田和通用汽車公司,都不惜投入大量資金設計製造新型電池,以給自家的電動車提供強勁動力。

這才是貨真價(jia) 實的“登月競賽”,看看究竟是誰能夠最先創造出首個(ge) 老百姓買(mai) 得起的、充一次電就能跑200英裏(約合320公裏)的電動車。不少分析師認為(wei) ,達到200英裏一充這一標杆,將顯著加速全球汽車業(ye) 從(cong) 化石燃料到電力驅動這一能源選擇的轉變。

著眼於(yu) 電池未來的並非隻有美國人。日本的鬆下電子和韓國的三星電子這兩(liang) 家跨國企業(ye) 一直都霸占著鋰電池領域。據中國化工市場公司稱,到2017年,中國的鋰電池市場預計將擴張400%。中國公司不惜在美國電池公司身上投入上億(yi) 美元,隻求能夠得到新技術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能源變革方麵,德國或許算是全球最具野心的國家了。它被視作新興(xing) 家用電池技術的一個(ge) 關(guan) 鍵早期市場。眼下,位於(yu) 德國卡爾施泰因的BMZ公司正在建造歐洲最大的可充電電池工廠。

31年前,摩托羅拉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動電話——一個(ge) 重2磅(約合0.9千克)的無線塑料磚頭,售價(jia) 高達3995美元。這款史無前例的產(chan) 品得到了富人的垂青,但對於(yu) 大眾(zhong) 來說並不實用。

如今,電池業(ye) 的發展也到了類似的關(guan) 鍵點。誠然,電池進入我們(men) 的生活已有很長時間,無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電動螺絲(si) 刀,都要靠它供電。而現如今,它所麵臨(lin) 的問題是,新一代電池能否做到足夠便宜,擁有足夠的存儲(chu) 空間,令電動車和家庭能源係統像iphoness一樣普及。

當然,能源和電信業(ye) 有著很大差異,想要對布滿全球的輸油管線、發電廠以及輸電線進行徹底革新,花費的時間遠比電信革新多得多。不過,從(cong) 資金和人才流入新一代電池業(ye) 的規模來看,打造全新未來的變革已經開始。(參考消息 王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