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製性要素。我國基本水情特殊、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態環境容量有限。長期積累的水資源水環境突出問題,已成為(wei) “心頭之患”。
今天是第二十四屆“世界水日”,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的宣傳(chuan) 活動也同時拉開帷幕。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chuan) 主題是“水與(yu) 就業(ye) ”,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chuan) 主題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充分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深刻把握,突出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對人民福祉、民族未來的責任擔當。在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和諧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中國。總書(shu) 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不僅(jin) 為(wei) 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也為(wei) 其他主要江河流域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製性要素。我國基本水情特殊、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態環境容量有限。長期積累的水資源水環境突出問題,已成為(wei) 製約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個(ge) “心頭之患”。水利工作落實好五大發展理念,當前最為(wei) 緊迫、最為(wei) 關(guan) 鍵的就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麵貫徹“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節約利用水資源,改善城鄉(xiang) 水環境,維護健康水生態,保障國家水安全,加快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經濟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模式,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一是落實雙控行動,全麵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堅持節水優(you) 先方針,強化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推進江河水量分配,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強化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切實把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wei) 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chan) 業(ye) 布局的重要條件,做到以水定產(chan) 、以水定城。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和城鎮生活節水,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快工業(ye) 節水減排技術改造和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大力推廣節水生活器具,積極開發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規水源。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製,推動建立國家水資源督察製度,推行合同節水管理,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健全節水法規和技術標準體(ti) 係,完善節水財稅優(you) 惠政策,建立節獎超罰的長效機製。
二是實行聯防聯控,著力加強水環境保護。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建立聯合防汙控汙治汙機製,加快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麵落實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加強水功能區分級分類管理,從(cong) 嚴(yan) 核定水域納汙能力,嚴(yan) 格入河湖排汙口監管。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職責,落實排汙單位主體(ti) 責任,采取控源截汙、調水引流、清淤疏浚、生態修複等措施,全麵加強城鄉(xiang) 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展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劃定農(nong) 村飲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範圍,實行從(cong) 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加強重要水功能區、省界斷麵和水源地監測能力建設,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的防範與(yu) 處置。
三是強化用途管製,永葆江河湖泊生機活力。把保護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全麵加大管理保護力度,切實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落實水域岸線用途管製製度,嚴(yan) 格限製建設項目占用水域岸線,開展退耕還濕、退養(yang) 還灘、退漁還湖,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係連通,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豐(feng) 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現代水網體(ti) 係。創新江河湖庫治理模式,大力推行“河長製”,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建設沿江、沿河、環湖水資源保護帶、生態隔離帶,構建河湖綠色生態廊道。統籌考慮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生態等目標,協調好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關(guan) 係,科學實施調度,充分發揮江河湖庫水係的綜合效益。
四是注重係統治理,深入開展水生態修複。立足山水林田湖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統籌兼顧、係統治理,全麵加強水源涵養(yang) 和生態修複。抓好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綜合整治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堅決(jue) 遏製新增人為(wei) 水土流失。以青海“三江源”、新疆內(nei) 陸河流域、西藏等地區為(wei) 重點,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yang) 區、江河源頭區生態保護,推進生態脆弱河流生態修複,實施好長江等流域重大生態修複工程。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係統,嚴(yan) 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製,加強華北等地下水嚴(yan) 重超采區綜合治理,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大力開展城鄉(xiang) 水生態文明建設,健全完善城鄉(xiang) 供水保障體(ti) 係、防洪排澇體(ti) 係、水生態保護體(ti) 係,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和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水利支撐。
五是堅持兩(liang) 手發力,健全完善水治理體(ti) 製。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支持和監督作用。把水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評價(jia) 體(ti) 係,健全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製,完善體(ti) 現水生態文明要求的指標體(ti) 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加大各級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積極拓寬水利建設資金渠道,用足用好開發性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hui) 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和水資源保護。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jia) 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jia) 製度,搞好用水權初始分配,積極培育水權交易市場,探索建立水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大力推進依法治水管水,嚴(yan) 厲打擊非法取水、亂(luan) 挖濫采、違法設障、超標排汙等行為(wei) 。宣傳(chuan) 普及節水和潔水觀念,開展全民節水行動,拓展“關(guan) 愛山川河流”水利誌願服務,積極培育社會(hui) 水道德觀念和水文明行為(wei) 習(xi) 慣,形成全社會(hui) 節水、惜水、愛水、護水、親(qin) 水的濃厚氛圍。(《人民日報》 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