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陳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
陳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 2015-11-09 10:06:27

摘要:《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以水定產(chan) 、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態之基,解決(jue) 好水資源問題事關(guan) “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guan) 國家長治久安。《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以水定產(chan) 、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這是黨(dang) 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判斷“十三五”時期水資源嚴(yan) 峻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導方針和總體(ti) 要求。
        一、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水資源問題,明確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水治理新思路,推動水資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明顯成效。在製度建設方麵,出台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資源開發利用控製、用水效率控製、水功能區限製納汙“三條紅線”已基本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在用水效率方麵,開展了100個(ge) 國家級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試點和200個(ge) 省級試點,全國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90立方米下降到62立方米,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0.53。在保障能力方麵,著力加快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可新增城鄉(xiang) 供水能力800億(yi) 立方米,新增農(nong) 業(ye) 節水能力260億(yi) 立方米,增加灌溉麵積7800多萬(wan) 畝(mu) 。在生態保護方麵,啟動105個(ge) 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麵積5萬(wan) 平方公裏,黃河連續16年不斷流,塔裏木河、石羊河等流域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複。但要看到,我國基本水情特殊、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態環境容量有限,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
        (一)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解決(jue) 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途徑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jin) 為(wei) 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達500多億(yi) 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隨著經濟社會(hui) 不斷發展,今後相當長時間內(nei) ,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從(cong) 根本上破解水資源短缺的瓶頸製約,必須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全麵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以水資源的節約使用、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
        (二)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需要
        水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約束性、先導性、控製性要素。長期以來,我國用水方式比較粗放,水資源短缺和用水浪費並存,生態脆弱和開發過度並存,汙染治理和超標排放並存。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加快轉變高消費的發展方式,更加強調節約集約利用資源。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充分發揮水資源管理紅線的倒逼機製,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布局優(you) 化,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三)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ju) 措
        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nei) 涵和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已經接近或超出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引發河道斷流、湖泊幹涸、濕地萎縮、綠洲退化、地麵沉降等生態問題。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li) 中國,必須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保障環境用水,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良好的水環境。
        (四)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國家水治理領域的深刻革命
        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未來我國麵臨(lin) 的水問題將更趨複雜,傳(chuan) 統的水利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推進水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加快實現從(cong) 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cong) 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轉變,從(cong) 過度開發水資源向主動保護水資源轉變,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各個(ge) 領域。
        二、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是艱巨而複雜的係統工程
        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必須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樹立底線思維,以水資源節約、保護和配置為(wei) 重點,加強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產(chan) 、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保障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尊重自然、人水和諧,促進人口經濟與(yu) 資源環境相均衡。二是以人為(wei) 本、改善民生,著力解決(jue) 直接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產(chan) 發展、人居環境等方麵問題。三是統籌兼顧、係統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係統解決(jue) 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四是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健全水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增強水資源管理內(nei) 生動力。五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完善適合我國國情和水情的水法治體(ti) 係,把水資源管理全麵納入法治軌道。
        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樹立底線思維,著力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
        解決(jue) 複雜的水資源問題,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一是嚴(yan) 控用水總量。加快推進江河水量分配,把相關(guan) 控製指標落實到相應河段、湖泊、水庫和地下水源,到2020年,全國年用水總量控製在6700億(yi) 立方米以內(nei) 。建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製,切實把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wei) 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chan) 業(ye) 布局的重要條件,對超出紅線指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二是嚴(yan) 管用水強度。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明確各行業(ye) 節水要求,健全取水計量、水質監測和供用耗排監控體(ti) 係,到2020年,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5%、20%,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三是嚴(yan) 格節水標準。健全節水技術標準體(ti) 係,製定用水產(chan) 品、重點用水行業(ye) 、城市節水等方麵的領跑者指標,開展水效領跑者行動,帶動全社會(hui) 向領跑者學習(xi) 。
        (二)落實節水優(you) 先,著力推進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
        在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麵都把節水放在優(you) 先位置,切實把節約用水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活生產(chan) 全過程。一是突出節水強農(nong) ,積極發展東(dong) 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等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二是突出節水降耗,大力推廣工業(ye) 水循環利用,普及節水工藝和技術,重點實施高耗水工業(ye) 行業(ye) 節水技術改造。三是突出節水控需,加強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器具,大力發展低耗水、低排放現代服務業(ye) ,推進高耗水服務業(ye) 節水技術改造,全麵開展節水型單位和居民小區建設。四是突出節流補源,把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加大雨洪資源以及海水、中水、礦井水、微鹹水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力度。五是突出節獎超罰,統籌考慮市場供求關(guan) 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保護要求、社會(hui) 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全麵實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jia) 製度,全麵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jia) 製度,充分發揮水價(jia) 在節水中的杠杆作用。
        (三)堅持人水和諧,著力加強水生態保護
        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統籌好水資源開發與(yu) 保護關(guan) 係,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一是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yang) 區、江河源頭區保護,推進生態脆弱河流生態修複,加強水土流失防治,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二是開展退耕還濕、退養(yang) 還灘,嚴(yan) 格禁止擅自圍墾占用湖泊濕地、在河口和濱海濕地開展人工養(yang) 殖,限期恢複已經侵占的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yang) 空間,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三是落實水域岸線用途管製製度,編製水域岸線利用與(yu) 保護規劃,按照岸線功能屬性實行分區管理,嚴(yan) 格限製建設項目占用自然岸線,構建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四是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麵落實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建立聯合防汙控汙治汙機製,強化從(cong) 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監管。五是嚴(yan) 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製,加強華北等地下水嚴(yan) 重超采區綜合治理,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係統。六是綜合運用“滲、滯、蓄、淨、用、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通過清淤疏浚、河塘整治等措施,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li) 鄉(xiang) 村”。七是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水利支撐。
        (四)科學謀劃布局,著力連通江河湖庫水係
        實施江河湖庫水係連通,是優(you) 化國土空間格局、增加水環境容量、改善水安全狀況的戰略舉(ju) 措。一是在國家層麵,係統整治江河流域,同時以重要江河湖泊為(wei) 基礎,重要控製性水庫為(wei) 中樞,南水北調等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為(wei) 依托,逐步形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dong) 西互濟”的河湖水係連通總體(ti) 格局。二是在區域層麵,因地製宜建設必要的引調水工程和區域水網工程,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豐(feng) 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係連通體(ti) 係。三是在工程層麵,深化河湖水係連通運行管理和優(you) 化調度研究,協調好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關(guan) 係,科學實施調度,充分發揮江河湖庫水係連通工程的綜合效益。
        (五)注重改革創新,著力構建水權製度體(ti) 係
        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必須堅持政府和市場兩(liang) 手發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導、監管作用,加快建立水權製度體(ti) 係。一是搞好用水權初始分配。開展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分清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及使用量,探索建立分級行使所有權的體(ti) 製。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將水資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落實到取用水戶。二是培育水權交易市場。鼓勵和引導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遊間、行業(ye) 間、用水戶間開展水權交易,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研究製定水權交易管理辦法,明確可交易水權的範圍和類型、交易主體(ti) 和期限、交易價(jia) 格形成機製、交易平台運作規則等。逐步建立健全國家、流域、區域層麵水權交易平台體(ti) 係,以及水權利益訴求、糾紛調處和損害賠償(chang) 機製,維護水市場良好秩序。三是推行合同節水管理。培育一批專(zhuan) 業(ye) 化節水管理服務企業(ye) ,推動企業(ye) 與(yu) 用戶以契約形式約定節水、治汙、非常規水源利用等目標,並向用戶提供節水技術改造、節水產(chan) 品和項目融資、運營管理維護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實現利益共享,促進節水減排,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需要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
        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涉及各行各業(ye) 、千家萬(wan) 戶,需要全民動手、全社會(hui) 參與(yu) 。
        (一)落實責任,形成上下聯動格局
        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ti) 責任。建立完善部門分工協作和行業(ye) 協調聯動機製,指導和督促各地完善水資源管理體(ti) 製,各有關(guan) 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健全機製,完善政策法規體(ti) 係
        以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ti) 係、加大財稅政策支持為(wei) 核心,推動形成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的長效機製,引導、規範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行為(wei) ,對涉水領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wei) ,依法加大查處力度。
        (三)嚴(yan) 格監督,加大考核獎懲力度
        完善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目標指標體(ti) 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加強監督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wei) 幹部主管部門對政府領導班子和相關(guan) 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的重要依據。建立國家水資源督察製度,對不顧水資源水環境條件盲目決(jue) 策、造成嚴(yan) 重後果的,嚴(yan) 肅追究責任。
        (四)加強宣傳(chuan) ,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從(cong) 青少年抓起,從(cong) 家庭、學校教育抓起,深入開展水資源節約保護宣傳(chuan) 教育,在全社會(hui) 樹立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倡導先進的水生態倫(lun) 理價(jia) 值觀和適應水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培養(yang) 科學的用水態度和規範的用水行為(wei) ,形成節水、惜水、愛水、護水、親(qin) 水的濃厚氛圍。(《經濟日報》 作者係水利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