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湖北當上碳交易領頭羊 累計成交2371萬噸,交易總額5.7億元
湖北當上碳交易領頭羊 累計成交2371萬噸,交易總額5.7億元 2015-12-05 20:53:41

摘要:截至今年10月30日,湖北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2371萬(wan) 噸,交易總額5 7億(yi) 元。二級市場交易量、交易額等多項指標均為(wei) 全國第一。其中,累計日均成交量5 1萬(wan) 噸,占全國60 5%。


  圖表數據為(wei) 2015年1月1日到11月30日。 

 

 2013年6月,我國首個(ge) 碳排放權交易平台在深圳啟動;之後,北京、天津、上海、廣東(dong) 、湖北、重慶陸續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截至今年10月30日,湖北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2371萬(wan) 噸,交易總額5.7億(yi) 元。二級市場交易量、交易額等多項指標均為(wei) 全國第一。其中,累計日均成交量5.1萬(wan) 噸,占全國60.5%。   

 真正市場化,讓企業(ye) 吃到“苦頭”嚐到“甜頭”

 去年4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開市。湖北能源集團鄂州發電有限公司,搶得了碳交易首單。“從(cong) 開市至今,公司碳交易額達3334萬(wan) 元,實現收益570萬(wan) 元。”公司副總經理閔俊華說。

 根據對一年耗能6萬(wan) 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ye) 企業(ye) 碳排放盤查結果,湖北把138家企業(ye) 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12個(ge) 行業(ye) 。

 “既然是‘交易’,就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說,過去,節能減排常常是以行政命令手段解決(jue) ,導致企業(ye) 積極性不足。交易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把真正發揮市場作用當作核心目標。

 2014年,湖北碳排放配額總量為(wei) 3.24億(yi) 噸,包括年度初始配額、政府預留配額以及新增預留配額。年度初始配額就是所有納入企業(ye) 初始配額之和,新增預留配額是指根據企業(ye) 新增產(chan) 能和產(chan) 量變化確定的配額。

 “與(yu) 其他試點地區不同的是,湖北預留出了配額總額的8%,防止履約期前企業(ye) 競相購買(mai) 配額而導致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劉漢武說。

 根據《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年度初始配額通過注冊(ce) 登記係統,一次性發放給企業(ye) ;次年履約期前,在完成企業(ye) 碳排放核查後,核定並發放企業(ye) 新增配額。

 “價(jia) 格是最能反映市場供求關(guan) 係的信號。在履約期前,配額不足企業(ye) 往往需要高價(jia) 購買(mai) 排放配額。這倒逼無法履約企業(ye) 下決(jue) 心節能減排,同時也讓按時履約企業(ye) 獲得高價(jia) 收益,從(cong) 而更有動力降低能耗以及排放。”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yu) 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教授認為(wei) ,隻有讓納入配額管理企業(ye) 或者吃到“苦頭”,或者嚐到“甜頭”,碳交易才能真正起到調控排放的作用。

 “碳市場與(yu) 其他減排方式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yu) 價(jia) 格手段。如果沒有價(jia) 格變化,不如直接采取繳納碳稅或者以行政命令來控排。”齊紹洲告訴記者,隻有通過交易產(chan) 生價(jia) 格信號,才能由此促使企業(ye) 以最低代價(jia) 落實節能減排任務。沒有交易,就無所謂市場。建碳市場,就要發揮市場功能。

 閔俊華表示,隻有企業(ye) 真正從(cong) 碳交易中獲得了實惠,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才會(hui) 被調動。

 至2014年年底,共有50家企業(ye) 累計投入47.7億(yi) 元用於(yu) 節能降碳,節能改造投資比2013年增長38%。

 “節能技改極大地降低了企業(ye) 碳排放量,企業(ye) 也通過碳交易直接獲取減排收益近1.1億(yi) 元,碳市場的減排激勵機製初步形成。”劉漢武說。

 去年,138家企業(ye) 排放總量為(wei) 2.36億(yi) 噸,排放量同比下降3.14%。

 參與(yu) 主體(ti) 多,碳市場流動性增強,成交價(jia) 格穩定

 “碳市場投資者必須多元,如果隻是控排企業(ye) 之間相互買(mai) 賣,市場的流動性就會(hui) 大幅降低。”齊紹洲認為(wei) ,湖北碳市場較其他試點地區活躍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放開了對投資人的限製。

 今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批複同意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yu) 湖北碳市場,可以外匯或跨境人民幣參與(yu) 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田啟表示,合格境外投資者普遍有歐盟碳市場的實際操作經驗。“境外投資者直接參與(yu) 碳交易,有利於(yu) 增強碳市場流動性,有利於(yu) 碳市場發現和釋放價(jia) 格信號,引導企業(ye) 積極節能減碳。”

 截至今年10月,交易係統共開通碳交易賬戶6292戶,其中個(ge) 人賬戶達6080戶,控排企業(ye) 和機構數量分別為(wei) 137戶和75戶。湖北市場參與(yu) 主體(ti) 數量,在全國7個(ge) 試點中遙遙領先。

 “隻要申請注冊(ce) 登記開戶,再下載一個(ge) 交易軟件,就可以進行交易,跟股票差不多,投資沒有門檻。”個(ge) 人投資者宋長安告訴記者。在7個(ge) 試點地區中,目前隻有湖北、深圳和天津對個(ge) 人投資者開放。

 “如果一個(ge) 市場不活躍,控排企業(ye) 想買(mai) 賣配額時是無法進行交易的。適當的活躍,有助於(yu) 企業(ye) 在平時就可以進行碳資產(chan) 管理。”齊紹洲認為(wei) ,個(ge) 人投資者參與(yu) 有助於(yu) 增強市場活躍性。多元化的市場主體(ti) 博弈形成了價(jia) 格均衡,使湖北碳交易成交價(jia) 穩定在每噸20元至30元之間,不像一些地區因初始價(jia) 格定得過高導致大起大落,從(cong) 而更有利於(yu) 企業(ye) 降低減排成本。

 以前,企業(ye) 碳資產(chan) 無法“變現”,更無法在金融機構抵押。為(wei) 了將碳資產(chan) 激活,湖北在碳金融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作為(wei) 第三方平台,交易中心為(wei) 融貸雙方提供質押物登記存管和資產(chan) 委托處置服務,為(wei) 銀行與(yu) 企業(ye) 免除了後顧之憂。

 去年9月,全國首單碳資產(chan) 質押貸款項目在武漢簽約。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興(xing) 業(ye) 銀行武漢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碳資產(chan) 質押貸款和碳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宜化集團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額在碳金融市場獲得4000萬(wan) 元質押貸款,用於(yu) 節能減排。

 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杲介紹,目前,參與(yu) 湖北碳市場的碳基金規模累計已達1.2億(yi) 元。

 對於(yu) 超排不履約企業(ye) ,湖北設立了嚴(yan) 厲的處罰製度。除最高額15萬(wan) 元的罰款之外,對未履約企業(ye) 還將扣罰下年度配額、列入碳排放黑名單向社會(hui) 公示、把違約行為(wei) 納入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

 統一碳市場,政府部門和交易機構應明晰權責

 截至2014年底,全國7個(ge) 試點省市共納入控排企業(ye) 和單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額約12億(yi) 噸。在國務院新聞辦近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我國將爭(zheng) 取於(yu) 2017年啟動全國統一碳市場。

 “我國碳市場產(chan) 品類型過於(yu) 單一,目前國內(nei) 碳市場交易均為(wei) 現貨交易,但碳排放權受政策、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控排企業(ye) 希望以遠期交易等手段,有效規避遠期市場風險。”劉漢武表示,2011年全球碳市場規模高達650億(yi) 元,其中現貨、遠期產(chan) 品成交量之比為(wei) 1∶19,而我國受政策約束,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的7個(ge) 碳交易機構均不能開展遠期交易業(ye) 務,一定程度阻礙了市場的快速發展。

 11月20日,在中國環境交易機構合作聯盟工作研討會(hui) 上,來自國家發改委、天津、上海、遼寧、雲(yun) 南等地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碳市場涉及管理部門、第三方機構、交易機構和控排企業(ye) 等眾(zhong) 多的市場參與(yu) 主體(ti) ,任何一個(ge) 環節能力建設的缺失或薄弱,都將極大地影響碳市場成效乃至碳交易製度的成敗,針對各類市場參與(yu) 主體(ti) 的能力建設迫在眉睫。

 在研討會(hui) 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表示,建設統一碳市場要堅持市場化思維,在交易方式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廣東(dong) 省環境權益交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玉潔說,政府職能部門要厘清監管體(ti) 係和邊界,交易機構應明晰自身責任,二者職能不能交叉。

 “許多交易機構自身定位其實是有些模糊的,做了許多原本應該由政府承擔的事情,或者說許多政府該承擔的工作推給了交易機構。建議發改部門實行負麵清單,該管的要管起來,不該管的堅決(jue) 不管。”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人虎表示。

 “目前來看,全國核查機構水平參差不齊,許多核查標準並未統一。”齊紹洲提醒,建立統一碳市場,國家應摸清控排企業(ye) 排放規模、結構、類型,並根據行業(ye) 和企業(ye) 特點製定抽查和複查計劃,確保數據的有效性、準確性及一致性。

 鏈接

 什麽(me) 是碳排放權交易

 碳排放權是排放單位根據政府主管部門分配的碳排放份額,享有的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ti) 的權利。

 政府在總量控製的前提下,向排放單位發放排放配額,規定溫室氣體(ti) 排放上限,要求其據此對溫室氣體(ti) 排放實行總量管理並減排。但在現實中,排放單位有的減排、有的超排,這就會(hui) 產(chan) 生碳排放權交易,即超排單位向減排單位購買(mai) 配額。(《人民日報》 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