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步伐邁得快 短板明顯 2020-01-08 11:53:13
摘要:“目前,大家都紮堆去做電堆、做車,卻沒有人想去做公共平台、服務和檢測。大家都想把產(chan) 業(ye) 做大,卻沒有想把產(chan) 業(ye) 生態做豐(feng) 富。”
“目前,大家都紮堆去做電堆、做車,卻沒有人想去做公共平台、服務和檢測。大家都想把產(chan) 業(ye) 做大,卻沒有想把產(chan) 業(ye) 生態做豐(feng) 富。”
“要有幾家資金雄厚的大公司長時間、持續地投入,真正去攻克產(chan) 業(ye) 鏈上的技術難關(guan) 。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不能隻掌握一些皮毛,把國外技術撿過來拚湊,要找到技術和經濟都可行的方案。”
“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難達各城市已設定的推廣規劃。”在日前於(yu) 北京舉(ju) 行的“2019氫能製備、儲(chu) 運與(yu) 燃料電池產(chan) 業(ye) 發展交流大會(hui) ”上,行業(ye) 觀察員田澤普表示,經計算,各企業(ye) 燃料電池係統產(chan) 能設計總和已超現有2025年規劃總量,行業(ye) 已出現產(chan) 能過剩征兆。
那麽(me) ,正在全國鋪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步伐是否邁得有點快了?政策和資本青睞有加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又該如何把握機遇,行穩至遠?記者就此展開了采訪。

地方跑步入場
規劃多有雷同
宏觀政策一直是推進氫燃料電池發展的主要力量。早在2001年,科技部就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整車技術路線列入“十五”國家“863”計劃重大專(zhuan) 項,確立了“三縱三橫”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布局。2019年,“推動加氫設施建設”首次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使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駛入“快速通道”。
據悉,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或達5000輛,上海、佛山、張家口等先行城市的示範運行力度持續加大,規劃出千輛級示範目標;濟南、成都、武漢等新一批城市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營。
“僅(jin) 2019年,就有超過15個(ge) 市區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業(ye) 的扶持政策。” 田澤普表示,不少城市錯過了鋰電池的發展機遇,不想錯過這一輪“氫”熱。
“規劃雷同問題不容忽視。” 清華大學教授張劍波直言,地方發展規劃大同小異,缺少差異化思想。目前,多地正“大幹快上”發展氫能,策略上都偏愛汽車示範運營,做“氫島”“氫穀”。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目前遠不能讓人滿意。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ge) 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僅(jin) 為(wei) 1337輛。
“有錢、能買(mai) 的地方已經買(mai) 得差不多了,不想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也不會(hui) 買(mai) 。”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zhuan) 家組組長王秉剛直言,過幾年這個(ge) 銷量都不一定保持得住。“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yu) 小規模示範階段,還談不上保有量。購買(mai) 者也主要是政府和相關(guan) 企業(ye) ,細究的話,沒有一輛車是真正的市場購買(mai) 行為(wei) 。”王秉剛說。
企業(ye) 方麵,也同樣存在規劃雷同的問題。“目前,大家都紮堆去做電堆、做車,卻沒有人想去做公共平台、服務和檢測。大家都想把產(chan) 業(ye) 做大,卻沒有想把產(chan) 業(ye) 生態做豐(feng) 富。” 張劍波稱。
行業(ye) 尚處攻關(guan) 期
技術短板待突破
國家大力支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為(wei) 何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市場化?
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ge) 省區市發布了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規劃的氫燃料電池總堆超過15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能總計超萬(wan) 輛。
“規劃的產(chan) 能那麽(me) 多,能真正獲得投資、實現量產(chan) 的絕對沒有那麽(me) 多,現在是一哄而上去‘占坑’。”田澤普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涉及到全產(chan) 業(ye) 鏈的變革,行業(ye) 需有一個(ge) 穩步提升的過程,不會(hui) 出現電動汽車那樣爆發式的增長。“氫氣的來源、純化、運輸、加注以及加氫站的匹配,每個(ge) 工程都需要時間,需要持久的關(guan) 注和投入。”田澤普說。
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洵表達了類似觀點:“按照各地規劃來看,目前產(chan) 能肯定過剩了,但規劃的產(chan) 能也存在虛高或者無法落地的情況。”他進一步指出,國家規劃是一個(ge) 參考,產(chan) 業(ye) 發展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
與(yu) 行業(ye) 發展的高漲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業(ye) 的技術短板還十分明顯。“行業(ye) 還處於(yu) 攻關(guan) 期,還不具備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條件。” 王秉剛說,“個(ge) 別地方政府和企業(ye) 有些‘激進’,把產(chan) 品硬拉入市場,但產(chan) 品本身還存在問題。”
張劍波同樣表示,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與(yu) 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具體(ti) 而言,商用車電堆上,外企產(chan) 品的耐久性已經達到2.5萬(wan) 小時,國內(nei) 現在有超過1萬(wan) 小時的,但還缺少數據驗證。乘用車方麵,日本豐(feng) 田的電堆功率已經達到110千瓦,而我國電堆功率還集中在50千瓦,還需進一步開發;國產(chan) 膜電極、催化劑以樣品展示為(wei) 主,還不能實現量產(chan) ;空氣機還沒有代表性的企業(ye) ,處於(yu) 空白。”張劍波進一步指出,“大家都集中在下遊整車領域,而上遊空虛,氫罐、加氫站環節薄弱。”
行業(ye) 還處於(yu) 攻關(guan) 期,資金投入如何才能更理性?張劍波認為(wei) ,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ye) 技術的發展,應以“小步快破,多輪迭代”的方式前進。“一項技術,不要盲目投入到大批量項目上,試錯成本很高。手裏的錢,要多投幾次、分階段地投入。”張劍波說。
王秉剛更是直言,氫燃料電池汽車比電動汽車更“燒錢”,資金量不夠大、隻想湊個(ge) 熱鬧的企業(ye) ,就不要把錢“打水漂了”,現在還不是燃料電池汽車全麵鋪開的時候,對行業(ye) 發展要有冷靜的認識。“要有幾家資金雄厚,代表性的大公司長時間、持續地投入,真正去攻克產(chan) 業(ye) 鏈上的技術難關(guan) 。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不能隻掌握一些皮毛,把國外技術撿過來拚湊,要找到技術和經濟都可行的方案。”王秉剛說。
賺錢難成普遍現象
降成本是當務之急
氫燃料電池汽車何時才能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王秉剛認為(wei) ,燃料電池能實現批量化生產(chan) ,氫氣的生產(chan) 、運輸、儲(chu) 存具有一定規模,成本也可接受的時候,氫燃料電池汽車才有跟燃油車、純電動汽車有競爭(zheng) 的可能。
“成本偏高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王秉剛表示,當下不僅(jin) 要攻克技術難關(guan) ,還要做可產(chan) 量化的研發。
記者了解到,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城市的車用氫氣價(jia) 格約為(wei) 60—80元/千克,個(ge) 別地區甚至在100元/千克以上,價(jia) 格高昂。
“現在行業(ye) 最迫切的是解決(jue) 賺錢問題。”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曹俊告訴記者,“加氫站建設麵臨(lin) 四大困境——用地難、審批難、管理難和賺錢難,隨著政府對氫能的重視,現在建設加氫站阻力沒那麽(me) 大了,目前行業(ye) 的‘燃眉之急’是解決(jue) 盈利問題。”曹俊告訴記者,不考慮補貼因素,目前建設一座日加氫500千克的加氫站成本在900萬(wan) 元左右,而日加氫1000千克級的加氫站建設成本則高達1300萬(wan) 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新的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尚未出台。“2020年後的補貼政策還不明朗。”田澤普認為(wei) ,從(cong) 2019年10月財政部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兩(liang) 會(hui) ”燃料電池提案的回複來看,政策認識到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大、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允許地方繼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予以補貼。“我認為(wei)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補貼還將繼續,但是補貼的方式和環節會(hui) 有一些調整。”田澤普稱。
曹俊認為(wei) ,加氫站建設成本和氫氣價(jia) 格還有較大下降空間。“隨著國內(nei) 裝備能力的升級,今年500千克級的加氫站建設成本能降低至800萬(wan) 元,到2022年將進一步降至600萬(wan) 元;隨著大規模製氫、高效儲(chu) 運項目的落地,氫氣價(jia) 格勢必會(hui) 下降,2022年後,氫氣價(jia) 格將會(hui) 降至35元/千克,甚至30元/千克以下。”曹俊稱。(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