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30日上午,2016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hui) 在京開幕。這次會(hui) 議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國關(guan) 注氣候變化行動、國際能源署、愛迪生電氣協會(hui) 聯合
3月30日上午,2016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hui) 在京開幕。這次會(hui) 議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國關(guan) 注氣候變化行動、國際能源署、愛迪生電氣協會(hui) 聯合主辦,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hui) 、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國際電工委員會(hui) 、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hui) 協辦。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亞(ya) 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26個(ge) 國家政府部門、行業(ye) 組織和相關(guan) 企業(ye) 與(yu) 機構等300多家單位,共計600多位代表參加會(hui) 議。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ya) 在大會(hui) 主旨演講時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hui) 、環境綜合效益。
劉振亞(ya) 指出,能源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互聯電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電力需求,描繪了世界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藍圖,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開辟了新道路,得到國際社會(hui) 普遍讚譽和積極響應。這次大會(hui) 的主題是“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是世界範圍內(nei) 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首次盛會(hui) ,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yi) 。
結合大會(hui) 主題和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實踐,劉振亞(ya) 談了三個(ge) 方麵的認識:
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能源和空氣、水、糧食是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資源。從(cong) 薪柴時代到煤炭時代、油氣時代、電氣時代,每一次能源時代的變遷,都帶來生產(chan) 力的大發展。到目前,地球已經誕生了46億(yi) 年,大規模開發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經麵臨(lin) 資源緊張、環境汙染、氣候變化三大嚴(yan) 峻挑戰,給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嚴(yan) 重威脅。
“應對三大挑戰,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需求,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潔、永續供應的能源保障體(ti) 係,就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劉振亞(ya) 說。
劉振亞(ya) 認為(wei) ,構建以電為(wei) 中心、電網為(wei) 平台的全球能源保障體(ti) 係,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是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電網必將成為(wei) 集能源開發、輸送、配置、使用於(yu) 一體(ti) 的能源網。
劉振亞(ya) 介紹,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是永續供應、綠色低碳、經濟高效、開放共享的能源係統。智能電網是基礎,特高壓電網是關(guan) 鍵,清潔能源是根本。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hui) 、環境綜合效益。”劉振亞(ya) 說。
二、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電力需求。為(wei) 滿足全球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亟需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力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實現清潔能源全球開發、全球配置、永續供應。
劉振亞(ya) 提出,“一極一道”(北極、赤道)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和各大洲主要流域的水電是未來能源開發的戰略重點。2000年以來,全球清潔能源發展迅猛,風電裝機年均增長25%,太陽能發電裝機年均增長42%。2015年,全球風電裝機達到4.4億(yi) 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2.4億(yi) 千瓦,其中,中國的風電、太陽能分別達到1.3億(yi) 千瓦、4200萬(wan) 千瓦,成為(wei) 全球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最大的國家。隨著技術進步,清潔能源競爭(zheng) 力有望在2025年前超過化石能源。
特高壓電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主網架,世界各大清潔能源基地與(yu) 負荷中心都在特高壓輸送範圍內(nei) 。北極風電可以通過特高壓向亞(ya) 洲、歐洲、美洲送電,構建亞(ya) 洲-歐洲-美洲互聯電網;北非、中東(dong) 太陽能可以通過特高壓向北送電歐洲、向東(dong) 送電亞(ya) 洲,構建歐洲-非洲-亞(ya) 洲互聯電網。其他各洲之間、國與(yu) 國之間都可以通過特高壓等多種方式實現互聯。跨洲跨國電網互聯具有顯著的時區差、季節差、電價(jia) 差效益,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穩定性,實現能源生產(chan) 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隨著跨洲跨國電力貿易快速增長,全球能源互聯網在保障能源供應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投運“三交四直”7項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項特高壓工程。特高壓輸電技術先進成熟,為(wei) 跨洲跨國電網互聯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能電網是集電能傳(chuan) 輸、資源配置、市場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務於(yu) 一體(ti) 的“物聯網”。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製定智能電網發展規劃,開展了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的智能電網建設,建成2554座智能變電站,3.5萬(wan) 座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安裝智能電表3.1億(yi) 隻,累計實現用電信息自動采集3.2億(yi) 戶,建成電動汽車充換電站1500餘(yu) 座、充電樁3萬(wan) 個(ge) 。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工程實踐等方麵的創新突破,為(wei)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創造了條件。”劉振亞(ya) 說。
劉振亞(ya) 指出,電氣化是能源消費革命的基本方向。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能夠提高社會(hui) 綜合能效,降低成本,增加產(chan) 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將有力推動能源消費電氣化進程,預計到2050年,電能占全球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超過50%。
三、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總體(ti) 分為(wei) 國內(nei) 互聯、洲內(nei) 互聯、洲際互聯三個(ge) 階段,各階段可結合實際協調推進。從(cong) 現在到2020年,重點加快各國清潔能源開發和國內(nei) 電網互聯建設;到2030年,重點推動洲內(nei) 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和電網跨國互聯;到2050年,重點開發“一極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動電網跨洲互聯,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新華網》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