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因與格局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因與格局 2015-09-09 10:08:50

摘要:未來,我們(men) 會(hui) 看到一個(ge) 聚合的能源業(ye) 態,似能源、似金融、似互聯網,而正是在這樣的產(chan) 業(ye) 互聯和跨界融合的“能源+”演進中,全球能源互聯網輪廓將浮出水麵。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增強服務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概念。在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聯網”和能源行業(ye) 的轉型升級映入人們(men) 的眼簾,成為(wei) 熱議的焦點。
       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基礎領域,能源行業(ye) 如何借助互聯網對社會(hui) 加以重塑?在應對氣候變化壓力下,以消納全球清潔能源為(wei) 己任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如何實現?互聯網的快速迭代特點和用戶需求至上思維將如何引領能源行業(ye) 升級?能源行業(ye) 如何充分利用金融支持?“能源+互聯網+金融”將會(hui) 帶來什麽(me) 、改變什麽(me)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如何形成多方合力?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話題。
       種種跡象表明,從(cong) 能源業(ye) 者的角度,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現可能是一個(ge) “能源+”的過程。未來,我們(men) 會(hui) 看到一個(ge) 聚合的能源業(ye) 態,似能源、似金融、似互聯網,而正是在這樣的產(chan) 業(ye) 互聯和跨界融合的“能源+”演進中,全球能源互聯網輪廓將浮出水麵,並將伴隨我國經濟的“新常態”,迎來自己發展的新時代。
       有鑒於(yu) 此,《能源評論》舉(ju) 辦了“第24次《能源評論》學術沙龍暨能源行業(ye) 發展趨勢研討會(hui) ”,邀請中石油中油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正琦、資深銀行家辛喬(qiao) 利、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張瑋、國家電網公司產(chan) 業(ye) 部處長闕詩豐(feng) 、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炤、百度公司研究總監蘇靜、IBM中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趙大溥等相關(guan) 行業(ye) 專(zhuan) 家,對“能源+”的有關(guan) 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綢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現路徑,為(wei) 國家決(jue) 策提供可行性建議,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可參考機會(hui) 。

       能源+互聯網:新格局
       如果把能源和互聯網看做一對關(guan) 係,我們(men) 首先要搞清楚,它們(men) 之間誰是主體(ti) ?無疑,在能源+的進程中,能源是主體(ti) 。我們(men) 不能把互聯網作為(wei) 主體(ti) ,因為(wei) 互聯網隻是提供能源的一個(ge) 保障,是一個(ge) 實現手段,明確這一點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互聯網作為(wei) 主體(ti) 研究能源+互聯網就偏離了方向。
       厘清了這一點,我們(men) 會(hui) 發現能源與(yu) 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無論是油氣、電力還是新能源,無論是能源生產(chan) 、分配還是消費,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數據采集、傳(chuan) 輸和儲(chu) 存正變成能源行業(ye) 的標準行為(wei) 。這可以改變目前的能源格局,並將能源的邊際成本降為(wei) 零,從(cong) 而誕生一個(ge) 全新的能源供應體(ti) 係。
       互聯網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在過去十幾年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實際上有個(ge) 很大的特點就是它帶來的消費革命。比如說滴滴打車,簡單方便還省錢。互聯網起到的一個(ge) 重要作用就是在服務行業(ye) 和消費端的便利性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微信、淘寶、天貓、京東(dong) 等等。因此,在能源消費端,互聯網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而“能源+互聯網”的革命性變化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從(cong) 能源消費端開始。
       能源行業(ye) 在過去,消費者隻能被動接受沒有選擇權,也就是說電力公司供給你電、燃氣公司供給你氣、自來水公司供給你水,你是沒有選擇權的。而未來隨著能源+互聯網的演進,能源消費端變成可以選擇的了。比如某個(ge) 社區的用戶環保意識很強要選擇太陽能發電,那就選擇一個(ge) 在這方麵有競爭(zheng) 力的服務商。這樣一來,消費者實現了選擇權,就能夠以市場機製來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當然,讓消費者能夠自主選擇能源隻是第一步。能源+互聯網是否會(hui) 帶給能源產(chan) 業(ye) 商業(ye) 模式的創新,還必須實現“以用戶為(wei) 中心”,讓消費者參與(yu) 到能源生產(chan) 消費鏈條的每一個(ge) 環節中,允許消費者不僅(jin) 消費能源,還能參與(yu) 生產(chan) 、銷售能源,打造一個(ge) 開放的生態體(ti) 係,吸引更多的參與(yu) 者進入能源價(jia) 值鏈,匯集全社會(hui) 的智慧,能源企業(ye) 才能和用戶共同贏得未來。
       因此,能源企業(ye) 的商業(ye) 模式、營銷模式、研發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等,都必須以互聯網的時代特征為(wei) 出發點進行重構。能源+互聯網,不是僅(jin) 把互聯網作為(wei) 一種工具疊加在電力或者其他能源行業(ye) 之上,重構能源企業(ye) 的思維模式是更重要的,因為(wei) 思維決(jue) 定了行動和方向。

       能源+金融:新平台
       首先,要厘清一個(ge) 問題。能源+金融不是我們(men) 單純意義(yi) 上的能源金融。當下的能源金融,指的是能源與(yu) 金融相互融合的一種金融形態,是傳(chuan) 統金融體(ti) 係與(yu) 能源係統相互滲透而成的金融係統。我們(men) 所說的能源+金融,則是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了金融業(ye) 的創新,同時也產(chan) 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從(cong) 而構建一個(ge) 麵向廣大能源企業(ye) 與(yu) 投資主體(ti) 的能源金融平台。在這一平台中,我們(men) 能做的諸如能源企業(ye) 上市、發債(zhai) 、引資,政策引導創投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投資,能源金融產(chan) 品創新(包括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創新),以及能源定價(jia) 權、能源交易結算體(ti) 係、區域性能源合作等等。
       我們(men) 常常談到能源企業(ye) 轉型的核心問題,就是商業(ye) 模式。商業(ye) 模式實際上就是盈利模式。能源行業(ye) 屬於(yu) 資本密集型行業(ye) ,要推動其發展,首先要有大規模、持續性的資本介入。未來的能源公司可能是一個(ge) 綜合能源解決(jue) 方案的提供商或服務商,但這個(ge) 提供商或服務商把某個(ge) 案例做成功以後要複製,實際上就形成了商業(ye) 模式,這個(ge) 商業(ye) 模式在未來能產(chan) 生收益,就會(hui) 有人來投,這時候就一定要有金融資本、社會(hui) 資本、民間資本的介入。
       舉(ju) 個(ge) 例子,綠能寶作為(wei) 一個(ge)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解決(jue) 方案,用互聯網方式,將光伏項目的融資需求和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投資理財需求相結合,讓人人參與(yu) 光伏電站建設成為(wei) 可能。投資者最低投資16.7元,即可擁有一塊多晶電池片。投資1000元,即可擁有自己的光伏發電板,並獲得約8%~11.9%的年化收益。據綠能寶董事長彭小峰介紹,自2015年1月上線以來,已經有30多個(ge) 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通過綠能寶平台解決(jue) 了融資需求。
       同時,能源+金融還可以用金融杠杆實現支付體(ti) 係的變革。能源互聯互通不僅(jin) 是技術方麵的互聯互通,還是金融以及支付方式的互聯互通。比如一個(ge) APP下載到手機等移動終端,一方麵能夠實現消費的智能化管控,另一方麵可以實現線上支付和交易。現在支付手段已經成熟了,關(guan) 鍵還是智能控製技術和金融的結合,金融手段是實現能源互聯互通的重要抓手,沒有錢解決(jue) 不了問題。據悉,中石油將與(yu) 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大數據、車聯網與(yu) O2O等領域達成合作。可以想見,移動支付連通消費者和加油站,既方便了消費者,也簡化了加油站管理流程,更能通過金融數據記錄消費者的金融數據,方便石油企業(ye) 供應和輸出,延展出更多的金融功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車聯網三大技術要素將形成圍繞能源的O2O閉環,實現石油巨頭的轉型升級。
       此外,“一帶一路”恰好給能源+金融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這一進程中,我國第一次有了參與(yu) 國際能源金融遊戲規則製定的機會(hui) ,國內(nei) 資本可以幫助國外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國內(nei) 能源金融市場也可以嚐試逐步向友好國家的大型能源企業(ye) 開放,以人民幣為(wei) 主要貨幣來構築能源金融結算體(ti) 係等。

       能源+新科技:新基因
       雨果說過,與(yu) 有待創造的東(dong) 西相比,已經創造出來的東(dong) 西是微不足道的。
       能源+新科技,就是為(wei) 能源行業(ye) 引入新的基因,通過能源技術與(yu) 係統創新,實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能源革命。
       近幾年,中國研發強度(研發經費占GDP比例)增速非常快,2012年首次達到與(yu) 歐盟相當的水平,2013年進一步提高至2.08%,投入額達1920億(yi) 美元,較2012年增加250億(yi) 美元,企業(ye) 占到研發支出總額的76.6%。據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預測,最早到2019年,中國的研發強度將超過美國。然而,不斷擴大的研發強度,帶來了專(zhuan) 利申請量劇增,讓中國站上了世界之巔,但知識產(chan) 權的數量增加並沒有轉化為(wei) 創新競爭(zheng) 力,許多專(zhuan) 利都在沉睡。
       未來五年恰逢全球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變革的關(guan) 鍵期,全球將出現新一輪技術革命。這意味著能源+新科技發展麵臨(lin) “窗口期”,如能搶搭這趟“快車”,將極大提高我國經濟的綜合競爭(zheng) 力;而一旦錯失機遇,就可能在新一輪變革中落後,拉大與(yu) 發達國家的差距。
       麵對機遇與(yu) 挑戰,眾(zhong) 多能源科技專(zhuan) 家認為(wei) ,未來科技將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yu) 修複,致力於(yu) 研發低能耗、高效能的綠色技術與(yu) 產(chan) 品,並將目光投放到生態環境、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開發等領域,以期在國際範圍內(nei) 醞釀重大創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指出,智能化將成為(wei) 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後的“新工業(ye) 革命”,工業(ye) 生產(chan) 向更綠色、更輕便、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服務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快遞無人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的普及,將持續提升人類生活質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wei) ,我國應抓住綠色工業(ye) 革命機遇,大力發展應用新能源技術,立足國內(nei) ,著力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加大陸上、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同時創新體(ti) 製機製,促進頁岩氣、頁岩油、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建議,我國應加大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把對三峽工程的政策支持“移植”到太陽能、風能利用上。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將新增能源的需求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nei) 。
       中國海洋學會(hui) 理事長王曙光認為(wei) ,我國應加大對海洋資源的探測和開發技術的研究力度,建立海洋立體(ti) 綜合觀測係統,加強海洋觀測技術的係統集成和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同時,大力研發近海海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認清在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雙重作用下海洋生態係統演變規律,為(wei) 製定海洋戰略、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提供科學依據。

       能源+環保:新生活
       曾以撰寫(xie) 《誰將養(yang) 活中國?》一書(shu) 聞名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李斯特·布朗指出,清潔能源正以令人鼓舞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並取代化石能源。目前。華爾街有許多聰明的投資人已經開始大規模地增加對清潔能源的投入,準備將美國中部地區的清潔能源輸送到西部缺少能源的加州等地。美國當代年輕人,已經與(yu) “汽車一代”完全不同,他們(men) 並不追求對汽車的擁有,上班乘坐公共交通,周末外出拚車或租車的人越來越多,這種觀念上的轉變給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今後人們(men) 對清潔能源的關(guan) 注也會(hui) 越來越大,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而且有助於(yu) 地球環境的保護。
       可見,能源和環保已經密不可分,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源+環保的進程,就是重塑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過程。用環保人士的說法就是,打造環保產(chan) 業(ye) 3.0。一般說來,環保產(chan) 業(ye) 1.0,環保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末端治理,幫助企業(ye) 或政府,將工業(ye) 和居民生活排放的汙染物進行專(zhuan) 業(ye) 化治理,以實現達標排放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目前,國內(nei) 的環保企業(ye) ,大多數仍處於(yu) 產(chan) 業(ye) 1.0階段,即以末端治理為(wei) 其主要業(ye) 務形態。環保產(chan) 業(ye) 2.0,即生產(chan) 的綠色化,主要是環保公司幫助企業(ye) 實現生產(chan) 過程的綠色化。而到了環保產(chan) 業(ye) 3.0,即消費的綠色化,主要是環保公司幫助政府或個(ge) 人消費者實現綠色消費。屆時,環保與(yu) 非環保之間的界線已經模糊化。綠色消費引導綠色生產(chan) 、綠色製造,環保將變成企業(ye) 的基因,從(cong) 工業(ye) 設計、原料選擇、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品消費、廢物處置等各環節,處處體(ti) 現環保優(you) 先的原則。
       無論環保3.0,還是工業(ye) 4.0,其實所要解決(jue) 的問題就是能源替代。即在能源生產(chan) 供應側(ce) ,實現清潔替代,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化石能源為(wei) 主、清潔能源為(wei) 輔向清潔能源為(wei) 主、化石能源為(wei) 輔轉變;在能源消費側(ce) ,實現電能替代,通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推廣應用電鍋爐、電采暖、電製冷、電炊和電動交通等,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而實現這兩(liang) 個(ge) 替代,正式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必由之路。

       能源行業(ye) 內(nei) 部也要跨界
       前段時間,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說,中石化以後不賣油了,有人就開玩笑說難道以後去賣電?沒錯,還真有這個(ge) 可能。實際上,能源+的過程,就是要打破壁壘,讓所有能源企業(ye) 都可以參與(yu) 綜合性的能源解決(jue) 方案。按照這個(ge) 方向,以後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都將變成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如果一個(ge) 企業(ye) 能夠給消費者提供物美價(jia) 廉的多種不同形式的能源解決(jue) 方案,這家公司就是綜合性的能源公司,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賣本行業(ye) 的產(chan) 品。換言之,當消費者有選擇權的時候,這些生產(chan) 端的一個(ge) 個(ge) 綜合能源提供商拚的就是服務了,這樣一來,真正為(wei) 老百姓服務的能源服務公司就出現了。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wei) 這樣的一個(ge) 能源公司幹了電力的事、幹了煤炭的事、幹了供暖的事、幹了供水和垃圾處理的事、幹了支付寶的事,必然會(hui) 觸及到既有能源企業(ye) 的利益,遭到反對,甚至抵製的。對此,國家有必要先搞一批示範區,或者選幾個(ge) 地方同時開始做,先是招標,阿裏巴巴、中石化都可以來競標;然後是比看哪家做得好,誰有本事誰做。所謂的能源互聯網思維,必須打破過去所有的能源供應體(ti) 係,重新設立遊戲規則。如果一個(ge) 社區做成功了,就可以在一個(ge) 城市做試點,如果城市成功了可以在農(nong) 村裏做,農(nong) 村做成功了可以在全國推廣。最後形成的格局就是,一個(ge) 社區的能源供應是由一家能源服務公司來提供的,這樣才能實現能源的互聯互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供電是供電的、供水是供水的、供氣是供氣的。
       目前,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技術,而是體(ti) 製問題。這就要看政府的決(jue) 心和魄力了。如果不打破能源各個(ge) 子行業(ye) 之間的壁壘,能源革命就會(hui) 變成一句空話。(《能源評論》於(yu) 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