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環保企業“大手牽小手” 提升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環保企業“大手牽小手” 提升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016-10-11 11:34:44

摘要: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的《關(guan) 於(yu) 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ti) 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環保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將達到2 8萬(wan) 億(yi) 元,計劃培育50家以上產(chan) 值過百億(yi) 元的環保企業(ye) 。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的《關(guan) 於(yu) 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ti) 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環保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將達到2.8萬(wan) 億(yi) 元,計劃培育50家以上產(chan) 值過百億(yi) 元的環保企業(ye) 。

  近年來,隨著環境治理市場逐步開放,政策體(ti) 係相繼完善,環境信用體(ti) 係建設進一步成型,越來越多的央企跨界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憑借自身強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資本在環保產(chan) 業(ye) 市場占有重要一席,有效提升了中國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手中資源是“秘籍”
  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之所以被稱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的重視與(yu) 投入密不可分。與(yu) 民營企業(ye) 相比,央企有著許多天然優(you) 勢。
  央企自身需要節能環保,這就衍生出企業(ye) 內(nei) 部的節能環保企業(ye) ,並逐步走向市場。以國電集團為(wei) 例,火力發電企業(ye) 本身就需要脫硫脫硝業(ye) 務,再加上中國電力能源難以擺脫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現實需要,企業(ye) 逐步從(cong) 自身環保項目上延伸出來,涉足更多企業(ye) 的節能減排項目。
  與(yu) 此同時,央企自身的客戶資源也成為(wei) 其布局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的重要利器。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葛洲壩集團為(wei) 例,該公司通過原有水利項目中積累的水處理客戶做文章,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和技術探索的經驗,迅速成為(wei) 市場中的佼佼者。
  高能環境修複公司總經理魏麗(li) 告訴記者,央企在已有客戶資源、人才儲(chu) 備、投融資等方麵的優(you) 勢,是民營企業(ye) 無法比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央企與(yu) 民營、中小企業(ye) 展開合作,共同拓展市場。”魏麗(li) 解釋稱,“這源於(yu)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央企和國企跨界進入節能環保行業(ye) 中,像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企業(ye) ,他們(men) 多年從(cong) 事的是供給導向的產(chan) 業(ye) ,但是節能環保行業(ye) 是需求導向的市場,央企和國企在節能環保行業(ye) 中,往往受到以往‘思維定式’的影響,這就給某些民營企業(ye) 、中小企業(ye) 帶來市場機遇。這些企業(ye) 的技術創新更有針對性,服務意識也更強,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執行效率更高。”當然,這些都是部分民營、中小企業(ye) 特有的優(you) 勢,但這些企業(ye) 也缺乏國有企業(ye) 的優(you) 勢,因此,從(cong) 項目落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合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wei) 央企跨界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的主旋律。
  抱團合作前景廣闊
  魏麗(li) 告訴記者,近年來很多企業(ye) “走出去”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收購海外企業(ye) ,獲得其技術和項目實施經驗。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這一點上央企同民企具有一定的競爭(zheng) 態勢。首先,國外節能環保市場接近飽和,很多公司願意出售自己的技術或者公司。因此,中國環保企業(ye) 海外並購的成本並不算高。再有,海外的技術拿過來,通常水土不服,需要結合本國特點進行產(chan) 品改良和技術創新。
  “收購、並購需要雄厚的資本,這是央企的優(you) 勢。因此,這些央企願意通過更多的並購,來實現自身的技術進步,從(cong) 而在創新力方麵與(yu) 民企產(chan) 生了一定差距。”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不可否認,民企較之央企更具靈活性,因此二者合作,發揮各自優(you) 勢前景將不可小覷。
  如今環保產(chan) 業(ye) 已經迎來整合、並購的時代,從(cong) 公司規模來看,“目前,全國有5.3萬(wan) 多家環保公司,數量確實很多,但是大多數企業(ye) 規模還比較小。”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hui) 會(hui) 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告訴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央企進入環保產(chan) 業(ye) ,“大企業(ye) 的‘磁力’將加速行業(ye) 秩序的重構,這對環保產(chan) 業(ye) 而言是利好。”
  有評論指出,央企跨界並積極並購民營、中小企業(ye) ,就是看中了未來環保市場中像循環經濟、海綿城市、環境修複等旺盛的市場需求。
  麵對央企並購大潮,業(ye) 界也有不同的聲音。瀚藍環境副總裁雷鳴告訴記者,對於(yu) 有限的市場體(ti) 量而言,節能環保的精細化服務將成為(wei) 未來更高的要求,有些央企並不滿足這樣的需求,甚至是為(wei) 了扭虧(kui) 為(wei) 盈才跨界節能環保領域。
  “聯合體(ti) ”加速項目中標
  今年,中央財政引導設立的1800億(yi) 元國家級PPP引導基金,在環保產(chan) 業(ye) 引起廣泛關(guan) 注。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wan) 億(yi) 元左右,社會(hui) 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wan) 億(yi) 元。
  趙笠鈞認為(wei) ,環境管理製度改革催生的環境服務業(ye) ,與(yu) 各地各級政府的市政規劃密切相關(guan) ,央企資源的優(you) 勢更為(wei) 明顯。
  舉(ju) 例來講,以葛洲壩與(yu) 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汙染治理為(wei) 例,按照第三方治理模式,前者將在5年內(nei) 投資500億(yi) 元。中國電建牽頭,並與(yu) 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dong) 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ti) ,中標了深圳市茅洲河(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標金額為(wei) 123億(yi) 元左右。有評論認為(wei) ,與(yu) 央企組成“聯合體(ti) ”,可以在競標、工程建設、項目運營中尋求更大機會(hui) 。之所這樣,是因為(wei) 央企抗風險能力更被招標方看重。
  中國企業(ye) 改革與(yu) 發展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李錦則認為(wei) ,未來將央企的品牌與(yu) 技術優(you) 勢和民企的活力相結合,在產(chan) 業(ye) 內(nei) 形成完整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條,可以有效促進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結構的轉型升級。節能環保領域未來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業(ye) 模式。
  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中國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規模將達到4.5萬(wan) 億(yi) 元,將成為(wei) 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8月12日工信部《關(guan) 於(yu) 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chan) 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以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ye) 為(wei) 重點,到2020年再退出一批產(chan) 能,國家將研究製定“十三五”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和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有望帶動更多央企涉足節能環保等其他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國企業(ye) 報 劉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