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利用 能否再現“羊八井式”黃金時代 2017-08-22 14:42:02
摘要:近日,有媒體(ti) 報道,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發現了兩(liang) 處總麵積達15平方公裏的地熱資源,將滿足當地冬季供暖以及溫泉旅遊、溫室大棚等開發,助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中國地熱資源分布圖
近日,有媒體(ti) 報道,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發現了兩(liang) 處總麵積達15平方公裏的地熱資源,將滿足當地冬季供暖以及溫泉旅遊、溫室大棚等開發,助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消息一出,地熱從(cong) 業(ye) 人員再次感到振奮人心。
“中國地熱利用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ge) 春天’。”日前,記者跟隨中國科協優(you) 秀科技人物采訪團來到西藏,采訪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1977年,我國大陸第一台兆瓦級地熱發電機組在羊八井成功發電。“但是,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地熱界中唯一能‘拿出手’的項目也隻有羊八井。”曾在羊八井工作30多年的多吉說。
今年初,《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發布,中國地熱正迎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然而,與(yu) 此同時,地熱行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如何搶抓機遇,讓地熱在清潔能源發展中大有可為(wei) ?
地熱利用排名從(cong) 第八到十八
地熱具有巨大的發電潛力,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我國地熱能的利用史,那就是“曾經很闊”。
8月14日,多吉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地熱利用跟國際水平是同步的,技術上不分上下,發電裝機容量世界排名第八位,低溫70攝氏度能夠發電,即使是在海拔4000多米,溫度、熱頻度不高的情況下都能發電,這在國際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這其中,羊八井地熱發電站可謂傑出代表,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然而,由於(yu) 開發利用中的科研投入不夠,地熱利用技術發展失衡,逐漸落後於(yu) 其他國家,特別是資源勘探、高溫地熱井鑽井等核心技術。”多吉說,目前,美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超過了3000兆瓦,菲律賓接近2000兆瓦。2014年底,我國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為(wei) 27.28兆瓦,目前全球使用地熱發電的國家有24個(ge) ,我國排在第18位。
當前,我國化石能源,油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未來替代能源的技術儲(chu) 備非常緊迫,因此,多吉認為(wei) ,地熱能利用需要趕緊跟上去。
大力發展地熱可有效緩解霧霾
從(cong) 2013年至今,每年冬天,霧霾鎖城已成為(wei) 中國中東(dong) 部地區常見的“景觀”。破除霧霾,減少鍋爐、煤化石能源消耗是唯一途徑。
由此,長期不被人重視的地熱能,其作為(wei) 蘊涵著巨大能量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在中國亟須驅散霧霾之際,終於(yu) 走向台前。
此前,有專(zhuan) 家也表示,雖然全球化石能源供應並不緊張,但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的結構終將難以為(wei) 繼,當前全球正處於(yu) 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過渡期。
“地熱能有著太陽能等無法替代的優(you) 勢和特點,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多吉說。
的確,《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麵積11億(yi) 平方米。到2020年,地熱供暖(製冷)麵積累計達到16億(yi) 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wan) 噸標準煤,其中京津冀地區達到約2000萬(wan) 噸標準煤。
“目前,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利用量約7000噸標準煤,到2030年,地熱利用將占能源消耗的10%。”多吉說,再加上其他清潔能源的配合,彼時由鍋爐、煤等化石能源形成的霧霾現象將大大緩解。
其實,不隻是京津冀地區,多吉透露,正在規劃的雄安新區都在論證用地熱資源供暖,以減少對煤氣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地熱利用不會(hui) 重蹈風電覆轍
同樣是清潔能源,長久以來,人們(men) 總是將地熱能與(yu) 風能、太陽能相提並論,也為(wei) 其未得到同等的重視而歎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副總經理曹耀峰曾表示,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列入了風能、太陽能規劃目標,十年來,風能裝機容量從(cong) 2005年的126萬(wan) 千瓦增長到2015年的12934萬(wan) 千瓦,增長了103倍;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從(cong) 2005年的7萬(wan) 千瓦增長到2015年的4418萬(wan) 千瓦,增長了635倍。
“今年國家專(zhuan) 門編製了《中國“十三五”地熱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從(cong) 風能和太陽能10年來的發展速度不難看出,地熱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前景將不可限量。”曹耀峰說。
然而,麵對當前嚴(yan) 重的棄風、棄水問題,不少人內(nei) 心也很憂慮,地熱能會(hui) 不會(hui) 也麵臨(lin) 同樣的境遇?
“地熱利用不會(hui) 出現這個(ge) 問題,棄風、棄水的原因在於(yu) 其不穩定,相對於(yu) 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熱是唯一不受天氣、季節變化影響的可再生能源。一年四季8000多個(ge) 小時除機器檢修外都可以運行,能夠連續發電達到80%,但是風能、太陽能等會(hui) 受到季節、晝夜、小時變化的影響,利用起來有很多技術瓶頸。”多吉說。
多吉表示,地熱能具有儲(chu) 量大、分布廣、穩定安全等特點。據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調查評價(jia) 結果顯示,全國336個(ge) 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yi) 噸標準煤;全國水熱型地熱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19億(yi) 噸標準煤;幹熱岩資源量折合856萬(wan) 億(yi) 噸標準煤。安全方麵,核電存在核泄漏風險,水電存在引發地震的爭(zheng) 論和不可避免的環境問題,而地熱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再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地熱能利用時,可采用熱管技術,可以做到隻取熱,不取水,也就是說先打井,把地下的熱通過如水、油、超導等介質傳(chuan) 出來,這就不存在水位下降、地下水源汙染等問題。”多吉強調。
真正發展尚需國家“撐腰”
“盡管如此,地熱能要真正發展還需要國家加大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投入,人才的培養(yang) 等。”多吉說,雖然我國供暖地熱能利用全球第一,但很多核心技術,如物探、化探、地質勘探設備以及發電技術與(yu) 國外相比差距較大,基礎研究也是相對滯後,這都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支持。
多吉介紹,在這方麵,美國發展地熱有環境保護、前期風險投入等,而我國,以羊八井為(wei) 例,其發電係統設定年限是30年,但由於(yu) 沒有資金投入,到現在係統都沒有更新。再就是維護成本,現在運行維護人員是一百多人,如果技術跟進,自動化程度提高,隻用7—8個(ge) 人就可以了。
“發展地熱前期需要國家投入,引導市場、拉動市場。像走路一樣,國家財政需要探路,發現比較穩定的路之後,企業(ye) 再跟進。核心的、公益性的投入需要國家去做。”多吉說。
的確,在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地熱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鄭克棪看來,由於(yu) 受地質條件複雜性的影響,我國地熱資源勘察具有一定風險,民營企業(ye) 確實難以承受全部風險。如果國土資源部等政府部門能設立風險基金,為(wei) 某些先驅項目“撐腰”,則能極大程度地推動中國地熱能的發展。
再就是技術人才,鄭克棪指出,我國應當注重培養(yang) 地熱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從(cong) 近年來地熱能行業(ye) 的發展態勢來看,地熱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相當缺乏——尤其是地熱資源勘探方麵,這已成為(wei) 業(ye) 內(nei) 普遍麵臨(lin) 的難題。”(《科技日報》付麗(li) 麗(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