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徐州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2017-10-16 11:50:07
摘要:新能源產(chan) 業(ye) 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chan) 業(ye) ,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搶占國際競爭(zheng) 製高點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

《方案》提出,我市將把握國內(nei) 外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新趨勢、新特點、新機遇,以項目建設為(wei) 抓手,以產(chan) 業(ye) 配套為(wei) 重點,全麵實施平台打造、產(chan) 業(ye) 升級、強鏈補鏈、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開發利用“六大工程”,拓展壯大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規模,積極推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協調發展,形成富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產(chan) 業(ye) 集群,促進能源轉型發展,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
六大重點工程引領轉型發展
1、平台打造工程
打造“一核兩(liang) 基地”新能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集聚載體(ti) 。“一核”,即新能源產(chan) 業(ye) 綜合發展核心區,依托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兩(liang) 個(ge) 國家級園區,重點發展光伏、風電、儲(chu) 能、新能源汽車等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依托礦大科技園、2.5產(chan) 業(ye) 園等,重點培育新能源產(chan) 業(ye) 服務外包、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兩(liang) 基地”,即沛縣光伏領跑者基地和邳州智能電網產(chan) 業(ye) 基地,依托省級開發區、高新區,重點發展光伏裝備製造、多能互補、智能電網、儲(chu) 能設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
2、產(chan) 業(ye) 升級工程
聚焦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按照“潔能+儲(chu) 能+智能”能源發展方向,製訂全市儲(chu) 能產(chan) 業(ye) 行動計劃。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和需求,開發適用於(yu) 長時間大容量、短時間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應用的儲(chu) 能技術裝備;重點瞄準石墨烯基線電池、燃料電池、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guan) 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圍繞儲(chu) 電、儲(chu) 熱、儲(chu) 冷、儲(chu) 氫等領域,鼓勵新材料、智能電網等製造企業(ye) 和科研機構集中攻關(guan) 一批具有關(guan) 鍵核心意義(yi) 的儲(chu) 能材料和產(chan) 品;鼓勵結合淘汰小火電機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等工作,開展儲(chu) 能係統、儲(chu) 能梯次利用等項目建設。
3、補鏈壯鏈工程
重點完善“晶矽—電池組件”“新材料—節能變壓器—儲(chu) 能裝備”“環鍛鑄件—風機零部件—大功率風機”等製造鏈條;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光伏領跑者、生物質能高效應用、柔性輸變電係統、柔性直流智能配網係統、基於(yu) 儲(chu) 能的多能互補等應用鏈條;重點突破整車電控技術、整車匹配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整車優(you) 化設計技術、整車生產(chan) 工藝技術,引導企業(ye) 進行混合動力客車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支持和協助相關(guan) 企業(ye) 做好兼並重組、產(chan) 品準入和產(chan) 業(ye) 化項目;重點培育與(yu)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服務外包、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特種物流等服務鏈條。
4、科技創新工程
重點支持新能源領域新建的國家和省級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實驗室)、企業(ye) 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加大與(yu) 中關(guan) 村信息穀創新中心對接力度,重點圍繞高轉化效率電池、儲(chu) 能新材料製備、高溫超導磁儲(chu) 能技術、係統集成、能量管理等新能源領域核心技術進行聯合科技攻關(guan) ,鼓勵製訂或參與(yu) 製訂光伏、風電、儲(chu) 能、新能源汽車等方麵產(chan) 品標準和檢測認證體(ti) 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ye) 建立國家級檢測認證中心,為(wei) 產(chan) 業(ye) 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支持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開展新能源領域合作創新,結合企業(ye) 需求構建實用型研究基地和創新平台;鼓勵新能源企業(ye) 申報國家、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點項目,支持企業(ye) 建設“智能工廠”,全麵提升企業(ye)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5、開放合作工程
支持企業(ye) 加強國際、國內(nei) 研發合作,開展光伏產(chan) 業(ye) 前沿、共性技術聯合開發。製定吸引國內(nei) 外企業(ye) 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光伏企業(ye) 和基地、國外研究機構、產(chan) 業(ye) 園區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鼓勵跨國新能源企業(ye) 在徐設立地區總部;支持舉(ju) 辦新能源技術和產(chan) 品展覽、展示、研討和多領域培訓,推介新能源技術和產(chan) 品,提升技術谘詢、工程設計、項目管理等服務水平。鼓勵新能源企業(ye) 開展產(chan) 品的國際注冊(ce) 與(yu) 營銷,支持企業(ye) 通過IEC、UL、TUV、GL等國際權威認證;支持我市新能源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內(nei) 外光伏產(chan) 業(ye) 的兼並重組、參與(yu) 國際產(chan) 能分工,在資產(chan) 重組、股權調整、土地使用權轉移、稅收、金融等方麵給予幫扶。
6、開發利用工程
加快推進秸稈能源化、發電、沼氣等多元化利用,有序推進新能源應用與(yu) 煤炭、天然氣、燃油等傳(chuan) 統能源應用之間的融合互補。鼓勵依托新農(nong) 村建設、特色小鎮及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等建設國家級“多能互補”示範工程;支持各類園區建設分布式能源係統,鼓勵采用儲(chu) 能方式提高消納比例;結合我市實際,加快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建材家電、照明、汽配、電力熱力供應等傳(chuan) 統行業(ye) 相結合的創新型應用產(chan) 品和合作模式;支持新能源製造企業(ye) 與(yu) 係統集成、應用項目建設企業(ye) 進行深入合作,拓展國內(nei) 外新能源應用市場,培育總集成、總承包產(chan) 業(ye) 。
八項政策支撐保障發展活力
1、落實首台(套)政策
支持企業(ye) 向省申報重大裝備及關(guan) 鍵零部件項目,對經認定的首台(套)風力發電、薄膜太陽能電池、晶矽電池組件、變壓器、儲(chu) 能材料及設備等關(guan) 鍵裝備,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給予資金支持。
2、支持研發載體(ti) 建設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對新建的企業(ye) 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給予獎勵;對企業(ye) 新建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或綜合技術平台,按照項目技術和設備投資的10%進行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對在徐設立的開展國際技術轉移、科技合作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等專(zhuan) 業(ye) 中介服務取得明顯成效的法人機構,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wan) 元的獎勵。
3、落實科研優(you) 惠政策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對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能源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優(you) 先給予項目資助;對新能源企業(ye) 申請國內(nei) 外專(zhuan) 利,給予一定的申請費補助;積極協助企業(ye) 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最新規定,予以稅前加計扣除。
4、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對企業(ye) 重點投資的新能源項目,綜合考慮企業(ye) 資產(chan) 規模、年銷售額、項目投資總額、固定資產(chan) 投資額、項目技術水平以及預期產(chan) 出等綜合情況給予獎勵。我市新建新能源工業(ye) 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和供地定額指標的,優(you) 先列入用地保障。
5、加快引進高端人才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對引進的國內(nei) 外優(you) 秀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和技術團隊,在創業(ye) 啟動資金、科研經費補貼、住房和融資等方麵給予重點支持。實施柔性引才計劃,鼓勵新能源企業(ye) 加大向關(guan) 鍵崗位和優(you) 秀人才的收人分配傾(qing) 斜力度,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chan) 權激勵機製。
6、強化金融支持力度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增加對新能源領域創業(ye) 創新企業(ye) 的投資,重點支持新能源產(chan) 品生產(chan) 、儲(chu) 能設備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三大領域的重點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和項目申報國家和省級政策資金。拓展擔保方式,支持對於(yu) 經營有前景、產(chan) 品適銷對路的企業(ye) 開展投貸聯動業(ye) 務。支持新能源企業(ye) 與(yu) 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合作,加快研發、生產(chan) 設備更新。建立重點企業(ye) 信貸風險補償(chang) 機製,鼓勵、引導企業(ye) 利用知識產(chan) 權質押、倉(cang) 單質押、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股權質押、商業(ye) 保理等多種方式融資的可行措施。支持新能源企業(ye) 境內(nei) 外上市融資。
7、鼓勵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
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建設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鼓勵基地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研發、中試、谘詢等公共服務平台,對基地公共建設和重點項目,給予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麵的支持。
8、加快企業(ye) “走出去”
按照市有關(guan) 規定,對成功並購國內(nei) 外企業(ye) (含重點研發機構),按照並購方對目標企業(ye) 的實際現金購買(mai) 價(jia) 格、承擔債(zhai) 務金額或目標企業(ye) 淨資產(chan) 作為(wei) 入股金額超過1000萬(wan) 元,且合並後有明顯成效的企業(ye) ,最高給予5%的並購補貼,單個(ge) 項目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wan) 元;支持企業(ye) 走出去和對外經濟合作,加快新能源產(chan) 品出口,給予出口退稅支持。《徐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