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霧霾圍城之下,作為(wei) 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成為(wei) 關(guan) 注熱點。業(ye) 內(nei) 期望生物質能源在消除城市霧霾,改進城鄉(xiang) 能源結構,甚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霧霾圍城之下,作為(wei) 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成為(wei) 關(guan) 注熱點。業(ye) 內(nei) 期望生物質能源在消除城市霧霾,改進城鄉(xiang) 能源結構,甚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因為(wei) 缺乏缺少技術標準與(yu) 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化程度和產(chan) 業(ye) 規模弱於(yu) 其他可再生能源,而且市場亂(luan) 象頻出,一些發電項目借生物質能源的名頭,一邊拿著國家的電價(jia) 補貼,一邊偷偷燒著煤炭,影響行業(ye) 健康發展。
標準缺失導致魚龍混雜
武漢光穀藍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建告訴記者,生物質能源雖然被國家列為(wei) 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因為(wei) 行業(ye) 魚龍混雜,一些生物質燃料並沒有達到清潔能源的標準,並不環保,最終導致行業(ye) 都受牽連。
“生物質能源到現在還沒有標準化,好端端一個(ge) 利國利民的產(chan) 業(ye) 就這樣發展得烏(wu) 煙瘴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研究員陳勇提起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現狀感到十分痛惜。
“我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生物質資源極其豐(feng) 富、數量巨大。如果發展得好,在農(nong) 村,可以避免秸稈露天燃燒;在城鎮,可以替代燃煤。既可以增加農(nong) 民收入,又可以保護環境,一舉(ju) 多得。”陳勇說,“生物質能源和風能、太陽能都是我國大力發展的三大可再生能源。然而,十多年來,風能和太陽能都發展得有聲有色,唯獨生物質能源完不成‘十二五’目標已基本成定局。”
“以生物質壓塊燃料為(wei) 例,壓塊之後焚燒需要投入較高的配套成本才能達到潔淨能源的效果,然而一些企業(ye) 揣著明白裝糊塗,一邊拿著清潔能源的補貼一邊偷工減料汙染環境。”熊建表示,“之前國家出補助政策,生物質成型燃料每噸秸稈補助140元,行業(ye) 內(nei) 一些企業(ye) 收秸稈拿補貼,但實際生產(chan) 的生物質燃料達不到環保要求,對生物質能源的技術和產(chan) 業(ye) 進程沒有起到正麵的作用。”
廣東(dong) 省環保廳2014年在督辦檢查中發現,由於(yu) 缺乏強製性生物質成型燃料質量標準、汙染治理技術指引和專(zhuan) 門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排放標準,各地出現了燃料質量參差不齊、鍋爐改造不規範等問題,表示不鼓勵推廣應用生物質成型燃料。
因為(wei) 日益邊緣化,生物質成型燃料甚至在北京等地被列為(wei) 高汙染燃料。生物質能源行業(ye) 人士告訴記者:“生物質燃料的排放本來完全可以達到甚至優(you) 於(yu) 清潔的天然氣鍋爐,但因為(wei) 不合理使用和鍋爐配套監管不到位,燃料本身受到牽連,影響行業(ye) 名聲。”
富德集團分管能源副總裁嶽國告訴記者,相對於(yu) 其他能源產(chan) 業(ye) ,生物質能源的行業(ye) 門檻相對較低,小公司、作坊式也能生產(chan) ,使用排放不達標的小鍋爐、摻燒其他不合格燃料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湖北安陸,安能(安陸)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排放的煙囪黑煙以及原料堆放不當產(chan) 生的異味,引起周邊多個(ge) 小區居民的長期抗議,被稱為(wei) “批著環保外衣的汙染企業(ye) ”。
陳勇等專(zhuan) 家表示,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涉及多個(g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行業(ye) ,工藝路線不盡相同,設備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整個(ge) 行業(ye) 相關(guan) 標準規範嚴(yan) 重缺乏,影響了行業(ye) 健康發展。
弄虛作假套取國家補貼
“本來國家在大力關(guan) 閉小電廠,現在一些小電廠借生物質能源的名聲又冒頭了,檢查的時候,庫房堆滿了秸稈,可實際它哪兒(er) 來那麽(me) 多秸稈?”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摻燒煤炭是一些生物質直燃電廠業(ye) 內(nei) 公開的秘密,白天燒秸稈,晚上偷燒煤,目的是套取國家電價(jia) 補貼。
為(wei) 了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發展,2008年,財政部印發《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這一政策實施之後,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產(chan) 量由2007年的不到100萬(wan) 噸增至2012年的550萬(wan) 噸。
然而,在此過程中,經營不規範的小規模企業(ye) 過多,以假發票、做假賬及虛假銷售等手段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行為(wei) 屢見不鮮。因而,2013年,財政部暫停了秸稈能源化利用補貼政策。
“有補貼的時候,行業(ye) 內(nei) 來開會(hui) 的有幾百人。補貼一停,最後就隻剩下幾十人了。一些企業(ye) 唯利是圖,出什麽(me) 政策幹什麽(me) 事情,隻是為(wei) 了補助而已。有的拿了補貼,幹都不幹就跑了。”身兼中國農(nong) 村能源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的熊建說。
嶽國說:“生物質能項目一度是‘先補貼後建設’,至於(yu) 拿到補貼之後,幹了沒有,幹成了什麽(me) 樣,缺乏監督監管,因而一些人看有補貼,大家就一哄而上,沒有利益了,就一哄而散。”
這一現象在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馬隆龍看來並不意外。生物質發電的概念很好,但扣除財稅補貼、土地優(you) 惠、電價(jia) 政策外,能夠真正實現盈利的企業(ye) 寥寥無幾。生物燃氣很大程度上依賴於(yu) 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補助。與(yu) 常規能源相比,生物燃氣轉化、處理成本較高,並不具備投資上的效益,如果不能夠實現商品化,必然會(hui) 因為(wei) 國家政策的轉移而衰退。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透露,一些所謂的秸稈發電項目基本上都是購買(mai) 木材、建材廢料等充當原料,每年隻是象征性收一下秸稈。有的甚至直接用煤炭發電,套取國家對秸稈發電的補貼。“不這麽(me) 幹,很難存活。”
根據湖北省能源局統計,農(nong) 林生物質原料價(jia) 格從(cong) 初期的200元/噸已上漲到目前的300到350元/噸,若製成生物質成型燃料,市場價(jia) 格目前約為(wei) 900元/噸左右,遠高於(yu) 煤炭價(jia) 格,且單位重量的生物質燃料燃值也比煤炭要低許多。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yu) 動力學院教授陳漢平告訴記者,稻草麥草體(ti) 積大、熱值低,跟竹子等林業(ye) 材料比,產(chan) 值要低很多。企業(ye) 從(cong) 經濟賬來算,更寧願用林業(ye) 材料。陳漢平認為(wei) ,雖然這與(yu) 政府期待多消耗農(nong) 作物秸稈的願望之間有差距,但畢竟仍然屬於(yu) 農(nong) 林生物質的範疇。與(yu) 之相比,更惡劣的是摻煤造假。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生物質燃料來源不明,有些成型燃料摻雜了一些廢舊家具、建築模板、垃圾等,並非純的農(nong) 林剩餘(yu) 物。一些生物質發電企業(ye) ,竟然幹起了“白天燒秸稈、晚上偷燒煤”的勾當。
“有些企業(ye) 在鍋爐房裏堆著生物質燃料,實際上是在燒煤,生物質能源隻是企業(ye) 的擋箭牌。”中國農(nong) 村能源行業(ye) 協會(hui) 的一位專(zhuan) 家說。
兩(liang) 頭擠壓成本居高不下
成本高是生物質能源發展困難的一個(ge) 重要原因:一方麵,原材料分散在廣大農(nong) 村,收集儲(chu) 運費用貴,人力成本上漲,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麵,如果用來發電,與(yu) 火電比,即便有補助,也隻能掙紮在盈虧(kui) 平衡線上。
嶽國告訴記者,發電廠需要很大規模才能降低單位成本,才有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但是生物質能源是分布式能源,集中的成本巨大,有可能陷入越生產(chan) 越虧(kui) 損的局麵。
因為(wei) 兩(liang) 頭擠壓,不少生物質能源企業(ye) 放棄了這一方向。“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力鼓勵清潔能源的使用,風能、太陽能新增裝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卻不斷走低。
2014年,國電集團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龍源電力發布公告稱,鑒於(yu) 旗下生物質發電項目虧(kui) 損嚴(yan) 重,公司決(jue) 定“十二五”期間不再發展生物質發電。作價(jia) 一元轉讓其所持國電聊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52%權益,另兩(liang) 個(ge) 項目也擇機轉讓。
收儲(chu) 價(jia) 格過低,也導致農(nong) 民、收儲(chu) 站對賣秸稈缺乏積極性。荊門市秸得寶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昌林指著滿院子堆積如山的秸稈告訴記者:“農(nong) 民送滿滿一手扶拖拉機秸稈過來,也就隻能賣200塊錢,農(nong) 忙時間又緊,農(nong) 村青年勞力又緊張,大家也就不稀罕這個(ge) 。但是價(jia) 格再高,我也給不起,用電還是工業(ye) 電價(jia) ,交通又享受不了綠色通道,賣給下遊企業(ye) 也給不了高價(jia) 。”
在市場方麵,生物質資源的季節性、分散性與(yu) 生物質能利用的連續性、集中性的矛盾突出。在煤炭價(jia) 格優(you) 勢明顯的擠壓之下,市場接受度低。
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長董宏彬說,湖北建成並運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20餘(yu) 個(ge) ,熱負荷約500蒸噸/小時,僅(jin) 占全省鍋爐總量的1%,其中重要原因是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價(jia) 格為(wei) 280元/蒸噸,盡管比天然氣鍋爐低,但是比煤炭鍋爐190元/蒸噸高。在企業(ye) 趨利下,沒有政策傾(qing) 斜,難以競爭(zheng) 過低廉的煤炭鍋爐。
依靠科技力促市場化發展
受訪人士認為(wei) ,雖然國內(nei) 各項政策為(wei) 生物質能產(chan) 業(ye) 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財政補貼,但這並無法有效提高生物質能產(chan) 業(ye) 的盈利能力,改善其生存狀態。生物質能產(chan) 業(ye) 的長遠、健康發展,仍需要從(cong) 內(nei) 部入手,依靠科技進步和市場化發展,解決(jue) 關(guan) 鍵問題。
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農(nong) 業(ye) 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與(yu) 裝備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全國認為(wei) ,生物質能源通過技術上的創新,生產(chan) 成本完全是可以控製。生物質的原料比較蓬鬆和分散,但一噸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熱值與(yu) 一噸原煤的熱值差別不是很大,成型燃料的熱值還要高於(yu) 褐煤。問題在生物質原料多了一道收儲(chu) 運的工序,這是許多企業(ye) 感到成本難以控製的地方。
我國生物質原料數量雖然巨大,但來源較為(wei) 分散,與(yu) 西方農(nong) 場化耕作模式有較大差別,我國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收集體(ti) 係。生物質燃料的原料主要是農(nong) 林業(ye) 廢棄物,存在著季節性強,收集運輸困難的問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分布在麵積廣闊的農(nong) 田上,農(nong) 作物收割後秸稈廣泛的分布在農(nong) 村地區,且秸稈體(ti) 積大,不便於(yu) 運輸;樹枝等林業(ye) 廢棄物絕大部分分布在山區,交通不便,收集工作量大。因此,建立科學穩定收、儲(chu) 、運體(ti) 係是保證生物質直燃電廠穩步發展、安全供應的物質基礎。
熊建認為(wei) ,生物質能源不能過度集中,要打“遊擊戰”,可以給農(nong) 民發放機具,可以同時完成糧食收割和秸稈回收兩(liang) 道作業(ye) 。在農(nong) 村,生物質能源可以采取就近收集、就近使用、輻射周邊的分散模式。
在武漢光穀藍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鄂州項目部,記者了解到,村民把秸稈送到公司就可以換燃氣,一噸秸稈可以換150方氣,能滿足普通人家4個(ge) 月的能源供應。目前這個(ge) 項目已輻射周邊5300多用戶。
在科研院所,還有很多秸稈轉化利用新技術正走出實驗室,進入市場。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肖波將秸稈製成“微米燃料”,利用粉塵爆炸的原理,將秸稈處理成微米級的粉末,放進燃燒裝置中能達到1400多度的高溫,相當於(yu) 石化能源燃燒的溫度,從(cong) 而解決(jue) 了秸稈作為(wei) 燃料的低效率問題,可大大拓寬秸稈工業(ye) 化利用範圍。
陳勇認為(wei) ,市場化才是生物質能源的春天。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附加值,這樣每一個(ge) 環節才能更多分享利潤。同時,企業(ye) 要整合各項技術,改變科研人員各自為(wei) 戰的現狀,讓技術走向市場。
生物質能源標準應盡快出台
受訪的企業(ye) 和研究人員認為(wei) ,在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世界大勢中,中國在生物質能源起跑線上已經落後,綜合全球生物質發展及國內(nei) 能源需求的增長、消費結構、對外依存度、溫室氣體(ti) 排放以及農(nong) 村經濟發展等因素,中國應該更加重視發展生物質能源,在“十三五”以及未來的一段時期內(nei) ,應力挽頹勢,迎頭趕上。
作為(wei) 行業(ye) 領軍(jun) 人物,全國人大代表、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義(yi) 龍認為(wei) ,生物質能源是我國優(you) 化能源結構、減少進口依賴的重要渠道。規範生物質能源行業(ye) 環境、保障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成為(wei) 業(ye) 內(nei) 有識之士的普遍呼聲。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盡快出台生物質能源標準,優(you) 化生物質能源補貼方式,促進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盡快出台生物質能源標準體(ti) 係,同時要盡快建立完善生物質能技術推廣服務體(ti) 係,加強生物質能產(chan) 業(ye) 管理和技術隊伍建設,通過市場帶動,積極發展上下遊企業(ye) 和相關(guan) 配套產(chan) 業(ye) ,整合資源,優(you) 化結構,建立完善的市場體(ti) 係,從(cong) 而實現生物質能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研究員陳勇認為(wei) ,製定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標準應首先界定什麽(me) 是生物質能源;其次要規範能源植物生產(chan) 技術和產(chan) 品標準,規範生物質能源轉換和利用技術標準。這樣才能為(wei) 製定政策和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提供依據,為(wei) 促進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創新指明方向。
二是逐步實現從(cong) 項目的建設補貼到產(chan) 品補貼的過渡,鼓勵企業(ye) 實現產(chan) 品銷售的同時,壓縮煤炭過剩產(chan) 能,鼓勵生物質能源消費,對於(yu) 生物質能源的用戶給予補助。
三是企業(ye) 、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加強交流、合作,提高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理事、河南農(nong) 科院副院長雷廷宙認為(wei) ,核心技術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跟企業(ye) 沒有有效結合,技術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企業(ye) 、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加強交流、合作,讓更多沉睡在高校的技術走向市場。(《經濟參考報》 黃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