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質能源雖然在國內(nei) 已經發展了10多年的時間,但由於(yu) 業(ye) 內(nei) 存在的桎梏太多,導致企業(ye) 存活率低,大部分企業(ye) 都處在投產(chan) 即虧(kui) 損的尷尬境地。
過去幾年,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環境汙染等一係列問題,引發了全社會(hui) 的關(guan) 注與(yu) 思考。但伴隨著我國對農(nong) 村環境的改善、能源結構調整的不斷完善,以生物質能源為(wei) 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為(wei) 了緩解環境壓力、優(you) 化能源結構的重要選擇之一,被公眾(zhong) 寄予厚望。
長久以來,生物質能源在我國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行業(ye) 的發展步履維艱。“生物質能源雖然在國內(nei) 已經發展了10多年的時間,但由於(yu) 業(ye) 內(nei) 存在的桎梏太多,導致企業(ye) 存活率低,大部分企業(ye) 都處在投產(chan) 即虧(kui) 損的尷尬境地。”中農(nong) 綠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建明表示。
打破業(ye) 內(nei) 發展瓶頸 需多方努力
近年,國際原油價(jia) 格持續走低,再加之生物質能源的前期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金、技術,這令很多意圖進軍(jun) 生物質能源領域的企業(ye) 望而卻步。“現在做生物質能源的企業(ye) ,大部分都有自己穩定盈利的項目,拿其他項目的利潤來供養(yang) 生物質能源項目的運行。”姚建明說
據了解,生物天然氣的成本價(jia) 格為(wei) 3元/m³以上,而常規天然氣開發的成本價(jia) 格則控製在2.5元/m³以下。生物天然氣生產(chan) 成本居高不下,是製約行業(ye) 的發展最大的瓶頸。
“如果國家不給予補貼政策,企業(ye) 實在是難以為(wei) 繼,並且虧(kui) 損企業(ye) 拿不出資金來進行技術上創新,缺少新技術的注入,生產(chan) 成本自然降不下來。長此以往,整個(ge) 行業(ye) 將會(hui) 步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整個(ge) 行業(ye) 將走向沒落。”姚建明說“雖然國家在生物質項目的建設已經給予了40%的補貼,但這仍無法改變在後期運營上生物質天然氣虧(kui) 損的窘境。”
我國用於(yu) 供應生物質能源的原料豐(feng) 富,但收集卻存在諸多困難。“國內(nei) 涉足生物質能源的企業(ye) 在原料收集上對困難估計明顯不足,缺少與(yu) 農(nong) 民打交道的經驗,依賴於(yu) 原料收購的中間商,但由於(yu) 監管的缺失,很多中間商逾越道德的底線,在原料中加水、加沙、加泥巴石塊,造成巨大的社會(hui) 資源浪費。”中糧集團生物能源事業(ye) 部總工程師嚴(yan) 明奕介紹到。
姚建明認為(wei) ,這是由於(yu) 傳(chuan) 統分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與(yu) 工業(ye) 化生產(chan) 方式產(chan) 生的矛盾。
他建議,應該成立統一、規範的原料收集平台-農(nong) 機合作社,由企業(ye) 帶頭發起,農(nong) 民以合作的形式入股。農(nong) 民成為(wei) 了合作社的股東(dong) 後,對原料收集的熱情將會(hui) 提高,這樣不僅(jin) 有益於(yu) 提高原料收集效率,而且還降低了企業(ye) 收集原料的成本。
前景廣闊 投資潛力大
從(cong) 全世界來看,生物質能源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美國未來的能源核心戰略之一就是發展生物質能源。到2020年美國生物質液體(ti) 燃料將超過1.1億(yi) 噸,替代化石石油製品達40%左右,將會(hui) 為(wei) 美國在2020年之前實現能源的自主安全穩定體(ti) 係建設做出較大貢獻。
另據有關(guan) 權威資料公布信息測算,到2020年我國原油對海外的依存度可能超過75%,每年約有4.5億(yi) 噸原油從(cong) 海外進口。
“隨著我國能源缺口的不斷擴大,能源結構將逐漸向生物質能源傾(qing) 斜,市場潛力不言而喻,眾(zhong) 多投資者的目光也紛紛將轉移到了這片待開發的藍海。”姚建明表示。
通過一係列試驗證明,生物質能源通過技術上的創新,生產(chan) 成本完全是可以控製。
姚建明介紹,以中能綠能在河北省涿州建設的生物天然氣工程項目為(wei) 例,項目的投入與(yu) 產(chan) 出的容積比已經達到了1:3,即每日投入1000m³的液體(ti) 原料可得到3000m³的生物天然氣,如果將此項目產(chan) 業(ye) 化運營後,生物天然氣的生產(chan) 成本將會(hui) 大大降低。
不過,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chan) 業(ye) 主要停留在示範項目階段,並未形成大規模合理利用,且生物質發電在我國電力生產(chan) 結構中占比極小,在我國新能源發電結構中占比僅(jin) 為(wei) 1/10左右。“現在行業(ye) 內(nei) 急需相關(guan) 扶持政策的出台,這樣才能調動企業(ye) 發展的熱情。”姚建明說。
另據記者了解到,目前行業(ye) 還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無資質企業(ye) 的進入、行業(ye) 標準不規範等問題開始逐漸凸顯。
姚建明也擔憂地指出,目前業(ye) 內(nei) 秩序混亂(luan) ,沒有形成企業(ye) 可以遵守的規則,這會(hui) 為(wei) 行業(ye) 的發展帶來隱患。因此製定規範的行業(ye) 標準也同樣迫在眉睫。
“在國內(nei) 城鎮化進程加快與(yu) 國外生物質利用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國生物質事業(ye) 也會(hui) 走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道路,生物質能源產(chan) 業(ye) 前景可期。” 姚建明表示。(新華網 孫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