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址錯誤、項目規劃、廢氣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控製、結晶鹽資源化利用等是煤化工環評關(guan) 需要突破的硬杠杠。
最近兩(liang) 個(ge) 月,對於(yu) 煤化工行業(ye) 來講,沒有比環評更讓人鬧心的事。不少煤化工項目環評接連被否。那麽(me) 這些項目環評問題出在哪裏?目前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技術評估在原來基礎上增添了哪些硬杠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部分參與(yu) 上述項目環評的專(zhuan) 家和企業(ye) 人士。
來自環保部網站消息,山西潞安礦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ti) 化示範項目、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億(yi) 立方米/年煤製天然氣項目、內(nei) 蒙古北控京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40億(yi) 立方米/年煤製天然氣項目、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山西大同低變質煙煤清潔利用示範項目先後經受環評大考。除了北控項目報告書(shu) 需修改完善外,其他3個(ge) 項目得到的評審意見為(wei) 報告書(shu) 尚不支持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
選址錯誤是項目的硬傷(shang)
項目選址問題是專(zhuan) 家對環境影響報告一票否決(jue) 的重要原因之一。6月29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jia) 司召集國家能源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e) 聯合會(hui) 以及31個(ge) 項目業(ye) 主方在北京召開煤化工項目環評研討會(hui) 。
據一位與(yu) 會(hui) 代表透露,會(hui) 上有環保部官員提出,環境影響上有硬傷(shang) 的煤化工項目,不管是已建還是未建,都不能予以通過。該官員進一步解釋何為(wei) 硬傷(shang) ,例如某項目建於(yu) 國際水道附近,同時處於(yu) 較高地勢。這些由選址造成的硬傷(shang) 是無法通過技術進步來彌補的,這樣的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將不會(hui) 被允許通過。
參與(yu) 環評的專(zhuan) 家給出建議,項目選址最合規的做法是,在依法設立、環保設施齊全並經規劃環評的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布設。
項目規劃要符合區域規劃
項目規劃是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中首先要闡述的內(nei) 容。一些擬建項目在此方麵被專(zhuan) 家指出材料不足。
作為(wei) 評估專(zhuan) 家之一的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韓洪軍(jun) 告訴記者,在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中,必須要明確闡述項目規劃與(yu) 所在園區、所在城市的總體(ti) 規劃的相符性,並要提供相關(guan) 依據性的附件。
此外,專(zhuan) 家還指出,報告書(shu) 應從(cong) 環境影響、環境承載力和環境製約等角度闡述。項目資源獲取情況也需要有明確的依據。例如,要提供當地水資源情況報告及水資源配給報告說明當地水資源能否支撐項目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水資源利用方麵,報告書(shu) 應分析提出水資源的支撐條件,以及項目取水後的水環境預測評價(jia) ,並針對性提出相應的水資源保護對策。
專(zhuan) 家表示,這些起佐證作用的附件材料是專(zhuan) 家判斷該項目規劃合理性的重要參考材料。
廢氣排放要考慮當地環境容量
在煤化工環評研討會(hui) 上,環保部提出,目前煤化工行業(ye) 缺乏汙染物排放標準,普遍參考的國家標準限製較為(wei) 寬鬆,部分特征汙染物缺失,不適用於(yu) 當前環境管理。
對此,專(zhuan) 家表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大氣汙染物和汙水排放要符合最嚴(yan) 格的環保要求,據此,建議在行業(ye) 標準發布前,廢氣排放參考國家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製定的2015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石油化學工業(ye) 汙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2015)。這個(ge) 標準是化工行業(ye) 目前實施的最嚴(yan) 格汙染物排放標準。
但是光做到排放達標還遠遠不夠,當地大氣環境容量是否還能夠為(wei) 項目敞開大門是評估專(zhuan) 家最為(wei) 關(guan) 心的內(nei) 容。如果一個(ge) 項目規劃所在區域已無大氣環境容量,專(zhuan) 家是不會(hui) 認可新上馬項目的環境可行性的。
揮發性有機物控製不容小覷
在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中,有些擬建項目忽視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控製問題,沒有提出相應措施,專(zhuan) 家在評估意見中一一點出。
一位參與(yu) 環評的專(zhuan) 家告訴記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測算是一個(ge) 很大的問題。目前煤化工項目可以參照的文件是環保部2014年發布的《石化行業(ye) 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項目應據此全麵核實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
上述專(zhuan) 家對記者說,煤化工行業(ye) 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戶,但是企業(ye) 因為(wei) 對其認識較晚,相對於(yu)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治理起步較晚。擬建煤化工項目須加大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力度。
廢水處理工藝須有同類項目運行案例
據了解,這幾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均給出了一套完整的廢水處理與(yu) 零排放工藝方案,與(yu) 已建十一五時期現代煤化工示範項目相比,更加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與(yu) 工程的係統化。但是,問題出在了個(ge) 別新工藝的選擇上。
韓洪軍(jun) 告訴記者,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提出的水處理技術方案和措施須有充足的運行數據支撐,充分論證各項汙染防治措施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和運行可靠性。報告書(shu) 中需要分析各種工況廢水的產(chan) 生情況,論證廢水收集、處理、儲(chu) 存、處置方案的運行可靠性和技術經濟可行性。同時,需要調研同類項目實際運行狀況以核實廢水處理各單元汙染物實際運行達到的去除率,並結合本項目情況進行措施優(you) 化。
記者了解到,這些要求在以往的環評執行中並未明確提出,實際上是要求新建煤化工項目要使用有過同類項目運行業(ye) 績,並運行效果良好的工藝技術。韓洪軍(jun) 表示,這裏提出的同類項目指的是煤質情況相似,用同樣氣化工藝的煤化工項目;而實際運行數據在概念上既包括工業(ye) 化運行數據,也包括中試實驗數據。這說明,以往在焦化、石化、電力、醫藥等其他領域有過成功業(ye) 績的環保工藝技術想進入煤化工領域必須要在煤化工項目現場做中試驗證試驗,這樣做大大提高了煤化工水處理單元工藝的準入門檻。韓洪軍(jun) 強調,以上所謂的運行數據,不是由項目業(ye) 主方或技術方提出,必須是經第三方檢驗的數據,並出具證明報告。
結晶鹽資源化利用成為(wei) 最大技術挑戰
煤化工廢水中結晶出來的雜鹽因其中含有有機物及微量重金屬而被劃定為(wei) 危險固廢。根據廢水零排放的要求,雜鹽應全部得到利用或安全處理。
某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中提供了業(ye) 主方與(yu) 其他企業(ye) 簽訂的雜鹽銷售協議,未明確闡述雜鹽在銷售後的具體(ti) 用途。這在評估專(zhuan) 家看來叫汙染物轉移,並不是雜鹽的處置措施。
韓洪軍(jun) 告訴記者,對於(yu) 雜鹽的處理,現在企業(ye) 主要選擇兩(liang) 種途徑,要麽(me) 進行分質提純再資源化利用,要麽(me) 送入可接收雜鹽的危廢處理廠。但是目前這兩(liang) 種措施都存在實施難度。
雜鹽處理的問題不隻困擾企業(ye) 和專(zhuan) 家,同時也困擾著環保部。在6月29日的環評研討會(hui) 上,雜鹽處理問題是爭(zheng) 論的焦點。會(hui) 上提出雜鹽的另外兩(liang) 種去向,即在嚴(yan) 格控製化學需氧量指標的情況下,將高濃鹽水地下深層灌注或排放至人工鹽湖。
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與(yu) 會(hui) 者告訴記者:地下深層灌注是美國大平原的經驗。但是中國西部和美國大平原的地質結構完全不同,尚沒有發現可以灌注的地理條件。而人工鹽湖若監管不當,豈不成了更大的蒸發塘?顯然,業(ye) 內(nei) 對這兩(liang) 種措施還存在很大的爭(zheng) 議。(中國煤化工雜誌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