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 霧霾,現代中國城市一景。 霧霾來襲,繁華似錦的京城常常籠罩在隱天蔽日的漫漫迷霧中。 霧霾來襲,大都市上海,東(dong)
引言:
霧霾,現代中國城市一景。
霧霾來襲,繁華似錦的京城常常籠罩在隱天蔽日的漫漫迷霧中。
霧霾來襲,大都市上海,東(dong) 方明珠的光芒消失隱匿在滾滾塵煙中。
霧霾來襲,南國花城嬌豔盛開的鮮花蒙上了神秘汙濁的麵紗,羞見路人。
……
近些年,霧霾進入高發、頻發期,中國城市幾乎都難逃霧霾的“侵襲”。
曾經,抬頭便是日月繁星、藍天白雲(yun) ,放眼盡見花壇綠茵、樓宇霓虹。如今,濃重的霧霾封鎖了人們(men) 的視野,嗆鼻的塵煙阻塞了城市的呼吸。
霧霾,這個(ge) 曾經遙遠而陌生的怪物,如今已成為(wei) 人們(men) 街巷熱議的話題,成為(wei) 媒體(ti) 競相報道的焦點。麵對霧霾,有的人默然承受,有的人茫然無助,有的人奮起急呼。 其實,大多數人對霧霾的成因一知半解,在一些媒體(ti) 人、網絡大V、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和機構的誘導和助推下,很多人把霧霾的“元凶”劍指煤炭,於(yu) 是乎社會(hui) 對煤炭的 質疑聲此起彼伏,甚至偏激到非置煤炭於(yu) 死地而後快。
其實,要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有不斷增長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能源消耗來支撐。而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水平越高,對能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越快、對社會(hui) 環境的破壞力越強,而自然環境對人的壽命、身體(ti) 健康又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就是現代人追求現代化生活和生存質量必須麵對的矛盾與(yu) 糾結。
困頓在煤炭的是與(yu) 非之間,我們(men) 不妨放下泄憤情緒協裹下無休止的爭(zheng) 論,冷靜之後回頭梳理一下,煤為(wei) 何物?煤給人類帶來了什麽(me) ?我們(men) 該如何選擇一條適合國情民意的道路,既滿足人類需求,又能突出霧霾重圍呢?當前和未來,我們(men) 該如何對待與(yu) 人類命運休戚相關(guan) 的煤炭?
——煤炭的發現和利用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和進步
煤的世界是一個(ge) 獨立的絢麗(li) 多彩、奧秘無窮的科學王國。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曆了複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了煤。在地表常溫、常壓下,由堆積在 停滯水體(ti) 中的植物遺體(ti) 經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由於(yu) 盆地基底沉降,泥炭或腐泥被深埋至地下深處,經成岩作用而轉變成褐煤;當溫度和壓 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轉變成煙煤、無煙煤。無煙煤發熱量最高,燒起來火力很強,煙塵很少,燒後灰渣也不多,是上等燃料。煙煤則多才多藝,既可作為(wei) 優(you) 質 動力煤用於(yu) 發電、煉焦、冶金,又可被氣化、液化。褐煤雖然發熱量最低,卻是很好的化工原料。
煤炭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中國古代就稱之為(wei) “烏(wu) 金”。煤炭長眠於(yu) 地殼深處,期待著發光發熱、體(ti) 現自身價(jia) 值的機緣,期待著人類的發現和開發利用。起初,人類並不知道煤炭的價(jia) 值所在,僅(jin) 把煤炭作為(wei) 雕刻煤環、煤鐲、煤項圈等裝飾品的原料。是誰最早發現煤炭的燃燒功能呢?
傳(chuan) 說黃帝有個(ge) 心愛的孫女名叫黑英,她經常跟在黃帝身邊,形影不離。黃帝年紀大了,也一時一刻離不開孫女。有一天,黑英給黃帝燒鹿肉,不慎把手腕上戴的煤鐲 掉進火堆裏。黑英忙用木棒往出刨,誰知火勢很旺,噗的一聲,煤鐲燒著了,從(cong) 此人類才知道煤炭可以燃燒。雖然隻是傳(chuan) 說,但是我們(men) 完全可以合理的揣測,人類發 現煤炭能夠作為(wei) 燃料,確實是源於(yu) 一次次機緣巧合的意外收獲。
中國人發現和利用煤炭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漢字被創造和發明之前,煤炭就已經被發現和利用了。確鑿的考古資料證明,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六七千 年前,我們(men) 的祖先就已經發現煤炭,並巧妙地加以利用。1973年,沈陽北陵附近的新樂(le) 遺址出土了一批用精煤精心製作的圓珠狀飾品,直徑1至5厘米不等,同 時出土的還有97塊煤精和煤塊——它們(men) 顯然來自不遠的撫順煤礦。經碳14測定,這些煤飾品製作的年代至少在6000年以上,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證物。成書(shu) 於(yu) 2000多年前的《山海經》就對煤有了記載,時稱“石涅”,可以解釋為(wei) “石頭的升華之物”。在我國先秦時期兩(liang) 部著作——《墨子》與(yu) 《山海經》中,都不同 程度地提到了煤炭。
自從(cong) 煤炭登上中國人民生活和生產(chan) 的大舞台後,就彰顯出自身的特殊優(you) 勢,其作用也愈益突出,其開發的步伐也越來越快。最早有文字可考的煤井是在晉代,當時的 文學家左思在《魏都賦》中寫(xie) 下這樣的詩句:“墨井鹽池,玄滋素液”,意思是“煤井與(yu) 鹽池,黑的和白的都像營養(yang) 液一樣在滋養(yang) 我們(men) 的生活。”晉人《西域記》中 則有更壯觀的記述:“屈茨北二百裏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足見那時地處偏僻的西域三十六國因絲(si) 綢之路開 通,深受中原先進文化和科技影響,已廣泛使用煤炭冶煉鐵器了。
至大唐盛世,小煤窯遍及陝西、山西以及江南等儲(chu) 煤豐(feng) 富地區,開窯采煤的方法也傳(chuan) 入朝鮮、日本和東(dong) 南亞(ya) 。當時留學長安的日本僧人圓仁在其著作《入唐求法巡禮 行記》中說:“在山西太原晉山,遍山有石炭,近遠諸州,盡來取燒。”日本至今仍稱煤為(wei) “石炭”,當屬我大唐之遺風。據考, “煤”字最早出現於(yu) 秦時典籍《呂氏春秋》,裏麵講了一個(ge) 有名的故事,說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孔子做飯吃,不小心把煤灰落到飯鍋裏,他就把沾上煤灰的那幾粒飯抓 起來吃掉了。不過當時所說的“煤”並非現代意義(yi) 的煤而是鍋灰,到了南宋,煤才正式定名並被廣泛稱用。
至元朝,煤的使用在中國已經十分普遍,而多數歐洲人還不知煤為(wei) 何物。那時意大利旅遊探險家馬可·波羅到中國走了一圈,事後他在《東(dong) 方見聞錄》中寫(xie) 道:“中 國全境之中有一種黑石,采自山中,燃燒與(yu) 薪無異,且其火候較薪為(wei) 優(you) 。蓋若夜間燃燒,次晨不熄。其質優(you) 良,致使全境不燃他物。”
明代,山西已成產(chan) 煤最多之地,時稱“獨煤甲於(yu) 天下”,河南安陽一帶的礦井深達“數十百丈”。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撰《天工開物》,對當時地下采煤工藝和煤炭加工利用之法做了係統概述和總結。
縱觀幾千年中國煤礦史,我們(men) 可以認為(wei) ,中國人發現煤炭和對煤炭的開發利用,就其意義(yi) 而言,不亞(ya) 於(yu) 在發現煤炭之後才出現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煤炭為(wei) 人類帶來 了溫暖,帶來了光和熱。在人類改善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它的發熱性能得到充分的體(ti) 現和利用。煤炭加快了我國古代先民從(cong) 生食(茹毛飲血)到熟食再到美食演變的 步伐。飲食是人類得以生存、繁衍、進化的基本條件。熟食使人類更易於(yu) 攝取營養(yang) ,使食物更適合人的生理需要。而美食則進一步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的生活。在這一過程 中,煤炭功不可沒,這是不爭(zheng) 的事實。煤炭的出現為(wei) 中國社會(hui) 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新的化石能源,打開了能源開發和利用的全新視野,並逐漸成為(wei) 中國能源結構的主 體(ti) 。上述曆史事實表明,煤是我們(men) 民族的血液與(yu) 營養(yang) 。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背後,煤默默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與(yu) 能量。
人類雖然很早就使用了煤,但主要是為(wei) 了照明和取暖。直到1765年,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煤炭才逐漸成為(wei) 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主要能源,並由此拉開了一輪浩 浩蕩蕩的工業(ye) 革命。第一次工業(ye) 革命,始於(yu) 英國的機械創新,而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則將工業(ye) 革命推向了一個(ge) 高峰,也帶動了煤炭開采和利用的爆發式增長。 伴隨著蒸汽機在工業(ye) 生產(chan) 領域的廣泛使用,近代的能源工業(ye) ——煤炭工業(ye) 開始在世界範圍內(nei) 廣泛建立起來。1861年,英國的煤炭年產(chan) 量已經超過五千萬(wan) 噸,到十 八世紀末,蒸汽機普遍代替其他動力,成為(wei) 英國許多工業(ye) 部門的主要動力來源。煤炭的廣泛利用,被人們(men) 譽為(wei) 黑色的金子,工業(ye) 的食糧,成為(wei) 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使用 的主要能源之一。
表麵上看,工業(ye) 革命是從(cong) 工場手工業(ye) 過渡到機器大工業(ye) 的過程,但本質上,工業(ye) 革命是人類從(cong) 簡單利用能源,過渡到通過複雜的工藝將能源轉化為(wei) 機械能,並且代替 人類手工操作的過程。因此,工業(ye) 革命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每一次利用能源範圍的擴大,都伴隨著生產(chan) 技術的重大變革,甚至引起整個(ge) 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的革命。
石油的發現帶來了第二次工業(ye) 革命,內(nei) 燃機的發明使石油異軍(jun) 突起,大有一舉(ju) 替代煤炭的勢頭,但電能的發現與(yu) 利用帶來了煤炭發展的第二個(ge) 春天。1831年,英 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從(cong) 而找到打開整個(ge) 電能寶庫的鑰匙。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在1866年人們(men) 首次製成了工業(ye) 上可以應用的發電機。電能的利用 是第二次工業(ye) 革命的主要標誌,從(cong) 此人類社會(hui) 進入電氣時代。迄今電能依然是最主要二次能源,而煤電在全球的電力生產(chan) 領域的競爭(zheng) 中,依然保持統治地位,這也是 煤炭在當今能源結構中位置顯赫的原因之一。
在人類對煤炭的開采和利用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時代,曾經率先使用煤炭的中國人反而落在了後麵。曆經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社會(hui) 動亂(luan) 變革,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的 創傷(shang) ,新中國成立前的煤炭工業(ye) 積貧積弱、步履維艱。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黨(dang)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炭工業(ye) 步入發展快車道,成為(wei) 是新中國工業(ye) 的“血 液”,托起東(dong) 方大國的複興(xing) 之夢。
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決(jue) 策讓中國在百廢待興(xing) 的土地上開始講述屬於(yu) 自己的春天故事。要把春天的故事講好,除了勇氣和智慧,還需要社會(hui) 的文明進步、經濟的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能源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豐(feng) 富廉價(jia) 的煤炭資源就成為(wei) 撐起經濟崛起的擎柱。
毋庸置疑,煤炭產(chan) 業(ye) 為(wei) 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煤的無序開采和不潔利用帶來了諸多的負麵影響
煤是化石燃料,是一種可燃有機岩。主要由植物遺體(ti) 在地殼變化中被深埋後,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經生物化學變化、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它的組成是複雜的高 分子有機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組成,還含有鍺、镓、鈾、鉛、砷等十幾種化學元素,而碳、氫、氧三者總和約占有機質的95%以上。硫 是煤中常見的有害成分,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主要物質源,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有的物質危害極大,如:砷元素等。
煤在燃燒過程中會(hui) 釋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煙塵、放射性飄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這些有害物質會(hui) 破壞環境,產(chan) 生酸雨,形成溫室效應,會(hui) 危害人畜,使 生物受輻射損傷(shang)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倫(lun) 敦由於(yu) 大量燃燒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環境遭到嚴(yan) 重汙染,當時的倫(lun) 敦有霧都之稱。在1952年一次煙霧事件中, 死亡人數達3000多人,1962年一次死亡人數達700多人。
煤在燃燒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ti) ,二氧化碳對太陽輻射(包括可見光、紅外光和紫外光等)的吸收能力很強,吸收後轉化為(wei) 熱能。由於(yu) 二氧化碳散失熱能 的能力不強,因而就會(hui) 在地球周圍形成一個(ge) 像透明的玻璃溫室,稱之為(wei) “溫室效應”。科學家預測,到下世紀中葉,“溫室效應”會(hui) 使地球表麵平均溫度將上升 1.5~4.5℃,從(cong) 而導致南北極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熱膨脹,就會(hui) 使世界海平麵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勢低窪的沿海城市將葬入海底。地球上 的許多海拔較低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紐約、倫(lun) 敦等城市將會(hui) 全部被淹沒。數億(yi) 沿海居民將被迫遷居。同時地球變暖將使不少國家和地區幹旱少雨,蟲害增多, 農(nong) 業(ye) 減產(chan) 。
煤在燃燒過程中,也產(chan) 生大量的有害氣體(ti) ,煤中的硫在燃燒時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與(yu) 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濕空氣即轉化成硫酸與(yu) 硝酸溶解 在雨水中,這種雨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酸雨”。1987年美國大氣保護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美國直接受到酸雨危害的居民達3000萬(wan) 以上,美國每年因此直接損 失高達150億(yi) 美元之多。歐洲國家被酸雨損害的森林已超過50%。由於(yu) 森林的破壞,世界殘存的物種將大幅下降,這是一種不可恢複的生態滅絕。21世紀以 來,全世界酸雨汙染範圍日益擴大,酸度也在不斷增加,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酸雨都將日益嚴(yan) 重。
在我國,據23個(ge) 省市測定表明,其中21個(ge) 均發現酸雨,占90%以上。我國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漸加重趨勢。長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較普遍的問題,最嚴(yan) 重的是 西南和華南。在我國的華北、東(dong) 北和西北過去很少出現酸雨,而今酸雨也在困擾某些地區。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質酸化,使水生生態惡化,危害農(nong) 作物和其他 植物生長。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近260多萬(wan) 公頃農(nong) 田遭受酸雨汙染,使糧食作物減產(chan) 10%左右。僅(jin) 廣東(dong) 、廣西、四川和貴州四省區,因酸雨危害每年直接經濟損 失高達24.5億(yi) 元,間接生態效益損失更大。同時,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嚴(yan) 重損害曆史建築、雕 刻、裝飾以及其他重要文化古跡設施,由此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煤在燃燒過程中還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粉塵,在一些城市還有許多煙筒裏冒出黑色的煙霧,或扶搖直上或盤旋繚繞。人們(men) 形象地稱之為(wei) “黑龍”。“黑龍”的真正麵目是煙 塵,是燃燒不完全的小小黑色碳顆粒。一般煤燃燒後約有原重量的1/10,以這種煙塵排入大氣,粉塵顆粒較大的、直徑在10微米以上,因為(wei) 重量較大能很快降 落到地麵,被稱為(wei) 落塵。顆粒較小的、直徑在10微米以下,其中有些比細菌還小,它們(men) 長時間在空中飄浮,它們(men) 叫飄塵,飄塵對人體(ti) 危害更大。粒徑在5~10微 米的粒子能進入呼吸道,但可被鼻毛和呼吸道黏液阻擋排除。特別小的粒子直徑小於(yu) 半微米的,可黏附在上呼吸道表麵隨痰排出。唯有半微米至5微米的飄塵,能直 接到達肺細胞,並在那裏安家落戶。有的飄塵還可能攜帶著致癌物,十分危險。粉塵落在植物上會(hui) 堵塞植物氣孔,阻擋植物葉組織進行光合作用影響農(nong) 林作物生長。 粉塵能加速金屬材料和設備的腐蝕,增加精密機械設備的磨損,甚至造成事故。煤產(chan) 生的粉塵還能吸入人們(men) 的肺部引發肺炎、刺激人的眼睛引起結膜炎等眼病。
煤的這些負麵影響是怎麽(me) 造成的?主要是由於(yu) 粗放式開采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由於(yu) 煤炭粗放式開采和不合理利用,不僅(jin) 破壞了水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塌陷,而且以霧霾為(wei) 主要表現形式的大氣汙染越來越嚴(yan) 重,開始殃及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傳(chuan) 統的露天開采煤礦,會(hui) 造成土地沉陷,影響居民生活、破壞耕地和采礦區的地表植被的生長。采礦坑或運輸中轉站附近的儲(chu) 煤堆在雨水中會(hui) 使煤滲出可溶性成分, 汙染附近的湖泊、河流、海洋和地下水,其中的硫鐵成分可以使水和土壤變酸,影響生物生長,高濃度的金屬離子可能進入魚類等生物體(ti) ,進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由於(yu) 我國煤炭主產(chan) 區在西北部,而消費大戶主要集中在東(dong) 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煤炭消費和生產(chan) 地區之間有較大的空間差距,這就造成了煤炭需要大數量、大範 圍、長距離運輸的格局,在煤炭運輸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粉塵汙染,煤炭的粉粒揚散到沿途地區的空氣中,影響自然環境並產(chan) 生了空氣汙染。
煤炭開采過程中也會(hui) 釋放大量的有害氣體(ti) 。煤炭開采中所排放的廢氣主要是礦井瓦斯和地麵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氣體(ti) 。礦井瓦斯中主要的氣體(ti) 是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效應比CO2還要高出20倍的重要的溫室氣體(ti) ,據統計中國每年從(cong) 煤礦並開采中排放甲烷70—90億(yi) 立方米,約占世界甲烷總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餘(yu) 全部排放到大氣中。礦區地麵矸石山燃燒會(hui) 大量釋放含SO2、CO2、CO等有毒有害氣體(ti) ,嚴(yan) 重汙染大氣環境並直接損害周圍居民的身體(ti) 健康。
用煤發電或直接應用都是一個(ge) 燃燒的過程。煤燃燒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主要來源於(yu) 燃燒過程所產(chan) 生的大量氣體(ti) 和固體(ti) 廢物,氣體(ti) 汙染物包括SO2、Nox、CO2、CO、碳水化合物、多碳有機物等,其他汙染物還有粉塵、放射性、痕量金屬等。這些汙染物會(hui) 導致呼吸疾病、中毒和癌症發病率的增加。當煤在生產(chan) 條件差、工藝落後的工廠中燃燒時,這種情況會(hui) 更嚴(yan) 重,而我國煤炭利用技術整體(ti) 來說還相對落後,故在煤炭利用過程中汙染很嚴(yan) 重。
隨著社會(hui) 自燃環境的惡化,人們(men) 紛紛把責難的矛頭指向煤炭,曾經為(wei) 人類做出最重要貢獻的煤炭仿佛一夜間成了萬(wan) 惡之源。口誅筆伐指責煤炭者有之,異想天開呼籲 去煤化者有之,無論是簡單的泄憤還是冷靜地反思,煤炭這個(ge) 伴隨人類數千年、功過凸顯的伴侶(lv) ,被推倒了風口浪尖。然而,真是造化弄人,作為(wei) 中國主體(ti) 能源的煤 炭,千百年來與(yu) 人類共患難、同進退、世代友好,偏偏現代人一天都離它不得。人類對煤炭的依賴、對煤炭的排斥始終糾結在一起,複雜的情緒剪不斷、理還亂(luan) ,真 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環保約束收緊、煤炭市場蕭條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人已經開始思考,中國的煤炭工業(ye) 是不是已經走到了盡頭,煤炭產(chan) 業(ye) 的路在何方?
——人類該如何跟煤炭相處?
煤炭對於(yu) 人類,就像一把雙刃劍,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不竭的動力,同時,也給人類的生活製造了太多的麻煩,圍繞煤炭的是是非非從(cong) 來就無法分得清清楚楚。
事物從(cong) 來都具有兩(liang) 麵性,已經過去的煤炭黃金十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十年,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以兩(liang) 位數快速增長而來的煤炭黃金十年中,對能源旺盛的需 求催生出高企的煤價(jia) ,製造了煤炭產(chan) 地大批富豪。在煤炭即財富的現實利益驅動下,大量資本湧入煤炭行業(ye) ,生產(chan) 方式現代化的浪潮下還夾雜煤粗放型開采,產(chan) 生大 量財富神話的同時,也製造了環境的空前怯難。
在輝煌的掩蓋下,煤炭粗放式開采和不合理利用破壞了水資源、土地塌陷、水土流失,以霧霾為(wei) 主要表現形式的大氣汙染越來越嚴(yan) 重。近些年,霧霾進入高發期,中 國城市幾乎都逃不過霧霾的“入侵”。曾經,抬頭便能仰望藍天,遠眺盡是迷人的景致。如今,濃重的霧霾封鎖了視線,樓宇漂浮於(yu) 濃霧之中,汙濁的空氣開始殃及 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人們(men) 對霧霾的成因其實隻是一知半解,但卻紛紛劍指煤炭,視燃煤汙染為(wei) 霧霾形成的主要元凶。在全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環保問題,煤炭市場蕭條的背景下,社會(hui) 各方對煤炭在我國的主體(ti) 能源地位仍質疑不斷。
煤炭的是、煤炭的非,是是非非的真相如何,目前尚無被廣泛認可的定論,但前進的方向似乎已經愈發明朗起來。
2014年7月的北京。在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hui) 開幕式暨第三屆中國能源經濟論壇上,能源行業(ye) 的專(zhuan) 家雲(yun) 集,爭(zheng) 論煤炭的功過和是非,探討煤炭的過去與(yu) 未來。其中,煤炭是不是霧霾的真正元凶是會(hui) 場內(nei) 外最為(wei) 關(guan) 注的焦點。
有權威部門對主要城市霧霾成因的分析,經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專(zhuan) 家們(men) 的研究,北京一次排放中汽車排放量是主要的汙染物,占一次排放30%左右。第二才是燒煤,大約占18%左右。
同時,煤炭是霧霾頭號元凶、治理霧霾要走去煤化道路的論點也頗有市場。無論人類如何看待煤炭的是與(yu) 非,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離不開煤,社會(hui) 的進步離不開煤。
與(yu) 會(hui) 的中國礦業(ye) 大學教授王立傑說:“煤炭利用的不合理,肯定帶來汙染。作為(wei) 能源特別是一次能源,煤炭在我們(men) 國家占70%,這個(ge) 比例肯定要下降。但是,如果一治理霧霾,就要去煤炭化,把霧霾主要歸結為(wei) 煤炭,我覺得有點不公平,或者有點不切實際。”
當今世界,亞(ya) 太、歐洲、北美是煤炭的主要消費地區,占世界煤炭年消費量的95%,這些地區同時也是煤炭的主產(chan) 區,占世界煤炭產(chan) 量的94.5%。
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在煤炭消費特點上有明顯差異。發達國家的煤炭幾乎都用於(yu) 發電,其他用途的占比很小。發達國家已進入後工業(ye) 化時代,其經濟發展對高能耗 的重工業(ye) 依賴逐步減少。而在發展中國家,煤炭除了主要用於(yu) 發電外,還在重工業(ye) 生產(chan) 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離不開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與(yu) 此 相關(guan) 的工業(ye) 部門都不同程度地消耗大量的煤炭。
發達國家能源消耗日趨飽和,對煤炭的需求量呈下降趨勢。以金融服務、高科技產(chan) 業(ye) 、品牌營銷、生物醫藥、文化產(chan) 品、社會(hui) 服務業(ye) 等為(wei) 重點的後工業(ye) 化經濟發展模 式,對能源需求強度自然減少,加之電力生產(chan) 向綠色清潔方向轉變的大趨勢,使得發達國家對煤炭的需求量逐步減少。歐洲的煤炭消費量從(cong) 20世紀60年代的高位 減少了約40%(根據BP能源曆史數據計算)。美國由於(yu) 對煤電的依賴,其煤炭消費一直呈緩慢上升趨勢,但隨著金融危機,尤其是近兩(liang) 年來的頁岩氣發電的衝(chong) 擊,其煤炭消費量銳減10%。即使經濟恢複,鑒於(yu) 北美頁岩氣產(chan) 業(ye) 的迅猛發展,美國煤炭消費量的升勢難以為(wei) 繼。
未來全球煤炭消費的增量主要在亞(ya) 太地區。進入21世紀以來,亞(ya) 太地區對煤炭消費的淨增量甚至略大於(yu) 全球煤炭消費的淨增量。亞(ya) 太地區則主要看中國和印度, 中、印兩(liang) 國煤炭消費的淨增量占全球煤炭消費淨增量的95%,僅(jin) 中國就占到84%(根據BP能源曆史數據計算)。以中國、印度為(wei) 首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對各種能源 的需求均保持強勁勢頭,在快速發展的重工業(ye) 化階段,高耗能的經濟結構離不開能源的支撐,因此,以煤炭為(wei) 主要能源的亞(ya) 太地區必然帶動煤炭消費的高速增長。
2014年6月,英國BP石油公司發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2.3%。石油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 32.9%,達到1965年以來最低水平。天然氣比重較2012年下降0.2%,達到23.7%。煤炭的占比上升到30.1%,是自1970年來最高值。 報告還認為(wei) ,在中國,煤炭仍然占據一次能源供應的絕對主導地位,份額高達67.5%。
我國國情是以煤炭為(wei) 主的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煤炭資源十分豐(feng) 富,煤炭消費量約占世界煤炭消費量的一半。當前,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為(wei) 60%,火力發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比為(wei) 70%以上。根據測算,到2030年,我國能源消費才出現峰值,就是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裏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 構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消費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加。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煤,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jue) 定的,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資源的鮮明特點。有數據表明,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9萬(wan) 億(yi) 噸,占一次能源資 源總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氣資源僅(jin) 占6%,且其增產(chan) 難度大,對外依存度約為(wei) 58%和30%。所以,在相當長時期內(nei) ,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體(ti) 能源。預計到 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率不會(hui) 低於(yu) 62%。這就說明,未來相當長時期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基礎地位難以撼動。麵對如此現狀,麵對 我國大氣汙染嚴(yan) 峻的形勢,不管國際油價(jia) 如何變化,我們(men) 都應該做好煤炭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這篇重頭文章。
目前,我國煤炭行業(ye) 處於(yu) 景氣周期下行階段,供需關(guan) 係失衡,市場價(jia) 格持續走低,整個(ge) 行業(ye) 將長期麵臨(lin) “需求低速增長、價(jia) 格低位徘徊,產(chan) 能和煤炭進口過高,國家 化解產(chan) 能過剩和控製煤炭消費總量”的壓力,預計煤炭市場供大於(yu) 求的局麵還將維持較長時間,煤炭的發展空間將受製於(yu) 多重因素。
此前,基於(yu) 煤炭是產(chan) 生霧霾的頭號元凶的認識,為(wei) 了治理霧霾各地都普遍計劃“減煤”,即嚐試用油氣替代煤炭,現在看來並不樂(le) 觀。目前,困擾天然氣發電的一係 列主要問題,如:氣源短缺、核心技術和設備缺失、備品備件不足等還沒得到有效解決(jue) 。在這一輪“煤改氣”中,有的地方鍋爐改造完畢,連調試用的天然氣都沒 有。若要依靠進口,成本奇高、經濟不合理不說,能源供給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國手裏,國家能源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為(wei) 滿足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巨大能源需求,中國必須利用其豐(feng) 富的煤炭資源,這是由中國的現實國情所決(jue) 定的。要選擇一條符合國情民意的道路,真正實現能源革 命,不是隨便一句“去煤化”那麽(me) 簡單。能源要革命,就意味著像以往對煤炭粗放的開采利用方式在新常態下顯然難以為(wei) 繼。越來越高的環保門檻,急轉直下的煤炭 市場,猶如猛然褪去的潮水,讓裸泳者猝不及防。
有遠見的人們(men) 開始發現,煤炭不僅(jin) 僅(jin) 是雙刃劍,更像是個(ge) 天平,而我們(men) 有能力、也有機會(hui) 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煤炭利用和環境汙染之間固有的平衡,那個(ge) 能改變天平平衡的重要砝碼就是煤炭清潔利用。
無論是出於(yu) 自身覺悟,還是政策、市場倒逼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ye) 開始謀篇布局,在煤炭的清潔開采、清潔利用和清潔轉化上做文章。
“世上有兩(liang) 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cong) 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這是拿破侖(lun) 的一句名言。這裏所言的思想,當屬那些準確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和所處時代特征的思想,呈現著對曆史進步的引領力量。
1995年在華能精煤公司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神華集團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壯大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煤炭經銷商和煤、電、路、港、航、煤製油化工一體(ti) 化開發的綜合性 能源企業(ye) 。作為(wei) 行業(ye) 龍頭,神華集團如何轉型自然會(hui) 成為(wei) 整個(ge) 煤炭行業(ye) 發展的風向標。從(cong) 做世界一流煤炭供應商向建設世界一流清潔煤炭供應商的轉變,神華集團再 一次引領著煤炭行業(ye) 轉型升級的腳步。事實上,神華集團致力於(yu) 煤炭清潔利用的腳步早在潮水褪去之前就已經邁出了好幾步,從(cong) 煤炭綠色開采到清潔利用,已然走在 行業(ye) 前列,為(wei) 改變天平平衡放下了最重的一個(ge) 砝碼。
煤炭作為(wei) 一種能源,本身無罪,罪在於(yu) 不合理的利用。神華集團總經理淩文曾經指出,煤炭未加處理直接燃燒,就是高汙染高排放的低端能源;而經過洗選提質,經 過清潔燃煤技術處理,經過煤製氣、煤製油、煤製烯烴等清潔轉化,就可以實現傳(chuan) 統能源的更新換代和高效利用,煤炭就變成了綠色、高端能源。神華集團將發展低 碳高效清潔能源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戰略重點,一直致力於(yu) 低碳技術的攻關(guan) ,積極涉足風電、太陽能、生物 質能等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神華采用先進煤炭選煤技術,形成了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選煤生產(chan) 模式。選煤電力單耗約2.8千瓦時/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3年入洗原煤約3.3億(yi) 噸,原 煤入選率達到79.5%(不含褐煤),遠高於(yu) 全國原煤56%的入洗率,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供應潔淨煤(灰份≤15%,硫份≤0.5%)約2.3 億(yi) 噸。
在開采環節,神華集團采用高效智能開采,並對塌陷區進行科學治理,神東(dong) 采用安全高效低成本井下儲(chu) 水技術,利用煤礦采空區建設地下水庫,將原本外排蒸發損失的礦井水儲(chu) 存於(yu) 井下,並進行淨化和利用,目前提供了95%以上的礦區用水,使得礦井水變廢為(wei) 寶。
作為(wei) 神華主營業(ye) 務之一的電力板塊,在燃煤清潔發電方麵先人一步且卓有建樹。2014年6月25日9時,神華國華舟山發電公司4號35萬(wan) 千瓦國產(chan) 超臨(lin) 界燃煤 發電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正式移交生產(chan) 。這標誌著國內(nei) 首台“近零排放”燃煤發電機組順利投入商業(ye) 運行。監測數據顯示,該機組試運行期間三項主要大 氣汙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氣粉塵的平均排放濃度,不僅(jin) 大大低於(yu) 被稱為(wei) “史上最嚴(yan) ”的環保部最新重點地區燃煤電廠排放標準限值,甚至還不到燃氣機 組排放限值的一半,這標誌著神華集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新突破,在我國乃至全球燃煤發電史上都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國華舟山發電公司4號機組的投產(chan) , 隻是神華電力向著‘清潔高效近零排放’邁出的第一步。”接著神華集團大力推進高品質“綠色發電計劃”,並計劃利用5年時間將其位居國內(nei) 火電裝機第五位的神 華電力板塊進行深度治理,全麵打造“超低排放電廠”。如今,經過近零排放改造的燃煤機組陸續在三河、定州、惠州、綏中等地投產(chan) 。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浙 江省發改委巡視員陳智偉(wei) 等在談及國華舟山4號機組投產(chan) 的意義(yi) 時表示,作為(wei) 一家燃煤電廠,其主要汙染物排放能夠做到比燃氣電廠更清潔、更環保,堪稱煤電行業(ye) 一場革命,讓人們(men) 認識到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完全能源實現,對於(yu) 整個(ge) 燃煤發電行業(ye) 的升級與(yu) 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神華在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方麵也走在世界前列,通過將高碳的煤炭轉化為(wei) 相對低碳的油品、化工品。神華煤直接液化示範項目不僅(jin) 實現了汙水的近零排放,新鮮水耗也 在不斷下降,項目每噸產(chan) 品水耗從(cong) 設計值的10噸,降至目前5.8噸。其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水耗為(wei) 17.8噸/萬(wan) 元,遠低於(yu) 全國工業(ye) 平均水平(68.2噸/萬(wan) 元)。神華實施的CCS示範項目,對排放的高濃度二氧化碳進行集中捕獲和封存處理,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0萬(wan) 噸,相當於(yu) 4150畝(mu) 森林碳匯。CCS示範項 目將為(wei) 我國二氧化碳的處置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環保型發展低碳能源經濟道路,也為(wei) 我國建設煤基低碳能源係統做出了積極探索,實現煤炭清潔低 碳轉化和利用。神華百萬(wan) 噸級煤直接液化和60萬(wan) 噸煤製烯烴項目使我國成為(wei) 世界唯一掌握該領域大規模工業(ye) 技術的國家。在發展低碳清潔能源技術的同時,神華高 度重視清潔能源領域的軟件基礎設施,投入2.5億(yi) 元建設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成功引進20多名國際能源領域頂尖人才,努力打造清潔能源領域的貝爾實驗室。
神華集團運輸板塊,近年累計完成340公裏鐵路的生態防護工程。所屬朔黃鐵路建設了占該線路總長32%的橋梁隧道(合計66公裏),有效減少了工程開挖和 填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還耕複田措施,全線造地6229畝(mu) ,沿線種植樹木1430萬(wan) 株;為(wei) 減少噪聲汙染,全線設聲屏障48處,共計4155平方米。朔 黃鐵路曾獲得首屆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成為(wei) 獲得該項榮譽的我國首條幹線鐵路。新建鐵路沿線各站點全麵采用地源熱泵等技術,取代傳(chuan) 統鍋爐供暖,比傳(chuan) 統空調係 統運行效率高40%~60%,節省運行費用40%~50%左右。所屬黃驊港務公司在港區煤堆場東(dong) 、西、北三麵建起高23米、長3023米的防風抑塵網,有 效抑製煤粉塵外溢。
新興(xing) 的頁岩氣領域,神華也已占得先機,通過在美國頁岩氣的投資積累了經驗;其他如一次能源中的太陽能、二次能源中的氫能等,都是符合神華清潔能源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
2014年5月,以張玉卓為(wei) 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的神華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神華集團建設世界一流清潔煤炭供應商的戰略目標更為(wei) 明確,提出“1245” 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即“圍繞一個(ge) 目標,抓好兩(liang) 個(ge) 轉變,推進四個(ge) 發展,實現五個(ge) 提高”。“一個(ge) 目標”就是要瞄準創建世界一流綜合能源企業(ye) 不放鬆;抓好“兩(liang) 個(ge) 轉變”,即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四個(ge) 發展”,即安全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實現“五個(ge) 提高”,即提高企業(ye) 的發展質量和效益, 提高企業(ye) 管理水平,提高國際化能力,提高企業(ye) 軟實力,提高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能力。
實施“1245”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神華轉型的腳步也更加緊湊,清潔能源成為(wei) 過去一年中神華集團最熱的關(guan) 鍵詞之一,轉型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2014年國 內(nei) 煤炭行業(ye) 哀鴻遍野時,神華集團雖受影響但依然成為(wei) 一枝獨秀。這樣的成績也為(wei) 我國煤炭行業(ye) 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轉型發展的可靠樣本。
煤炭市場的嚴(yan) 峻形勢正在倒逼煤炭行業(ye) 進行轉型發展、優(you) 勝劣汰和產(chan) 業(ye) 升級。煤炭的清潔利用,不僅(jin) 僅(jin) 關(guan) 乎一家企業(ye) 、一個(ge) 行業(ye) 的興(xing) 衰,更關(guan) 乎人類未來的命運。
家庭需要光電,冬日需要溫暖。煤,與(yu) 我們(men) 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的過程中,煤的清潔利用課題,還要不斷地做。按照“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思維,檢視過去多年來我國的煤炭行業(ye) ,其傳(chuan) 統的粗放發展方式確實應該淘汰出局。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要求的,“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解決(jue) 我國能源和環境雙安全的核心問題,以深加工及轉化利用為(wei) 依托的煤炭高效、潔淨、經濟利用已成為(wei) 能源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