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鄒驥:煤電發展要算“大賬”
鄒驥:煤電發展要算“大賬” 2017-03-20 13:37:39

摘要: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並且提出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chan) 能5000萬(wan) 千瓦以上。

\
  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並且提出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chan) 能5000萬(wan) 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主管部門任務分解情況,今年將淘汰落後機組500萬(wan) 千瓦,停建違規項目3800萬(wan) 千瓦,緩建項目700萬(wan) 千瓦以上。
  那麽(me) ,如何看待我國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的決(jue) 策?未來煤電行業(ye) 資產(chan) 重組將有哪些看點?如何理解煤電經濟性問題?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專(zhuan) 訪了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副主任、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對以上問題作了深入剖析。
  煤電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中國電力報: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正式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您怎麽(me) 看待對於(yu) 防範化解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的決(jue) 策?
  鄒驥:我對於(yu)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yu) 煤電的政策是認同和支持的,這也是基於(yu) 現在的事實。確實,從(cong) 發電小時數看,從(cong) 投資的費用效益角度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充分注意到了當前煤電投資和產(chan) 能過剩風險的問題。再者,這也表明在煤電行業(ye) 進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為(wei) 很明顯,當前煤電行業(ye) 的供給和需求是脫鉤的,供給已經超出了可預見的需求。這是不利於(yu) 行業(ye) 發展的,也不利於(yu) 整個(ge) 國民經濟講求效率的要求。
  我們(men) 要優(you) 先發展清潔能源,特別是非化石能源。這也是兩(liang) 會(hui) 上獲得特別強調的話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ge) 是對總需求量有製約,再一個(ge) 是能源結構要調整,很顯然清潔能源要優(you) 先發展。這樣,煤電的增量投資需求肯定要受到嚴(yan) 格控製。
  當然,這也符合我們(men) 貫徹落實《巴黎協定》的政策方向。一個(ge) 國家戰略,一定要及早動手,不能存在將就、湊合、幻想的念頭,越早行動就越主動。為(wei) 了防止被化石能源鎖定,為(wei) 了及早實現國際承諾,就必須大力調整能源結構。要更嚴(yan) 格地把緩建、取消違規煤電項目落到實處。另外,這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要從(cong) 這個(ge) 高度去認識。
  在未來要實現結構常態化、機製性的調整。在投融資、規劃等體(ti) 製機製改革方麵下功夫。需要反思,按照現有的規劃、現有的投融資體(ti) 製、現有的審批機製,為(wei) 何會(hui) 出現煤電產(chan) 能過剩風險的問題。而且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我們(men) 要深思,而且要逐步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隻有通過改革才能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把煤電的比例調下來。
  除了治標,還要治本。治標方麵,就是在審批過程中,將違規的取消,有一些要緩建。治本方麵,就是要把經濟效益、市場信息緊密結合到項目的投融資機製裏麵來。將多建的、不符合能源結構調整方向的項目,在體(ti) 製機製上就不能得到批準。即使已經獲批的,也很難在銀行貸到款。所以要加強綠色金融的發展。
  煤電行業(ye) 未來發展要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中國電力報:國資委表示,今後煤電行業(ye) 將成為(wei) 資產(chan) 重組的重點領域。您覺得即將發生的煤電行業(ye) 資產(chan) 重組將會(hui) 如何改變這一行業(ye) ?
  鄒驥:總的預期或目標,是要通過資產(chan) 重組達到一個(ge) 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要把落後的產(chan) 能,包括效率低的、汙染重的裝機,要進一步淘汰掉。要給清潔的、高效的能源更多的市場份額,讓它們(men) 更多地發電。資產(chan) 重組要達到這樣一個(ge) 目的。另外,在資產(chan) 重組過程中,技術研發的力量要重新組合,企業(ye) 管理優(you) 勢重新組合。總而言之,要做到優(you) 勝劣汰,要做到發揮比較優(you) 勢。有一些不良的資產(chan) 要逐步淘汰掉,優(you) 質的資產(chan) 要增加發揮作用的機會(hui) 。當然涉及具體(ti) 的地區和企業(ye) 要一事一議。
  而且,資產(chan) 重組有不同的層麵。在煤電內(nei) 部有重組的問題。我相信超超臨(lin) 界的、超臨(lin) 界的機組將會(hui) 有更大的發電份額。而技術水平低、裝機規模小、汙染嚴(yan) 重的低效機組要進一步被淘汰出去。另外,在跨能源品種層麵,比如煤電行業(ye) 和天然氣,有沒可能進一步重組?比如擴大天然氣的裝機和發電份額。我覺得,利用資本的紐帶,可以打破能源品種的界限。對於(yu) 以煤電為(wei) 主的企業(ye) ,在煤電市場容量下降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資產(chan) 重組的紐帶,向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甚至於(yu) 核電發展。可以投資入股,這也符合產(chan) 業(ye) 政策的方向。
  煤電成本要算“大賬”清潔能源優(you) 勢將更明顯
  中國電力報: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有一種聲音認為(wei) ,煤電是電力經濟性的重要支撐。您怎麽(me) 看待在煤電主體(ti) 地位減弱之後的電力經濟性問題?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沒有降下來之前,煤電裝機增速減緩會(hui) 否導致發電成本上升,從(cong) 而導致用電成本上升?
  鄒驥:這個(ge) 要從(cong) 兩(liang) 個(ge) 層麵來看。說煤電比較便宜,從(cong) 財務分析上來看,確實是便宜。但是這個(ge) 便宜是建立在很多外部成本沒有內(nei) 部化的基礎上的。主要是汙染的成本,比如說霧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但是一個(ge) 必然趨勢是,我們(men) 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從(cong) 治理成本,還是從(cong) 費稅成本來看,煤電如果把外部成本內(nei) 部化的話,脫硫、脫硝等末端治理設施足額開動,環保標準真正落實到位,煤電的成本就不會(hui) 像現在這麽(me) 便宜了。
  從(cong) 另外一個(ge) 層麵來說,清潔能源的成本在下降。首先,天然氣從(cong) 碳密度、汙染物排放等角度來看,比煤電要清潔。在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成本會(hui) 逐漸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也在急劇下降,當然這個(ge) 下降的過程在可預見的未來,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內(nei) ,絕對成本依然是高於(yu) 煤電的,但是與(yu) 煤電成本的差距會(hui) 不斷縮小。
  使用清潔能源,看上去會(hui) 使發電成本會(hui) 絕對上升的,但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來講,我們(men) 經濟發展的水平也在上升。我們(men) 用清潔能源所付出的代價(jia) 是可承受的。這些成本在GDP中的占比,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不會(hui) 上升,或者說上升得非常微小。
  比如說,現在我們(men) 用清潔能源,額外增量成本,可能會(hui) 占到GDP的1%或2%,將來絕對成本上升了,但是GDP也在增加。那麽(me) GDP增長的速度完全可以覆蓋掉能源成本的上升。對於(yu) 政府、企業(ye) 、居民,這個(ge) 上升是可承受的。而且通過政策措施,可以將這一增量成本合理分攤。但是換來的是更有效率的能源、更清潔的能源和更好的環境質量。它的效益又是巨大的。盡管這一效益不是每一家企業(ye) 的、每一個(ge) 工廠的,但是它是全社會(hui) 的效益。在這個(ge) 情況下,應該說清潔能源在成本上的優(you) 勢會(hui) 越來越明顯。我們(men) 算的是經濟成本,這是一筆更大的賬,不完全是財務成本。
  當然,我有一個(ge) 判斷,煤電在整個(ge) 發電行業(ye) 的主體(ti) 地位還將長期保持,但是在持續下降中的。我們(men) 正是要抓住這個(ge) 機遇,去主動地、有序地調整,把煤電的比重逐漸地降下來。這是大勢所趨的問題。煤電行業(ye) 更應該主動自我改革,自我調整。越主動,前景就會(hui) 越好。(中電新聞網 劉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