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職責調整: 強化宏觀規劃淡化微觀管理 2018-03-15 13:19:32
摘要:3月13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務委員王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作關(guan) 於(yu)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根據上述方案,改革後,國家發改委很多部門的權責要整合進新組建的一些部委。
3月13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務委員王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作關(guan) 於(yu)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根據上述方案,改革後,國家發改委很多部門的權責要整合進新組建的一些部委。但是,也會(hui) 有新的部門強化。
具體(ti) 而言,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將整合進入新設立的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農(nong) 業(ye) 投資項目管理職責整合進入新設立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改委的重大項目稽察職責整合到審計署等等。但也有強化的部門,比如新組建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指出,發改委今後可能更多的是從(cong) 事宏觀管理,把中觀微觀管理的部門都調整到其他部委。“發改委將更聚焦於(yu) 宏觀的長遠發展規劃的製定。微觀的市場監管,也需要其他部門來做。”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國家發改委作為(wei) 國家的宏觀調控部門,仍有大量的中觀(行業(ye) )和微觀(具體(ti) 企業(ye) 和項目)的管理職能,比如涉及到單個(ge) 項目以及某些行業(ye) 的審批等。通過此次機構改革,國家發改委的微觀管理職能在淡化,其中宏觀管理職能、尤其是規劃功能在強化。
多項職責擬整合進多個(ge) 新組建部門
根據全國人大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將主要進行六項調整。
其中國家發改委組織編製主體(ti) 功能區規劃職責,將整合進入新成立的自然資源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將整合進入新建的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農(nong) 業(ye) 投資項目管理職責整合進入新組建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重大項目稽察職責劃入審計署,相應對派出審計監督力量進行整合優(you) 化,構建統一高效審計監督體(ti) 係;價(jia) 格監督檢查與(yu) 反壟斷執法職責整合進入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和醫療服務價(jia) 格管理職責,整合進入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發改委也強化部分新的權責。比如,將國家糧食局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的組織實施國家戰略物資收儲(chu) 、輪換和管理,管理國家糧食、棉花和食糖儲(chu) 備等職責,以及民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的組織實施戰略和應急儲(chu) 備物資收儲(chu) 、輪換和日常管理職責,整合進新組建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
對此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wei) ,從(cong) 公布的改革措施來看,總體(ti) 上國家發改委的職能減少了,與(yu) 其他部委重合或者相似的職能轉移出去,相當於(yu) 是減負。同時,在部分領域比如物資儲(chu) 備等部門在發改委有所強化,因此未來發改委的職能將更為(wei) 清晰。
物資儲(chu) 備和糧食涉及到全國宏觀調控,也涉及到老百姓基本生活,需要加強國家儲(chu) 備的統籌規劃。“因此增強發改委的部分職能,有助於(yu) 構建統一的國家物資儲(chu) 備體(ti) 係,也有助於(yu) 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比如抗災救災。”劉學智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上述職責對應的部門涉及不少司局和處室。
比如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涉及氣候司,農(nong) 業(ye) 投資項目管理職責涉及到投資司的農(nong) 林水利投資處和農(nong) 經司審核農(nong) 業(ye) 重大項目的農(nong) 業(ye) 處。藥品和醫療服務價(jia) 格涉及到價(jia) 格司。重大項目稽察職責涉及到稽察辦,反壟斷職責涉及到價(jia) 格監督檢查與(yu) 反壟斷局。這些部門職責調整後,相應的部門司局和處室要被整合成其他部委的新機構。
國務委員王勇指出,下一步在機構改革實施工作中,要抓緊建立工作機製,製定配套措施,排出時間表,逐項抓好落實。要把深化機構改革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結合起來,不論是新組建的部門,還是職責調整的部門,都必須進一步轉變職能,提高工作效能。
宏觀管理強化微觀淡化
回顧國家發改委機構改革的裏程,其宏觀管理,以及推動發展和改革的職責不斷得到強化,但是對單項事件的微觀管理職責在弱化。
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hui) ,簡稱國家計委,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ti) 經濟體(ti) 製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200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將原國家經貿委的部分職能和原國務院經濟體(ti) 製改革辦公室一同並入,並更名為(wei)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簡稱國家發改委。
2008年3月的機構改革,中央將國家發改委的工業(ye) 行業(ye) 管理、國家煙草專(zhuan) 賣局的管理權責,劃入到新成立的工信部。2013年3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hui) 被撤銷,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的職責劃入國家發改委。
本次改革,涉及到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的職能強化,這部分是全局性的宏觀管理內(nei) 容。但是農(nong) 業(ye) 項目審批,以及反壟斷、項目稽察等具體(ti) 的微觀管理職責則被轉移到其他部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認為(wei) ,國家發改委掌握國家發展規劃的權力,但實際上作為(wei) 一個(ge) 綜合性管理部門,其下屬司局已經做了很多微觀的、行業(ye) 管理的事情。這一次很多微觀管理的部門被整合,這可以進一步理順國家發改委在國務院的地位,能夠真正地體(ti) 現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管理部門比較完整的職能。
中財辦主任劉鶴在3月13日發表於(yu) 《人民日報》的文章中即指出,黨(dang) 的有關(guan) 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係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
本次改革也並不意味著未來就不需要改革。因為(wei) 不隻是國家發改委內(nei) 部,在國家發改委下屬司局和其他部委之間,也存在一些管理職能的重疊。
比如區域管理的部門,國家發改委內(nei) 部就有地區司、振興(xing) 司和西部司。比如製定長江經濟帶規劃,顯然上述三個(ge) 司單獨製定都不合適。另外國家發改委下設產(chan) 業(ye) 協調司,其中涉及到工業(ye) 管理的部分,工信部也有相應的工業(ye) 司局。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hui) 理事、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梁忠民認為(wei) ,這次改革是為(wei) 了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本次機構改革力度很大,因為(wei) 過去改革一般隻涉及到國務院,本次是黨(dang) 、團和國家機構都涉及,顯然這次改革仍不是最後的。“隨著未來新矛盾的出現,機構改革沒有止境,仍永遠在路上。”他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