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炭與(yu) 電力是關(guan) 聯度極高的兩(liang) 大行業(ye) 。但是,筆者認為(wei) ,煤電一體(ti) 化並不適合在整個(ge) 煤炭行業(ye) 大範圍推廣。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今年4月以來山西省發改委密集批複了22個(ge) 低熱值煤發電項目,裝機容量合計1985萬(wan) 千瓦。其中,絕大多數項目的投資主體(ti) 為(wei) 山西五大煤炭集團和其他以煤炭為(wei) 主業(ye) 的企業(ye) 。
煤炭與(yu) 電力是關(guan) 聯度極高的兩(liang) 大行業(ye) 。我國電力、熱力生產(chan) 耗煤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接近50%,煤電裝機容量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60%,煤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重接近75%。因此,從(cong) 長遠發展來說,煤炭企業(ye) 和發電企業(ye) 理應進行合作。
但是長期以來,特別是煤炭行業(ye) "黃金十年"時期,煤電矛盾幾乎每年都是業(ye) 內(nei) 熱門話題之一。其間,煤炭和電力兩(liang) 大行業(ye) 的對抗顯然多於(yu) 合作。由於(yu) 經濟快速發展,煤炭供應一直偏緊,價(jia) 格持續上漲,發電企業(ye) 希望能夠與(yu) 煤炭企業(ye) 進行煤電聯營或是達成長期供貨協議,但是多數煤炭企業(ye) 不僅(jin) 不與(yu) 發電企業(ye) 聯營,連長期供貨協議也不願接受。被逼無奈,發電企業(ye) 隻好謀求控製更多煤炭資源,開始加大煤炭開發力度,從(cong) 而加快了煤電一體(ti) 化的發展。
目前,五大發電集團控製的煤炭年產(chan) 能已經超過3億(yi) 噸,粗略估算,五大發電集團整體(ti) 煤炭自給率已經達到30%左右。由於(yu) 五大發電集團的煤炭產(chan) 能多數屬於(yu) 新建礦井,因此,在煤炭自給率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加劇了煤炭整體(ti) 的產(chan) 能過剩。
近2年,隨著煤價(jia) 不斷下跌,在盈利能力方麵,煤炭和電力兩(liang) 個(ge) 行業(ye) 的處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換,大量煤炭企業(ye) 陷入虧(kui) 損狀態,而五大發電集團的發電業(ye) 務卻賺得盆滿缽滿。2014年,五大發電集團利潤總額已經超過800億(yi) 元。與(yu) 此同時,眾(zhong) 多虧(kui) 損中的煤炭企業(ye) 也將目光投向了煤電一體(ti) 化,希望通過發展煤電一體(ti) 化來擴大煤炭銷路,提高盈利能力,實現企業(ye) 轉型發展。
但是,筆者認為(wei) ,煤電一體(ti) 化並不適合在整個(ge) 煤炭行業(ye) 大範圍推廣。
一、當前煤電裝機已經顯現出過剩苗頭。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經創下36年來最低水平,隻有4706小時,較2013年下降6.25%。今年前8個(ge) 月,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降至2925小時,較去年同期下降7.9%,降幅進一步擴大。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yu)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由此預計,未來很長一個(ge) 時期內(nei) ,電力需求增長都將處於(yu) 較低水平。另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在建燃煤發電機組仍有近1億(yi) 千瓦。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企業(ye) 如果大範圍推進煤電一體(ti) 化項目,將不僅(jin) 導致煤電裝機的進一步過剩,而且將導致企業(ye) 的盈利能力進一步降低。
二、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不斷擠壓煤電,加劇了煤電過剩。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火電發電量為(wei) 20879億(yi) 千瓦時,同比下降3.2%,水電、核電和風電的發電量分別為(wei) 4234億(yi) 千瓦時、772億(yi) 千瓦時和990億(yi) 千瓦時,同比分別大幅增長13.3%、34.8%和26.2%。在火力發電中,燃氣發電裝機快速增長,未來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煤電的發電量。《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要達到15%,天然氣比重要達到10%以上。2013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分別為(wei) 9.8%和5.8%,這就意味著,未來很長一個(ge) 時期內(nei) ,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而絕大多數的非化石能源和大量的天然氣將轉化為(wei) 電能,這勢必對煤電形成擠壓。
三、政策調控。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曾表示,對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過低(4500小時以下)的地區,要嚴(yan) 格控製火電建設規模。筆者認為(wei) ,這種管控很合理,既可以防範未來火電產(chan) 能過剩,也可避免低效和無效的投資建設,防止了資源浪費。根據相關(guan) 數據預測,今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降至4500小時以下將是大概率事件。
綜合以上分析,無論從(cong) 火電產(chan) 能來看,還是從(cong) 未來火電需求來看,抑或是從(cong) 政策準入來看,預計煤炭企業(ye) 大規模推動煤電一體(ti) 化發展很難取得預期效果,煤電一體(ti) 化或很難讓煤炭企業(ye) 走出困境,煤炭企業(ye) 發展煤電一體(ti) 化需謹慎。(《中國煤炭報》 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