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有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和中材水泥4個(ge) 水泥業(ye) 務平台及60餘(yu) 家子公司的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集團”)如今也投身煤化工產(chan) 業(ye) 了。
擁有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和中材水泥4個(ge) 水泥業(ye) 務平台及60餘(yu) 家子公司的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集團”)如今也投身煤化工產(chan) 業(ye) 了。2015年歲末,中材集團與(yu) 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峰公司”)合作的新峰煤製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工程建設簽約儀(yi) 式在邯鄲舉(ju) 行。
據悉,該項目是河北省唯一的煤製天然氣項目,也是武安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體(ti) 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約200億(yi) 元,擬選址在河北省武安市青龍山工業(ye) 區,年產(chan) 18億(yi) 方天然氣,副產(chan) 90萬(wan) 噸精甲醇以及25.7萬(wan) 噸油品。
雖然,煤製氣是煤炭清潔利用的主要方向,但是煤製氣目前在二次汙染問題上仍存在較大爭(zheng) 議;在煤化工盈利困難的當下,中材集團涉足煤化工出於(yu) 何種考慮,該項目是否已經取得國家層麵的相關(guan) 審批手續?
對於(yu) 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中材集團董事會(hui) 辦公室主任傅金光被拒絕,隨後記者又致電該公司企業(ye) 文化宣傳(chuan) 部,仍未得到回複。
轉投煤化工
當煤炭價(jia) 格持續徘徊在低位之際,以煤炭為(wei) 原料的煤製氣、煤製油、煤製烯烴等煤化工項目再次受到資本熱捧,即使從(cong) 未涉足煤化工領域的企業(ye) 也都想從(cong) 中分一杯羹。
2015年11月27日,中材集團與(yu) 新峰公司合作的新峰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工程建設簽約儀(yi) 式在邯鄲舉(ju) 行。
公開資料顯示,新峰煤製天然氣項目總投資200億(yi) 元,年產(chan) 天然氣18億(yi) 立方米,副產(chan) 品為(wei) 甲醇、汽油等,是河北省首家煤製天然氣項目。項目預計2016年上半年全麵開工建設,建設期約兩(liang) 年半時間。
一位熟悉該項目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河北省一直在探索低碳循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新峰煤製天然氣項目正好迎合河北省的發展訴求,但是長期以來由於(yu) 該項目投資巨大,作為(wei) 河北本土企業(ye) 新峰公司一直在積極引進合作夥(huo) 伴,中材集團的加盟無疑促進了新峰煤製天然氣項目的落地投產(chan) 。
但也有煤化工分析師並不看好中材集團轉投煤化工項目。卓創云顶游戏中心官网一位煤化工分析師向記者坦言,中材集團雖然在非金屬製造業(ye) 、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yu) 工程以及非金屬礦業(ye) 方麵頗具影響力,但是中材集團涉足煤化工產(chan) 業(ye) 卻鮮有人知,與(yu) 神華、中煤、陝煤化等擁有煤化工核心技術的企業(ye) 相比,存在差距。
該煤化工分析師亦稱,從(cong) 去年開始,國際天然氣價(jia) 格隨同原油價(jia) 格一路下跌,價(jia) 格幾近腰斬。國內(nei) 天然氣價(jia) 格也隨之出現鬆動,對於(yu) 增量氣降價(jia) 幅度超過0.4元/立方米。未來如果國家油價(jia) 繼續下跌,天然氣價(jia) 格很可能會(hui) 隨之下調。
另一方麵,記者查閱新峰煤製天然氣項目各合作方公開信息發現,不僅(jin) 僅(jin) 在技術方麵中材集團與(yu) 新峰公司不及神華等化工“大佬”,兩(liang) 公司也不具備原料資源。據悉,該項目煤原料或通過外購獲得,而煤製天然氣生產(chan) 過程中的水資源從(cong) 當地取得。
既然中材集團在煤製氣方麵既沒有技術優(you) 勢,又不掌控原料,那麽(me) ,中材集團涉足煤化工產(chan) 業(ye) 是出於(yu) 何種考慮,該項目未來的盈利狀況如何?
記者多次致電中材集團,截至發稿,均沒有獲得回複。
水泥業(ye) 務整合爽約
雖然說煤化工產(chan) 業(ye) 因為(wei) 國際油價(jia) 低迷,盈利較為(wei) 困難,但是相對於(yu) 鋼鐵、水泥等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因此,一些大型水泥企業(ye) 或者鋼企轉投煤化工產(chan) 業(ye) 也不失為(wei) 一條出路,至於(yu) 是否能夠盈利,或許還得看具體(ti) 項目。上述煤化工分析師表示。
中材集團實際上是非煤行業(ye) 轉投煤化工的實踐者。據悉,中材集團現有直屬單位及控股公司60餘(yu) 家,其中涉及水泥業(ye) 務的上市公司就有4家,分別為(wei) 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和中材水泥。
然而,近年來水泥產(chan) 業(ye) 隨著國內(nei) 經濟增速放緩,下遊需求疲軟,多數企業(ye) 盈利困難,甚至出現虧(kui) 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水泥產(chan) 量共計10.77億(yi) 噸,同比下降5.30%,增速為(wei) 近10年來最低。水泥價(jia) 格也出現恐慌式下跌,平均價(jia) 格由年初的310元/噸下跌至6月底的265元/噸,價(jia) 格已經接近2006年的最低點。量價(jia) 齊跌導致水泥行業(ye) 利潤大幅回落,1至5月行業(ye) 累計實現利潤僅(jin) 為(wei) 93億(yi) 元,同比2014年同期下滑64%,銷售利潤率為(wei) 2.8%,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差水平,虧(kui) 損企業(ye) 達到1339家(含粉磨站),占比40%。
記者查閱中材集團旗下的4家上市水泥業(ye) 務公司三季報發現,4家公司2015年三季報相對於(yu) 往年,整體(ti) 利潤下滑。其中,天山股份營業(ye) 收入僅(jin) 為(wei) 39億(yi) 元,同比下降22.7%,淨利潤虧(kui) 損3億(yi) 元。
其實中材集團早已經預判出水泥產(chan) 業(ye) 未來的走勢,並且在2010年9月7日做出承諾:“中材集團將根據境內(nei) 監管規則要求,本著消除公司水泥業(ye) 務潛在的同業(ye) 競爭(zheng) ,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原則,用5年的時間,逐步實現對水泥業(ye) 務的梳理,並將水泥業(ye) 務整合為(wei) 一個(ge) 發展平台,從(cong) 而徹底解決(jue) 水泥業(ye) 務的同業(ye) 競爭(zheng) 。”
對此,某水泥企業(ye) 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按照約定,2015年9月7日就是中材集團實現承諾的截至日期,但是現在看來,當初承諾的水泥業(ye) 務“四合一”並沒有實現,而且業(ye) 績集體(ti) 下滑。
對於(yu) 中材集團5年內(nei) 水泥業(ye) 務整合爽約原因。上述人士分析稱,水泥行業(ye) 雖然麵臨(lin) 過剩局麵,但是解決(jue) 了大量的就業(ye) ,並且是地方利稅大戶,所以牽扯利益較多,因此很難達成共識。
中材集團關(guan) 於(yu) 整合事宜曾公開表示,由於(yu) 天山股份、寧夏建材及祁連山3家A股上市公司處於(yu) 不同地域,整合涉及與(yu) 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的溝通,需取得當地政府對方案的認可和支持。
至於(yu) 中材集團轉投煤化工產(chan) 業(ye) ,該人士表示,國內(nei) 經濟放緩,水泥庫存居高不下,整個(ge) 水泥產(chan) 業(ye) 進入蕭條期,像中材集團這樣有資金又有背景的企業(ye) 盡早轉型不失為(wei) 一條出路,但是煤化工行業(ye) 不僅(jin) 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技術支撐。因此,中材集團要想在煤化工行業(ye) 分一杯羹,並非易事。(《中國經營報》 王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