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電改正放開萬(wan) 億(yi) 售電市場,多家上市公司欲分羹搶占先機。9月8日午間,恒華科技、合縱科技齊發公告稱,擬共同發起總額不超過2億(yi) 元的投資基金,圍繞配售電及能源相關(guan) 領域進行投資。
◎每經實習(xi) 記者 陳耀霖
新電改正放開萬(wan) 億(yi) 售電市場,多家上市公司欲分羹搶占先機。9月8日午間,恒華科技、合縱科技齊發公告稱,擬共同發起總額不超過2億(yi) 元的投資基金,圍繞配售電及能源相關(guan) 領域進行投資。
合縱科技董秘何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基金管理團隊多為(wei) 從(cong)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出來的人士,而基金投資重點將放在有配網資產(chan) 、有獨立運營權的工業(ye) 園區。
在新電改大背景下,除成立基金外,記者還注意到,數十家上市公司早已以成立配售電公司為(wei) 主要方式,參與(yu) 到了電改市場中來,意圖分享售電市場的改革紅利。截至今年6月,全國至少成立了超過559家售電公司,其中民營資本屬性的公司則超過了300家,新電改紅利正不斷引來各路資本掘金。
不過,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對售電側(ce) 市場的未來競爭(zheng) 狀況表示擔憂,之前的發電公司、電網公司絕不會(hui) 輕易讓利,而發電、電網公司在技術、經驗都占據優(you) 勢的情況下,民營資本的蜂擁而入,未必能順利分得售電市場的萬(wan) 億(yi) “蛋糕”。
2億(yi) 基金投向配售電市場
民營資本參與(yu) 電改市場有了更多“玩法”。9月8日,恒華科技、合縱科技齊發公告稱,恒華科技、合縱科技、北京中能互聯電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朱誠先生等擬共同發起設立“北京中能互聯電力投資中心(有限合夥(huo) )”基金,總額不超過2億(yi) 元,將主要圍繞配售電及能源相關(guan) 領域進行投資。這也是目前為(wei) 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以基金形式參與(yu) 電改形式。
“成立基金這個(ge) 事,其實想了挺長一段時間。公司想分享到電改的紅利,總得有一種參與(yu) 的方式。”合縱科技董秘何錚向記者表示,隨著售電側(ce) 對民營資本放開以來,不少電力產(chan) 業(ye) 的上市公司都蠢蠢欲動,公司成立基金也是想抓住先機,先搶占市場高地。
何錚透露,基金投向將重點關(guan) 注工業(ye) 園區項目,因為(wei) 投錢不算多,占比也不高,基金本身的收益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公司希望能通過基金參與(yu) 工業(ye) 園區的運維服務,參與(yu) 配網建設,以此來帶動電力設備的銷售。
而另一家基金主體(ti) ,以做智能電網為(wei) 主營的恒華科技則另有考慮。恒華科技證券代表豐(feng) 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專(zhuan) 注於(yu) 做電網信息化相關(guan) 的軟件產(chan) 品,此次與(yu) 合縱科技合作,選擇有配網資產(chan) 、有獨立運營權的工業(ye) 園區進行投資,兩(liang) 者也正好產(chan) 生協同效應,能夠更好地為(wei) 公司擴展客戶。
不過,麵對增量配網範圍界定尚不清晰的現狀,幾家公司也有顧慮。何錚表示,因為(wei) 如何定義(yi) 配網,涉及輸配電價(jia) 的問題,民營資本都對以後出台的政策方案在密切關(guan) 注。而對於(yu) 基金來說,兩(liang) 家公司都不指望短期內(nei) 其就對營收有所貢獻,當時設定了5年的期限,以後還可能延長,就是做好了長期戰鬥的準備。
眾(zhong) 多上市公司掘金新電改
自新電改方案公布以來,民營資本成立的售電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去年開始,粵電力A、內(nei) 蒙華電、申能股份、桂東(dong) 電力、廣州發展、科陸電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成立了售電公司。今年以來,迪森股份、桂冠電力、大唐發電也都斥資參股設立售電公司。而幾天以前,皖能電力也發布公告,稱為(wei) 提前布局售電市場,正擬自籌2億(yi) 元出資設立售電公司。
據媒體(ti) 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至少成立了超過559家售電公司。從(cong) 資本屬性看,民營資本較為(wei) 活躍,成立公司的數量超過300家。
“我們(men) 在電力行業(ye) 裏已經很多年了,能夠感覺到這次電改的力度。”豐(feng) 丹向記者坦言,售電側(ce) 放開是新的事情,誰也不敢說對此“之前有經驗”。但麵對新市場,大家誰也不願意錯過這個(ge) 機會(hui) 。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售電側(ce) 市場雖然放開,但是民營資本的進入,想要從(cong) 中順利分羹還是有難度。就目前來說,發電公司、電網公司都有極強售電需求,新的民營資本與(yu) 之競爭(zheng) 明顯有劣勢。
林伯強分析稱,現在國內(nei) 電力市場過剩,發電公司想賣自己的電,因此動力最足,而電網公司售電條件最好,換個(ge) 牌子就能售電。國內(nei) 電力市場是相對成熟,之前有經驗、有技術的公司很容易就能趕跑新進入者。所以,售電市場雖然門檻不高,但真正想掙錢還有難度。
電改專(zhuan) 家展曙光則認為(wei) ,9號文中明顯提出售電側(ce) 要引入社會(hui) 資本,所以政策性利好或許能為(wei) 新進資本帶來一定保障。目前,想要進入配售電市場的企業(ye) ,都還是具備一定基礎,對於(yu) 那些本身就運營區域電網的上市公司更是直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