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深化年”: 煤炭、鋼鐵或迎重組潮 2018-01-16 11:28:48
摘要:過去兩(liang) 年,鋼鐵、煤炭等行業(ye) 大力開展化解過剩產(chan) 能、打擊地條鋼、債(zhai) 轉股等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企業(ye) 效益普遍大幅提升。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巡視員夏農(nong) 在1月13日舉(ju) 行的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簡稱“中鋼協”)2018年理事(擴大)會(hui) 上強調,“進入2018年,鋼鐵等行業(ye) 要繼續鞏固前期來之不易的去產(chan) 能成果,嚴(yan) 控違規新增產(chan) 能;同時,要下決(jue) 心進一步推進兼並重組、提升產(chan) 業(ye) 集中度。”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公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ye) 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內(nei) 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製、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ye) 之間實施兼並重組”,“支持煤電聯營”,“支持煤炭企業(ye) 與(yu) 煤化工或其他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企業(ye) 兼並重組”。
去產(chan) 能助力行業(ye) 景氣回升
“如果說2016年是去產(chan) 能工作的啟動之年,2017年是鋼鐵、煤炭等行業(ye) 積極實施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去產(chan) 能工作的攻堅年的話,那麽(me) 2018年,我們(men) 應該把它視為(wei) 去產(chan) 能的深化之年。”夏農(nong) 總結道。
2016年,鋼鐵行業(ye) 有效化解淘汰落後產(chan) 能6500萬(wan) 噸;2017年,在前期大刀闊斧去產(chan) 能的基礎上,鋼鐵行業(ye) 再深度“攻堅”化解落後產(chan) 能5000萬(wan) 噸,並且連續兩(liang) 年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務。
此外,對鋼鐵行業(ye) 的價(jia) 格、質量都形成衝(chong) 擊的“地條鋼”在2017年被徹底取締出清。據相關(guan) 機構統計,2017年全國共整頓清理地條鋼產(chan) 能超1.4億(yi) 噸。
“中國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代價(jia) ,才能在過去兩(liang) 年在去產(chan) 能工作中取得如此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中國冶金工業(ye) 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向記者指出,中國鋼鐵產(chan) 量占世界一半,中國主動開展去產(chan) 能不僅(jin) 緩解了國內(nei) 的產(chan) 能過剩矛盾,也為(wei) 世界鋼鐵產(chan) 業(ye) 供需平衡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過剩違規產(chan) 能退出出清的背景下,行業(ye) 內(nei) 的優(you) 勢產(chan) 能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鋼鐵企業(ye) 的經營效益普遍好轉,不少鋼企的年度利潤有望超過百億(yi) 大關(guan) 。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ge) 月,會(hui) 員鋼鐵企業(ye) 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3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5.05%;實現利潤總額1578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億(yi) 元(同比增長356%)。
煤炭企業(ye) 的效益也在去產(chan) 能帶動下明顯改善。廣發期貨煤炭行業(ye) 研究員鄧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煤炭業(ye) 近兩(liang) 年來開展的去產(chan) 能工作成效十分明顯,“2016年和2017年,煤炭業(ye) 先後化解過剩產(chan) 能2.9億(yi) 噸、1.5億(yi) 噸,累計共去產(chan) 能超4億(yi) 噸,全行業(ye) 的景氣度明顯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ye) 實現主營業(ye) 務收入23496.3億(yi) 元,同比增長32.9%;利潤總額2506.3億(yi) 元,同比增長628.8%。
“盡管‘十三五’規劃中煤炭去產(chan) 能8億(yi) 噸大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當前煤炭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點,已從(cong) 總量去產(chan) 能轉變為(wei) 結構去產(chan) 能。”鄧舜向記者強調。
夏農(nong) 則指出,2018年是鋼鐵煤炭業(ye) 去產(chan) 能的深化之年,目前有關(guan) 部門、省區市正在研究製定2018年度去產(chan) 能目標任務。今年要進一步鞏固過去兩(liang) 年來之不易的去產(chan) 能成果。“特別是在鋼價(jia) 回升的市場環境中,要嚴(yan) 防各地違規新增產(chan) 能、地條鋼死灰複燃。切不能出現邊化解過剩產(chan) 能,邊違規新增產(chan) 能的情況。”夏農(nong) 強調。
今年或迎重組潮
在李新創看來,鋼鐵去產(chan) 能取得實效,國有鋼企大力落實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行業(ye) 兼並重組貢獻巨大。
2016年6月,三大鋼鐵央企中的寶鋼集團與(yu) 武鋼集團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拉開了鋼鐵業(ye) 新一輪兼並重組的帷幕。當年12月1日,寶武重組成立大會(hui) 在上海舉(ju) 行,這也標誌著,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正式成立。
這家總產(chan) 能超6000萬(wan) 噸、資產(chan) 規模超7000億(yi) 的鋼鐵航母,兩(liang) 年來積極落實國家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及去產(chan) 能相關(guan) 部署,2016年和2017年先後完成去產(chan) 能任務997萬(wan) 噸、545萬(wan) 噸。
“寶武鋼鐵產(chan) 能占全國鋼鐵產(chan) 能大概7%,而鋼鐵去產(chan) 能規模占全國去產(chan) 能規模超過10%,寶武去產(chan) 能的水平高於(yu) 平均水平,為(wei) 中國去產(chan) 能做出了貢獻。”寶武集團總經理陳德容去年底曾這樣總結寶武去產(chan) 能成效。
2017年,寶武旗下四源合產(chan) 業(ye) 基金與(yu) 重慶國資旗下的戰新基金聯合參與(yu) 了對困境中的重慶鋼鐵(*ST重鋼)進行重整。1月2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2017年12月29日,公司收到重慶市一中院《民事裁定書(shu) 》,裁定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沙鋼對東(dong) 北特鋼的接盤重整,被視為(wei) 鋼鐵業(ye) 內(nei) 兼並重組的另一大典型案例。2016年10月,東(dong) 北特鋼進入破產(chan) 重整程序。去年6月,沙鋼集團旗下沙鋼股份公告有意出手參與(yu) 重整。今年1月4日,沙鋼股份公布了《收購報告書(shu) 》,這不僅(jin) 意味著,東(dong) 北特鋼重整案將進入最後的執行階段,也意味著,中國首例民營鋼企接盤重整地方大型國有鋼企的案例即將獲得成功。
1月13日,沙鋼集團董事長沈彬向記者透露,由於(yu) 前期在重整程序中,東(dong) 北特鋼相關(guan) 產(chan) 線利用率較低,待重整資金到位後,大連基地相關(guan) 特鋼產(chan) 線的產(chan) 能利用率和產(chan) 量均將得到提升。“(東(dong) 北特鋼)那邊的特鋼產(chan) 品附加值還是比較高的,那邊還有大連港,物流成本也比較低,未來市場前景很可觀。”
夏農(nong) 指出:“雖然中國鋼鐵產(chan) 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與(yu) 一些鋼鐵強國相比,我國鋼鐵業(ye) 集中度不高、大企業(ye) 主導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突出,這種情況製約了我國鋼鐵企業(ye) 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力和話語權。”
“我們(men) 必須下決(jue) 心推進鋼鐵行業(ye) 兼並重組,培育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在行業(ye) 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大企業(ye) ,否則大而不強的局麵就會(hui) 一直存在。”夏農(nong) 稱。
中鋼協副會(hui) 長遲京東(dong) 透露,由鋼協牽頭起草的《鋼鐵工業(ye) 轉型升級戰略和路徑》近期將公布。據透露,按中國鋼鐵工業(ye) “十三五”規劃目標,未來60%-70%的鋼鐵產(chan) 量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及若幹家專(zhuan) 業(ye) 化的鋼鐵集團。
遲京東(dong) 建議,加快推進鋼鐵行業(ye) 兼並重組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8年,將以去產(chan) 能為(wei) 主,該出清的產(chan) 能就出清,同時對下一步兼並重組做出示範,例如目前寶鋼、武鋼的兼並重組;第二步是2018-2020年,要深化兼並重組的相關(guan) 政策,通過推動兼並重組,進一步化解過剩產(chan) 能;第三步是2020-2025年,大規模推進鋼鐵行業(ye) 兼並重組。
“推進兼並重組一要關(guan) 注對時機的認識和把握,二要構建更清晰的企業(ye) 規模梯次,三要以國有資產(chan) 整合引領混合所有製改革突破,四要發揮金融資本在核心企業(ye) 做強做大過程中的主動作用,五要發揮各級政府的行政、市場化雙重作用。”遲京東(dong) 強調。
“展望2018年,國內(nei) 鋼鐵產(chan) 業(ye) 的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這對鋼鐵行業(ye) 來說無疑是持續的利好。對於(yu) 鋼鐵企業(ye) 來說,除了借助資本、政策的力量外,也應積極借助新技術的力量幫助企業(ye) 轉型升級。”找鋼網創始人兼CEO王東(dong) 1月14日向記者指出。
對於(yu) 煤炭行業(ye) 而言,神華和國電的重組合並,也是2017年煤炭和電力業(ye) 備受關(guan) 注的一單合並案例。去年8月28日,國資委正式公布,經報國務院批準,神華集團與(yu) 國電集團合並重組為(wei)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投)。合並後的國家能投將坐擁超1.8萬(wan) 億(yi) 的資產(chan) ,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煤炭、火力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煤製油、煤化工公司。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公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ye) 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內(nei) 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製、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ye) 之間實施兼並重組”,“支持煤電聯營”,“支持煤炭企業(ye) 與(yu) 煤化工或其他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企業(ye) 兼並重組”,使煤炭企業(ye) 平均規模擴大、產(chan) 業(ye) 格局優(you) 化,“到2020年底,爭(zheng) 取在全國形成若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億(yi) 噸級特大煤炭集團。”
“煤炭業(ye) 和電力業(ye) 均將此事件視為(wei) 煤、電兩(liang) 大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風向標事件。煤電一體(ti) 化方向的兼並重組一直被業(ye) 內(nei) 視為(wei) 能有效解決(jue) 煤電頂牛現象的最佳路徑。而此次新政策的公布,將有利於(yu) 煤炭與(yu) 電力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間的利潤再分配。”鄧舜稱。
目前,我國產(chan) 量超過1億(yi) 噸的煤炭企業(ye) 有9家,超過5000萬(wan) 噸的有15家,距規劃中的目標尚有差距。而現在起到2020年底隻有3年的時間,預計煤炭行業(ye) 的兼並重組步伐將加快。
在鄧舜等分析師看來,2018年內(nei) ,兼並重組和去杠杆將成為(wei) 行業(ye) 和資本市場的焦點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