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中國煤電“虛火” 將造成7000億投資浪費
中國煤電“虛火” 將造成7000億投資浪費 2015-11-20 20:47:57

摘要:需求增長放緩,但火電建設仍“熱火朝天”,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走低,長期不匹配的隱患已經成為(wei) 業(ye) 界高度關(guan) 注的話題。

  需求增長放緩,但火電建設仍“熱火朝天”,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走低,長期不匹配的隱患已經成為(wei) 業(ye) 界高度關(guan) 注的話題。
  11月18日,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聯合發布《中國煤電產(chan) 能過剩及投資泡沫研究》並指出,以煤電為(wei) 主的火電項目大躍進式增長,將在“十三五”期間造成超過2億(yi) 千瓦的裝機過剩和7000億(yi) 元投資成本浪費,這一數字相當於(yu) 2014年中國GDP總值的1%。
  “2014年火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已經創出1978年以來的新低。但這種信號並未得到電力行業(ye) 的重視;今年新建的火電規模並未放緩,火電的在建規模依舊在不斷增長。”作為(wei) 報告的主要作者,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副教授袁家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這種非理性的發展得不到控製,煤電的產(chan) 能將出現明顯的泡沫,煤電企業(ye) 的經濟效益將麵臨(lin) 大幅惡化。”

\
 
  電力行業(ye) 進入“新常態”
  幾年前,電力短缺還時常成為(wei) 熱議話題,但眼下,電力過剩卻成為(wei) 業(ye) 內(nei) 外都關(guan) 注的事情了。那到底是什麽(me) 讓電力在幾年的時間裏一下子從(cong) “短缺”邁入“過剩”了呢?
  在袁家海看來,在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的背景下,主要耗電產(chan) 業(ye) 即第二產(chan) 業(ye) 持續萎靡,正是電力行業(ye) 新常態生成的主因。
  袁家海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道,2015年前三季度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長僅(jin) 為(wei) 0.8%,這一數字對比“十二五”初期將近12%的增速,相差甚遠。
  “從(cong) 產(chan) 業(ye) 占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的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增速達到了7.3%,與(yu) 之對比的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70%左右的第二產(chan) 業(ye) 則為(wei) 1%的負增長,也印證了第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放緩而導致的用電需求增速放緩。”袁家海稱。
  然而,在未來較長時期內(nei) ,全社會(hui) 整體(ti) 用電量很大程度上將會(hui) 延續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的態勢,以作為(wei) 對於(yu)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呼應。
  但火電建設仍“馬不停蹄”。據不完全統計,單2015年環評受理、環評擬審批及環評審批的煤電項目,其規模就達到了1.23億(yi) 千瓦。這一數字已經接近2012年~2014年煤電環評批複煤電項目總量的近八成(不包括熱電聯產(chan) 項目)。
  從(cong) 2015年前三季度的火電裝機速度來看,依然保持了4.3%的增速,且有在第四季度超越這一數字的趨勢。即使煤電的裝機增速會(hui) 略小於(yu) 4.3%,但也已遠超全社會(hui) 用電量僅(jin) 0.8%的增速。
  “其帶來的後果,就是火電機組運行小時數的持續降低,乃至對整體(ti) 電源的平均利用小時數的不斷擠壓。”袁家海指出,從(cong)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統計結果看,火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已從(cong) 2014年讓業(ye) 界瞠目的“自1978年以來的最低值”4706小時,進一步縮減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3247小時,預計2015年火電利用小時數將進一步降低到4330小時。
  火電激增背後:各省力保GDP
  火電建設腳步從(cong) 未停歇。11月17日,中國神華(601088.SH)發布公告稱,公司的神皖廬江電廠新建項目獲得安徽省發改委的核準,將建設2×660兆瓦超超臨(lin) 界燃煤發電機組,動態總投資約49.72億(yi) 元。
  10月底,華電國際(600027.SH)全資建設的十裏泉發電廠2×660兆瓦超超臨(lin) 界機組工程項目第二台機組,已獲得山東(dong) 省發改委的核準,計劃總投資約人民幣19.28億(yi) 元。
  記者從(cong) 中也發現,中國神華與(yu) 華電國際上馬的火電項目都是由省級發改委核準。而在袁家海看來,審批機製的曆史性變革,是導致火電項目激增因素中最顯著的一項。
  “繼2013年背壓式熱電聯產(chan) 煤電廠的審批被下放到省級部門後,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常規煤電項目的各項審批權也分別從(cong) 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及國家環保部陸續下放至各省級機構進行審批。”袁家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一原意為(wei) 簡政放權、提高效率的舉(ju) 措如今變成了各省,尤其是高度依賴煤炭發展的省份,力保地方GDP增長的不二法門。
  自2015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情況》以來,關(guan) 於(yu) 煤電產(chan) 能過剩的討論此起彼伏,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頻頻發聲以警示問題的嚴(yan) 重性。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何永健曾就煤電裝機調控問題指出,如果“十三五”電力規劃不對煤電進行合理調控,2020年煤電裝機可能會(hui) 超過我國長遠所需要的煤電總裝機峰值,也即意味著煤電機組永久過剩。
  11月3日,全國政協召開“優(you) 化新能源布局,促進清潔能源健康發展”主題座談會(hui)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副理事長周大地直言,一邊是煤電機組發不了,一邊卻還在爭(zheng) 取再上大煤電,在這種狀況下將造成經濟浪費、投資浪費。“應盡快停建、緩建火電,特別是近三年,可以說一個(ge) (火電項目)不建都沒有問題,大家日子過得更好。”他直言。(一財網 董來孝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