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11月份開店,2014年4月份交車。現在,特斯拉在北京終於(yu) 可以獲得新能源牌照,銷量提升有望了。

但此次獲批,隻是把特斯拉納入了新能源搖號係統,而並未給與(yu) 國產(chan) 電動車享有的補貼,包括購置稅減免。對消費者說,這算是一個(ge) 福音。對特斯拉來說,政策的開放也為(wei) 銷量鋪好了路。
就在8月26日,北京市第四期搖號結果出爐。普通小客車基本中簽率再創新低,隻有0.52%,相當於(yu) 191:1的中簽比。而新能源搖號係統中,8736個(ge) 申請者爭(zheng) 奪3333個(ge) 指標,中簽率僅(jin) 38%。
遙想2015年初,北京的新能源搖號池,依然是供大於(yu) 求,購買(mai) 電動車基本上是直接送牌照。2月份共開放4526個(ge) 牌照,但申請人數隻有2139個(ge) 。直到4月份,新能源指標中簽率一直是100%。
但到了6月份,北京市新能源指標申請人6454人,實際中簽人數隻有5697人,中簽率為(wei) 88%左右。這是2014年初新能源搖號政策實施以來,首次出現中簽率低於(yu) 100%的情形。也就說,你買(mai) 了電動車,也並不一定能拿到牌照。
而到了8月份,也就是26日剛公布的第四期搖號結果。新能源中簽率一路跌到了38%,真是令人汗顏。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牌照指標一共有2萬(wan) 個(ge) ,每個(ge) 雙數月進行一期搖號,共進行6期。每期的配置指標為(wei) 3333個(ge) 。
在配置數一定的情況下,中簽率降低,說明申請人數在不斷遞增。這要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究其原因。其一,是普通小客車指標的逐年下調,比如2016年就會(hui) 比今年下降1萬(wan) 個(ge) 名額。這促使急於(yu) 買(mai) 車的人,轉向了新能源指標。
其二,是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在今年的3萬(wan) 個(ge) 新能源指標中,2萬(wan) 個(ge) 是給個(ge) 人的,另外1萬(wan) 是給企業(ye) 的(包括營運車輛)。之所以申請數劇增,有一個(ge) 原因是企業(ye) 的純電動車采購增加。比如互聯網專(zhuan) 車服務。個(ge) 人方麵,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各電動車品牌的市場宣傳(chuan) ,電動車的銷量有了進一步提升。
目前在北京銷售並享受補貼的新能源車,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亞(ya) 迪E6、騰勢、江淮和悅iEV、之諾1E,以及上汽榮威E50等。這些車型被納入了《北京市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目錄》,可以享受國家、北京雙重補貼,並參與(yu) 新能源搖號。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占領”上海的比亞(ya) 迪“秦”,在北京並未被納入《產(chan) 品目錄》。這也是為(wei) 何“秦”在北京銷量一般的原因,也是為(wei) 何比亞(ya) 迪會(hui) 再推一款“專(zhuan) 供”北京的純電動版“秦”的原因。
另一方麵,比亞(ya) 迪與(yu) 戴姆勒的合資品牌騰勢,也受益於(yu) 新能源指標。在全國的銷量中,北京是騰勢最大的市場,目前已經有幾百台的銷量。在特斯拉被納入新能源指標之前,騰勢是目錄中唯一的豪華電動車,並且是以合資品牌的身份進入的。
回到特斯拉上來。在當前實施限購政策的7個(ge) 城市裏,隻有上海、杭州、廣州、天津允許特斯拉免搖號直接免費上牌。其中深圳已經將特斯拉納入新能源搖號係統中,需要單獨搖號領牌。
這樣一來,特斯拉在長三角、珠三角,已經獲得了較好的牌照政策支持。但在最重要的北京市場,政策的落實依然緩慢。目前,在北京購買(mai) 特斯拉,需要在普通小客車搖號係統中搖號,中簽率非常之低。
此次將特斯拉納入新能源搖號體(ti) 係,對北京的銷量會(hui) 有一定的刺激。但上牌率或許不會(hui) 太高,因為(wei) 如上所述,連續幾期以來,新能源中簽率也在一路下降。但這種情況或許隻存在於(yu) 2015年,因為(wei) 2016年、2017年,北京市新能源指標將達到6萬(wan) 個(ge) 。屆時,購買(mai) 特斯拉上牌的難度不會(hui) 太大。
進入2015年,特斯拉在國內(nei) 的銷量不是很理想,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北京市場的政策缺失。但被納入新能源搖號體(ti) 係後,相信2016年特斯拉的銷量將有很大提升。此前一直在觀望中的消費者,或許會(hui) 造成紮堆購買(mai) 的現象。
但問題是,搖號政策誕生的初衷,是為(wei) 了緩解城市擁堵。像特斯拉這樣的豪華電動車,一般不是個(ge) 人的第一輛車,所以在控製機動車總量上,並沒有實質幫助。隻是在緩解城市汙染方麵,特斯拉等電動車的普及,能減少駕駛汽油車出行的概率。
普通客車指標的驟降,與(yu) 新能源指標的飆升,可以看做是北京市對治理交通汙染的一個(ge) 調控手段。不過,作為(wei) 機動車保有量超過600萬(wan) 的城市,多增加的幾萬(wan) 輛電動車,能對這個(ge) 城市的汙染起到何種積極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很簡單,你看“閱兵藍”是怎麽(me) 創造的:公車停駛率超過80%;渣土運輸車、混凝土罐車全部停運;多家企業(ye) 被采取停限產(chan) 措施;華能電廠三台燃煤機組停機;282家土石方建築拆除工地以及171家水利工地停工;環衛作業(ye) 單位加大對三個(ge) 重點區域58條重點道路的清掃保潔和衝(chong) 洗力度。
最後,北京市周邊的廊坊、保定采取限行、停產(chan) 、停工;甚至就連天津、濟南、青島、淄博、泰安、濟寧等,也開始啟動空氣質量保障措施。
那麽(me) 多賣幾台電動車,實際上是為(wei) 了——節省石油。(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