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是國內(nei) 地方煉廠收獲頗豐(feng) 的一年,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成品油出口權相繼下放。但國內(nei) 非國營企業(ye) 在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同時,恰逢國際原油處於(yu) 下行通道,可謂機遇與(yu) 挑戰並存。
2015年是國內(nei) 地方煉廠收獲頗豐(feng) 的一年,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成品油出口權相繼下放。但國內(nei) 非國營企業(ye) 在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同時,恰逢國際原油處於(yu) 下行通道,可謂機遇與(yu) 挑戰並存。據金銀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地方煉廠煉油總產(chan) 能已達25790萬(wan) 噸/年,占全國煉廠煉油能力32%。其中,東(dong) 北地區雖非地煉廠家的主戰場,但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正在被更多的業(ye) 內(nei) 人士所關(guan) 注。
東(dong) 北地區地煉曆史背景雄厚,區內(nei) 煉廠林立。東(dong) 北地區是中石油煉廠的根據地,總產(chan) 能高達10000萬(wan) 噸/年以上。早期,三桶油壟斷國內(nei) 油品市場,油荒、批零倒掛時有發生,煉油行業(ye) 利潤豐(feng) 厚。利益驅使加之地理位置優(you) 越,各種小型地方煉廠應運而生,區內(nei) 煉油能力不斷充盈。但隨著煉廠產(chan) 能集中上馬,資源供應過剩現象顯現,成品油市場價(jia) 格不斷下探,加之原油供應受限,導致煉油利潤攤薄。另外,國家經濟環境不景氣、銀行信貸不斷收窄等利空因素施壓,部分小型煉廠資不抵債(zhai) ,逐漸被迫退出國內(nei) 煉油“舞台”。
如今,東(dong) 北地煉可謂洗盡鉛華,涅槃重生。近年來全國範圍內(nei) 霧霾天氣肆虐,政府針對治理空氣汙染PM2.5的政策頻頻出台,而機動車排放是治理PM2.5的重中之重,因此油品標準升級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關(guan) 注。2016年1月1日起東(dong) 部十一省將覆蓋銷售國五標準汽柴油,比國家規定時間提前整整1年,這其中就包括遼寧省。
油品質量升級催生煉廠裝置升級,主營煉廠多無升級壓力。地方煉廠除了需要升級老舊裝置外,一直以來加工原料粗劣亦是影響其發展的瓶頸。之前地方煉廠的原料成本占煉製成本高達90%以上,煉油環節劣勢明顯,且生產(chan) 高品質汽柴油的投入更是巨大。2015年國家對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的閘門拉開,在東(dong) 北地區盤錦北燃率先獲批原油進口權,上遊板塊被國有企業(ye) 壟斷的局麵被打破。
展望未來,環保進程加快,國家相應配套政策正在路上。地方煉廠在油品行業(ye) 活躍度較高,之前因其煉油裝置和工藝相對落後,且規模小、原料清潔度低,在油品升級的道路上顯得力不從(cong) 心。但隨著“雙權”下放,將有更多煉廠能吃上“細糧”,目前原油跌至曆史低位,煉廠原料成本不斷壓縮,煉油板塊收益向好。
另外,近年來不少煉廠紛紛尋求“外援”,或與(yu) 主營單位之間加深合作,密切油品流通調配,或與(yu) 外資企業(ye) 建立夥(huo) 伴協作關(guan) 係,共同發展零售終端業(ye) 務。據悉,遼寧中海油正有意和華錦集團達成合作,以充分利用距離優(you) 勢,減少油品運輸成本。
再者,非國有企業(ye) 成品油出口權下放,為(wei) 緩解國內(nei) 資源供應過剩現狀尋得一線生機。2016年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下達的第一批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中,華錦集團斬獲10萬(wan) 噸的柴油出口配額,可謂一個(ge) 良好開端。
綜合來看,我國煉油板塊正向著產(chan) 業(ye) 全麵性、資本多重性邁進,但為(wei) 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企業(ye) 仍需不斷調整結構、挖潛升級改造,繼續推進燃料清潔化和生產(chan) 清潔化,實施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等措施。東(dong) 北地方煉廠地理位置優(you) 渥、產(chan) 品輻射麵廣,必將在未來的發展中大放異彩。(《經濟參考報》劉霞/金銀島云顶游戏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