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顶游戏中心官网 >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逐步優化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逐步優化 2017-08-21 14:20:49

摘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麵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提出了能源革命重大戰略思想,為(wei) 我國能源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麵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提出了能源革命重大戰略思想,為(wei) 我國能源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能源革命重大戰略思想的指導下,隨著能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低碳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能源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能源結構由煤炭為(wei) 主向多元化轉變,綠色低碳化進程加快,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
  內(nei) 蒙古:著力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
  內(nei) 蒙古自治區雄跨“三北”,資源稟賦優(you) 越,是我國能源資源的富集區。十八大以來,內(nei) 蒙古能源產(chan) 業(ye) 以“8337”發展戰略為(wei) 指導,以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為(wei) 載體(ti) ,堅持能源體(ti) 製機製創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深入推進能源革命。
  2014年以來,全區以能源開發權體(ti) 製改革和煤炭資源配置改革為(wei) 抓手,著力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推進能源生產(chan) 革命。為(wei) 此,內(nei) 蒙古將打造全國最大的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力爭(zheng) 到2020年,電力總裝機達2億(yi) 千瓦;打造全國最大的煤製油生產(chan) 基地,到2020年,煤製油總規模發展到3000萬(wan) 噸;打造全國最大的煤製氣基地,到2020年,煤製氣總規模發展到600億(yi) 立方米。
  實施能源革命自然離不開能源企業(ye) 的積極參與(yu) ,作為(wei) 一家化石能源企業(ye) ,2014年以來,內(nei) 蒙古國華準格爾發電公司用實際行動踐行能源革命。例如,該發電公司把技術改造作為(wei) 建設綠色電站的切入點,逐步開展供熱改造、脫硝改造與(yu) 超低排放改造等,4號機組於(yu) 2016年2月18日順利通過自治區環保廳現場驗收,成為(wei) 自治區首台“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同時該企業(ye) 也是蒙西電網首家通過改造實現全廠超低排放的發電企業(ye) 。
  另外,近幾年來,內(nei) 蒙古主要以電力體(ti) 製改革、能源價(jia) 格體(ti) 製改革為(wei) 抓手,推進能源消費革命。
  內(nei) 蒙古在電力體(ti) 製改革方麵的探索,稱得上敢為(wei) 天下先。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電力多邊交易,並製定下發了《內(nei) 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方案》,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電力市場;2015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了蒙西電網輸配電價(jia) 改革試點第一個(ge) 監管周期(2015~2017)輸配電價(jia) 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jia) 水平,這是我國第一個(ge) 省級電網輸配電價(jia) 改革試點。此次輸配電價(jia) 改革降價(jia) 空間主要用於(yu) 降低大工業(ye) 電價(jia) ,蒙西電網大工業(ye) 電價(jia) 每千瓦時降低2.65分。
  除此之外,內(nei) 蒙古還在加快電網外送通道建設,保證電力外送。2013年以來,國家已建設5條以內(nei) 蒙古為(wei) 起點,向天津、山東(dong) 、江蘇輸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總輸電能力4000多萬(wan) 千瓦。其中,“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去年已經投運,另有3條將於(yu) 今年內(nei) 投入運行。
  內(nei) 蒙古通過實施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16年煤炭占工業(ye) 比重由2012年最高的34%下降到22%;煤製油、煤製氣等產(chan) 能規模、單耗水平均居全國第一;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21%,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6年全區發電量3948億(yi) 千瓦時,其中外送電量1357億(yi) 千瓦時,發電量和外送量均居全國第一。
  江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時間回到2013年末,該年度江蘇省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為(wei) 2720.88萬(wan) 噸標準煤,而消費總量為(wei) 29205.38萬(wan) 噸標準煤,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型省份。
  自2014年能源革命戰略思想提出三年來,通過不斷實踐,江蘇省的發電裝機容量實現了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江蘇省發電裝機10048萬(wan) 千瓦,成為(wei) 繼內(nei) 蒙古、廣東(dong) 、山東(dong) 之後,第四個(ge) 裝機超過1億(yi) 千瓦的省份。其中太陽能、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達23%,燃煤裝機占比已下降至74%。
  尤為(wei)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江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速度迅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蘇全省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81萬(wan) 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87萬(wan) 千瓦,位居全國第一。近十年來,江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年均增長達59.3%。
  眾(zhong) 所周知,由於(yu)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輸出功率不確定、預測難度高等特點。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江蘇省電力公司將新技術的研究應用瞄準了風電,內(nei) 容涵蓋大規模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和分布式低風速風電,並開展了大規模風電場和低風速風電的示範應用工作,通過新技術運用,有力促進了風電場和電網的協調穩定運行。
  另外,江蘇省還在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從(cong) 2006年開始,在北起連雲(yun) 港、南至南通的沿海建設500千伏超高壓、大容量輸電網,並以此為(wei) 支撐,實行沿海各風電場全部220千伏變電站接入,確保了風電、光伏在高電壓、大容量電網環境下上網。目前江蘇可再生能源電力基本實現全額消納。
  在江蘇,提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得不提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集團總裁薛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天光伏技術公司自成立以來,通過全員努力,打造了一大批在行業(ye) 內(nei) 擁有較高影響力的光伏電站。在這些光伏項目推進過程中,中天光伏積累了豐(feng) 富的項目實施保障及推進經驗。如中天光伏堅持技術創新先行,利用國家“863”項目、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等平台,提前開發出多種適用於(yu) 分布式結構的光伏發電集成技術。
  據了解,中天科技集團如東(dong) 本部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為(wei) 9.8兆瓦,平均日發電量達35200千瓦時,開創了江蘇省分布式光伏多點接入先例;揚子高麗(li) 公司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為(wei) 3.38兆瓦,2014年7月23日並網發電,平均日發電量達10000千瓦時,35千伏並網發電,是國內(nei) 最高電壓等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江蘇省“十三五”電力發展專(zhuan) 項規劃》指出,到2020年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至35%左右。由此可見,未來江蘇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還將進一步加快。
  全國:能源發展呈現新局麵
  內(nei) 蒙古和江蘇隻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產(chan) 業(ye) 朝著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方向穩步發展。
  數據顯示,在一次能源生產(chan) 構成中,2016年原煤占69.6%,比2012年下降6.6%;原油占8.2%,下降0.3個(ge) 百分點;天然氣占5.3%,提高1.2個(ge) 百分點;2016年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為(wei) 19.7%,比2012年提高5.2%;201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計降低17.9%,節約能源8.6億(yi) 噸標準煤。
  隨著能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清潔能源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6.5億(yi) 千瓦,比2012年增長43.5%。其中,核電3364萬(wan) 千瓦,增長167.6%;並網風電14864萬(wan) 千瓦,增長142%;並網太陽能發電7742萬(wan) 千瓦,增長21.7倍,這三項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幅分別比火電高139個(ge) 百分點、113.4個(ge) 百分點和2241.4個(ge) 百分點。
  我國積極推進能源技術革命,《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和《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於(yu) 2016年相繼出台,提出了我國能源科技中長期創新方向。如今,以“華龍一號”為(wei) 代表的自主能源技術在世界顯露頭角,頁岩氣、天然氣水合物等前沿能源科技實現突破。
  我國深入推進電力體(ti) 製改革,目前電改9號文和相關(guan) 配套文件均已下發,有關(guan) 領域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製定出台油氣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勘探開發、管網運營等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我國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油氣進口能力穩步提高,初步形成了西北、東(dong) 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電網、煤炭等領域國際合作全麵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來,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182萬(wan) 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我國光伏企業(ye) “走出去”步伐加快。例如,7月27日,協鑫集成與(yu) 越南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運營的越南600兆瓦高效電池產(chan) 線正式投產(chan) ,標誌著協鑫集成將以更高效的產(chan) 品以及更優(you) 的成本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據了解,2016年,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國光伏企業(ye) 的境外工廠已遍布20多個(ge) 國家,境外已建成的產(chan) 能超過5吉瓦。(《中國電力報》楊鯤鵬)